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5年高考錄取工作的穩步推進,江蘇、廣東、上海、山東等多地相繼公布了本科普通批投檔線,為我們揭開了今年考生專業選擇傾向的神秘面紗。從這些數據中,我們能清晰洞察到哪些專業備受追捧,哪些專業存在撿漏機會,而這背后又反映出怎樣的社會需求與教育趨勢呢?
來源:澎湃新聞
? 搶手專業: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受“新工科”概念影響,就業前景廣闊,報考熱度持續上升。如寧波大學的機械類專業,招生名額增加的情況下,投檔位次仍上升近1900名。
電子信息類:同樣是“新工科”熱門專業,在浙江等地,“雙一流”高校該專業投檔線呈上升趨勢,就業方向涵蓋電子設備制造、通信等領域,人才需求大。
人工智能相關專業:雖受開設高校增多和招生規模擴張影響,部分地區投檔分數線未顯著上漲,但整體仍受關注,是未來科技發展的重點領域,如ChatGPT - 5等技術推動了相關專業熱度。
集成電路專業:得益于國家芯片產業扶持政策,電子科技大學、東南大學等校該專業投檔線較高,逼近清北冷門專業分數線。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在碳中和背景下,華北電力大學、中南大學等校的相關專業報考熱度上漲30%,未來在新能源開發利用等方面就業機會多。
口腔醫學:就業前景好,社會需求持續穩定,如四川大學在山東的各專業投檔線中,口腔醫學專業位次較高,排在第916名。
? 可撿漏專業:
臨床醫學類:今年在浙江、山東、廣東等多地投檔分數線整體下滑。例如浙江大學醫學院的臨床醫學(5+3一體化培養)專業,投檔位次下降了300多名;首都醫科大學的臨床醫學(5+3一體化)在山東的投檔位次下滑近千位。
文科類專業:包括語言類、經管類、社會學等文科專業整體呈現“疲態”,招生規模和投檔線雙降。在廣東物理類考生中,上海外國語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等語言類高校最低排位明顯后退。
土木工程類:作為傳統工科專業,投檔線下降明顯,是相對容易撿漏的專業。如鄭州大學土木專業在黑龍江省理科投檔線較低,有考生398分就被錄取。
小語種專業:非通用語種的小語種專業遇冷,多所985高校出現“斷檔”現象,部分考生可低分撿漏。
農林類專業: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部分農林專業在陜西投檔線僅超一本線10分,浙江海洋類院校的水產養殖專業、農林類院校的茶學專業等,也因相對冷門,有較多招生計劃剩余,適合低分考生撿漏。
來源:澎湃新聞
工科專業持續火爆,新工科成最大贏家
在這一輪投檔線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工科專業的全面崛起,尤其是“新工科”相關專業,成為考生眼中的香餑餑。受“新工科”概念的影響,“雙一流”高校在浙江招收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等理科專業,即便在招生名額增加的情況下,投檔線依然呈上升態勢。以寧波大學為例,其機械類專業招生名額從44人增加到52人,投檔位次卻從38888名上升到37009名,上漲近1900名;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招生人數從65人增加到68人,投檔位次也從28947名上升到27814名,提升了1000多名 。
人工智能專業盡管受開設高校增多、招生規模擴張以及前幾年已受高分考生熱捧等因素影響,在浙江的投檔分數線上漲幅度并不突出,但整體報考熱度依然居高不下。在山東,上海交通大學的人工智能(拔尖英才試點班)專業,招生數從1人增加到2人,投檔最低位次雖從全省第129名下調到227名,但依然處于高位。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在碳中和背景下異軍突起,華北電力大學、中南大學等校的相關專業報考熱度上漲30%。集成電路專業也得益于國家芯片產業扶持政策,電子科技大學、東南大學等校該專業投檔線較高,甚至逼近清北冷門專業分數線。這些專業的火爆,不僅因為其就業前景廣闊,更與國家戰略發展需求緊密相關,反映出科技進步對人才培養方向的深刻影響。
醫學專業冷熱不均,口腔醫學熱度依舊,臨床醫學遇冷
