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護身軍刀(Talisman Sabre)”演習期間,澳大利亞陸軍一架“虎”式武裝偵察直升機(ARH)在北領地布拉德肖訓練場硬著陸。
盡管兩名機組人員安然無恙,但此次事故仍然導致剩余的“虎”式ARH機隊立即停飛,并引發了國防部飛行安全局的全面調查。此次事故再次引發外界對該型武裝直升機的結構強度、可維護性,以及在熱帶和嚴酷環境中運行可靠性的擔憂。
2001年,澳大利亞根據AIR 87計劃第2階段合同,從歐洲直升機公司(現為空客直升機公司)采購了22架“虎”式武裝偵察直升機。該機以法國陸軍裝備的“虎”式火力支援型直升機(HAP)為基礎,并進行了改裝以滿足澳大利亞陸軍的作戰需求。
改進項目包括整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AGM-114“地獄火”反坦克導彈系統、座艙頂部激光指示器、改進型數據鏈和“西北風”空空導彈。“虎”式ARH配備兩臺MTR390渦軸發動機,功率超過2000軸馬力,最高飛行速度290千米/小時,作戰半徑約800千米。主要武器為一門30mm機炮、70mm火箭彈和各種反坦克和對地導彈。
盡管配置先進,“虎”式ARH在性能、維護和升級方面一直存在問題。澳大利亞軍方最初計劃在2009年達到全面作戰能力,但由于軟件開發、系統集成和后勤保障方面的延誤,直至2016年才實現。“虎”式ARH反復出現各種問題:駕駛艙狀態不穩定、飛行軟件故障和關鍵維護(尤其是發動機、傳動系統)依賴海外支持。缺乏自主維修能力和后勤自主權,限制了“虎”式ARH在整個服役壽命期間的妥善率。
此次事故發生后,技術團隊已經啟動詳細檢查,重點是主旋翼槳轂和起落架組件中的潛在應力損傷。“虎”式ARH的復合材料機身雖然重量輕、隱形性能好,但在惡劣環境中高強度使用過程中,可能更容易出現微裂紋和疲勞應力破壞。這些問題并非最近才出現,2019年昆士蘭州的一次緊急迫降和2024年德國陸軍一架“虎”式武裝直升機在馬里機毀人亡時就已經暴露出來,這兩次事故導致“虎”式武裝直升機在多個國家暫時停飛。
此次事故正值澳大利亞陸軍根據“LAND 4503武裝偵察能力”計劃,向美國制造的波音AH-64E“阿帕奇衛士”武裝直升機過渡的時期。該合同總價值45億美元,將于2025年底開始交付29架AH-64E武裝直升機,以及由波音澳大利亞防務公司管理的武器、模擬系統和長期技術保障服務。
AH-64E“阿帕奇衛士”武裝直升機擁有成熟的技術,配備先進的數字化航電設備、傳感器融合技術和出色的生存能力,已經過多次實戰檢驗。該機代表了“阿帕奇”系列最先進型號,由美國波音公司研制,配備升級版GE T700-GE-701D發動機、復合材料旋翼槳葉,以及全集成開放式架構航電設備。
AH-64E配備AN/APG-78“長弓”火控雷達、有人-無人協同(MUM-T)功能(機組可以操控無人機)以及先進的數據鏈,擁有實時態勢感知能力。AH-64E的生存型、航程和有效載荷相對以往機型均有所提升,并根據多域作戰需求進行優化,目前是美國陸軍主力武裝直升機,大量出口給美國盟友。
在北領地和印度洋-太平洋地區,部署的武裝直升機需要極高的環境適應能力。極端高溫、含鹽空氣和磨蝕性粉塵等自然條件會加劇機械磨損,并使電子設備性能下降。專為歐洲氣候設計的“虎”式武裝直升機就在這樣的環境中,一直表現欠佳。相比之下,“阿帕奇”武裝直升機的設計能夠承受更惡劣的氣候條件和高強度的作戰部署,更符合澳大利亞的戰略態勢和未來戰備目標。
外界普遍猜測,此次事故會導致澳大利亞軍方加快裝備AH-64E“阿帕奇衛士”的速度,以填補“虎”式ARH停飛或提前退役造成的空白。由于這些變化,勢必導致澳大利亞陸軍完成武裝直升機的轉型,更加關注協同作戰、持續作戰能力,以及在高威脅環境和遠征作戰時的妥善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