2023年的春天,對張繼科而言,本該是退役后轉型的關鍵期,卻成了他人生中最黑暗的季節。
當調查記者李微敖爆出“張繼科欠賭債500萬并用景甜私密視頻抵債”的消息時,整個互聯網瞬間沸騰。
這位曾經在倫敦奧運會上撕衣怒吼、創造445天最快大滿貫紀錄的“藏獒”,一夜之間從國民英雄淪為千夫所指的“渣男”。
品牌代言紛紛解約,安踏、一汽豐田等十余家合作方火速劃清界限,網友刷屏“渣男滾出體育圈”。景甜在《司藤》爆紅后談及那段黑暗經歷:“我屋子都出不了,緊張到不敢接戲”。
張繼科工作室雖兩次發表聲明否認指控,但輿論風暴已然形成,這位乒壇傳奇幾乎從公眾視野中“人間蒸發”。
時間來到2025年7月,杭州臨安體育文化會展中心內,1200名乒乓球愛好者擠滿場館,觀眾席300個座位5分鐘內搶空,場外黃牛票炒到千元一張。
站在場館中央的張繼科,身旁是64歲的“國乒教父”蔡振華,兩人共同為“張繼科杯”全民乒乓球爭霸賽開球,這一刻,距離那場輿論風暴僅僅過去兩年多。
人民日報發文肯定賽事“激發全民乒乓熱情”,雖標題未提張繼科名字,但這已是官方媒體對他轉型之路的罕見認可,從谷底到重生,張繼科的經歷詮釋了什么才是真正的體育精神,而恩師蔡振華那句“他給我最大的印象是不服輸”的評價,如今看來更是字字千鈞。
開幕式上,記者向蔡振華拋出一個看似簡單實則棘手的問題:“未來還會有下一個張繼科嗎?”這問題暗藏玄機,說有吧,現在國乒男隊確實青黃不接,有點打臉,說沒有吧,又打擊士氣,顯得后繼無人。
蔡振華微微一笑,說了句:“這個我不能說,誰也不知道。”聽著像回避,實則是高手過招。他緊接著肯定張繼科是“最短時間拿大滿貫”的國乒男選手,稱其為奇跡。
然后話鋒一轉:“想再出人才得靠這個,打球的人太少了!必須多辦像張繼科杯這樣的比賽,讓更多孩子拿起球拍。”
這段回答堪稱教科書級公關:既未否定現狀或盲目樂觀,又巧妙將焦點從有沒有下一個天才”轉移到“怎么培養更多人才”上。
更關鍵的是,蔡振華通過肯定賽事價值,實際上是對弟子轉型之路的公開背書,要知道這是蔡振華退休三年來首次公開站臺,而他力挺的,正是深陷輿論漩渦后轉型創業的弟子。
師徒情誼可追溯至2004年,桀驁不馴的張繼科因違反隊規被退回省隊,職業生涯瀕臨崩塌,時任國乒總教練的蔡振華頂著壓力將他召回國家隊,只說了一句:“這小子像我年輕時,該給次機會”。
正是這次“心軟”,讓張繼科開啟神話之路:2011年世乒賽奪冠,2012年奧運會登頂,以445天刷新乒乓球史上最快大滿貫紀錄。
人民日報的發文雖未直接提及張繼科名字,但標題《激發全民乒乓熱情》配圖卻是“張繼科杯”的比賽現場,這種不點名表揚的方式耐人尋味。
要知道,在中國體育界,官方媒體的態度往往具有風向標意義,更值得注意的是,賽事獲得了浙江省體育局、杭州市乒協等機構指導,杭州亞運會裁判團隊執裁,場館設施達國際水準。這種半官方性質的背書,對正處于形象重建期的張繼科而言,無疑是雪中送炭。
人民網的認可并非偶然,張繼科杯確實填補了國內乒乓賽事的一項空白,國內乒乓賽事多是國乒的高端局,普通人想湊熱鬧基本沒機會。
而張繼科杯給每個愛打球的人開了扇門,從5歲的小娃到68歲的大爺都能參加,賽事標語“人生如球,不怕落地,就怕不彈”,既是對乒乓球運動的詮釋,也暗喻張繼科自身從低谷反彈的經歷。
盡管獲得官方認可,圍繞張繼科的爭議并未完全消散,賽事報名需先支付199元購買《張繼科指導乒乓球大師課》,被部分網友質疑變相收費。
張繼科在直播間舉著球拍強硬回擊:“別人比賽收500報名費不送課,我199還附贈70節教程!”他掰著指頭算賬:私教課每小時500元,線上課包含奧運戰術復盤,已賣出3萬余份。
他在寧波開設乒乓訓練館,推出獨創的文化課達標保送211大學培養計劃,高級培訓班月費9800元,家長卻擠破頭報名,甚至巴西家庭跨國送孩子來特訓。
2025年高考季,張繼科培養的學生通過乒乓球特長進入北大等名校的喜訊傳來,這些實實在在的成果為他贏得了更多尊重,俱樂部墻上掛著新標語:“人生如球,不怕落地,就怕不彈”,這被視作他對墜落生涯的回應。
如今中國乒乓球面臨的深層危機,男隊除了林詩棟、王楚欽,能挑大梁的新生代太少,球迷都吐槽廖化當先鋒了。洛杉磯奧運乒乓球項目增加,國乒奪金難度更大,男隊優勢沒以前那么穩。
蔡振華點出的“打球的人少”是致命傷,這跟國足的問題有點像,選拔人才的面窄了,頂尖人才自然難出。
在這個背景下,“張繼科杯”的破局意義更加凸顯,賽事設置的少兒組吸引了大批孩子報名,這里可能就有下一個世界冠軍,這種代際傳承的畫面,正是中國乒乓球最需要的。
張繼科杯上只有蔡振華現身了,而現任乒協副主席劉國梁卻缺席,這被解讀為國乒內部派系分歧的體現。
2017年“623罷賽事件”中,馬龍、許昕等主力集體退賽抗議劉國梁突遭撤職,關鍵人物張繼科卻全程隱身,僅發微博不忘初心。
四個月后劉國梁回歸乒協掌權,張繼科反手取消微博關注,師徒裂痕首次公開化,2025年初張繼科創業直播,更連爆猛料:“某些人把國乒當私產”“老教練提意見就被打壓”,直指劉國梁治下體制,這種復雜的人際關系網,讓張繼科的轉型之路更具戲劇性。
當張繼科如火如荼舉辦的這一刻,那個曾在奧運賽場撕衣怒吼的“藏獒”似乎回來了,但又有些不同,少了些鋒芒,多了些溫和,他不再執著于“贏”,而是享受著“傳”的快樂;不再被光環困住,而是把光環變成了照亮更多人熱愛的火把。
張繼科用兩年時間,從輿論深淵中一步步爬出,沒有辯解,沒有賣慘,而是扎扎實實地回到乒乓球本身,開班授課、舉辦賽事、培養新人。這種用行動說話的態度,最終贏得了包括人民網在內的多方認可。
體育的真諦從來不在金牌數量,而在于那種永不言棄的精神能夠激勵多少人,從這個角度看,經歷過巨大誤會的張繼科,反而比順風順水時更具教育意義,畢竟,完美無缺的偶像只存在于童話中,而能從錯誤中站起的勇者,才是現實中最動人的榜樣。
參考資料
大皖新聞 - 2025-07-18:蔡振華談張繼科:最深的印象是不服輸,這一點值得稱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