醫學類專業向來是高考報考的熱門領域,但今年卻呈現出冷熱不均的態勢。口腔醫學專業憑借其良好的就業前景和穩定的社會需求,熱度持續攀升。四川大學在山東的各專業投檔線中,口腔醫學專業位次較高,排在第916名 ,成為眾多考生向往的專業。
然而,臨床醫學類專業卻在今年遭遇“寒流”。在浙江、山東、廣東等多地,其投檔分數線整體下滑。在“雙一流”高校中,2025年臨床醫學類專業的投檔最低位次相較2024年整體下滑了661名,降幅僅次于土木工程類專業。例如浙江大學醫學院的臨床醫學(5+3一體化培養)專業,招生數與去年相同,但投檔位次下降了300多名;首都醫科大學的臨床醫學(5+3一體化)在山東的投檔位次從去年的1788名下滑到2647名,下降近千位;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的臨床醫學八年制,在廣東的投檔位次也從2024年的1177名下滑到1809名 。臨床醫學專業遇冷,或許與該專業學習周期長、學業壓力大,以及近年來醫療行業的一些現狀有關,考生和家長在報考時更加理性和謹慎。
文科專業整體遇冷,招生規模與投檔線雙降
與工科和部分醫學專業的火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文科專業整體呈現“疲態”。包括語言類、經管類、社會學等在內的多個文科專業,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招生規模縮減和投檔線下降的情況。
在廣東物理類考生中,上海外國語大學的最低排位比2024年后退了5330名、北京外國語大學下移了3848名,語言類高校的熱度明顯下降。財經類院校也未能幸免,中央財經大學在廣東物理類的位次下降了1441名。文科專業遇冷,一方面是由于社會對理工科人才的需求增長,就業市場競爭激烈;另一方面,文科專業的就業方向相對較窄,薪資待遇在一些人眼中不如理工科專業,導致考生報考意愿降低。
可撿漏專業分析:機遇與挑戰并存
在熱門專業分數居高不下的同時,也有一些專業因為種種原因投檔線較低,為考生提供了撿漏的機會。
部分農林、地質、礦業類專業由于工作環境相對艱苦,報考熱度一直不高,但這些專業在國家的農業發展、資源勘探、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現代農業、智慧農業的興起,以及資源開發技術的不斷進步,這些專業的發展前景也在逐漸改善。例如,一些農業院校的相關專業在培養新型農業技術人才方面加大了投入,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就業保障。對于那些對這些領域有興趣,且愿意吃苦的考生來說,是可以考慮的撿漏方向。
小語種專業(非熱門語種) 除了常見的英語、日語等熱門語種外,像斯瓦希里語、蒙古語等小語種專業,由于就業面相對較窄,以及學習難度較大,錄取分數可能相對較低。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中國與沿線國家的交流日益頻繁,對小語種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漸增加。如果考生對語言學習有天賦和熱情,并且能夠提前規劃好就業方向,選擇這些小語種專業也有可能在未來獲得不錯的發展機會。
部分學校的“新設”或“調整”專業為了適應社會需求,高校會不斷開設新專業或調整原有專業。這些專業由于缺乏歷史錄取數據參考,宣傳力度不夠,在第一年招生時往往熱度不高。例如教育部公示的2025年新增的29個本科專業,像低空技術與工程、工業軟件、集成電路科學工程等 ,在首次招生時錄取分數可能相對較低。然而,這些專業通常緊密結合新興產業發展,具有很大的潛力。考生在選擇時需要仔細研究專業的課程設置、師資力量以及未來的就業方向,謹慎做出決策。
2025年本科普通批投檔線所反映出的專業冷熱現象,是社會經濟發展、就業市場需求、教育政策導向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對于考生和家長來說,在填報志愿時,不應盲目跟風熱門專業,也不要輕易忽視冷門專業,而是要結合自身興趣、能力和職業規劃,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同時,高校也應根據市場需求和專業發展趨勢,不斷優化專業設置,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社會輸送更多符合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