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中“河流襲奪”是一個重要的地貌學考點,主要考察對其概念、形成條件、地貌特征及意義的理解。
一、 核心概念
1.定義:河流襲奪是指一條河流溯源侵蝕,切穿分水嶺,將分水嶺另一側相鄰河流的上游河段搶奪過來,使其改向流入自己河系的現象。
2.通俗理解:一條“強勢”的河流通過不斷向源頭方向侵蝕,“搶走”了鄰居河流的上游水源,導致鄰居河流“斷頭”。
3.關鍵要素
(1)襲奪河:主動進行襲奪、搶奪了水流的河流。通常是地勢較低、侵蝕基準面低、水量較大、侵蝕能力(尤其是溯源侵蝕)強的河流。
(2)被奪河:上游河段被搶奪走的河流。襲奪發生后,其源頭被切斷。
(3)斷頭河:襲奪發生后,被奪河失去上游水源的下游河段。水量減少,搬運能力減弱,可能發生泥沙淤積甚至干涸。
(4)改向河:指被搶奪過來、改變了流向,匯入襲奪河的那段原被奪河的上游河段。
(5)襲奪彎/搶水彎:襲奪發生時,河流發生急轉彎的地方,是襲奪作用發生的直接證據。改向河在此處流向發生突變(常呈近直角)。
(6)風口:襲奪發生后,被廢棄的、連接原被奪河上游與斷頭河之間的古河谷。它橫跨現在的分水嶺,常表現為埡口、平緩的U型谷,可能有河流沉積物(礫石)殘留。是判斷襲奪的重要地貌證據。
二、 形成條件
1. 兩條河流相鄰且分水嶺兩側存在侵蝕基準面差異
(1)襲奪河一側的侵蝕基準面(河流注入的海洋、湖泊或主河道的水面)必須顯著低于被奪河一側的侵蝕基準面。
(2)這個差異是襲奪河溯源侵蝕能力更強的根本動力。
2. 分水嶺巖石較軟或高度較低:這樣襲奪河才能相對容易地切穿分水嶺。
3. 襲奪河具有強大的溯源侵蝕能力
(1)通常由于襲奪河流程較長、水量較大、落差較大(河床縱比降大)、流域降水豐富等因素導致。
(2)溯源侵蝕是襲奪發生的直接方式。
4. 構造運動(可能):局部地殼的抬升或沉降,可能改變河流的侵蝕基準面或侵蝕能力,加速或觸發襲奪過程。
三、 形成的典型地貌特征
(重要考點)
1. 襲奪彎/搶水彎:最醒目的標志。河流在此處發生不自然的、近乎直角的急轉彎,流向襲奪河。
2. 風口
(1)定義:位于現分水嶺上的埡口或平緩谷地。
(2)形態:常呈U型谷(古河谷遺跡),寬度較大,與兩側深切峽谷形成對比。
(3)沉積物:可能保留著古河床的沉積物,如磨圓度好的礫石層(證明曾有河流流過)。
(4)成因:是原被奪河流經的河谷,襲奪發生后被廢棄。
3. 斷頭河
(1)源頭突然終止于風口下方(或一個陡崖/坡地)。
(2)水量顯著減少(與襲奪前相比),河床可能變寬,出現泥沙淤積,甚至形成沼澤濕地。
(3)與上游(改向河)之間失去聯系。
4. 改向河:流向發生突變,匯入襲奪河。其河谷在襲奪彎以上仍保持原有特征。
5. 階地不連續:在風口處或斷頭河源頭附近,河流階地可能突然中斷或高程不匹配(如果存在)。
6. 倒鉤狀水系:改向河與襲奪河在襲奪彎處交匯,形成形似“倒鉤”的水系形態。
四、 地理意義
1. 改變水系格局:重新分配流域面積和水資源,改變河流的長度、流量和流域形狀。
2. 影響地貌發育:加速襲奪河的侵蝕和下切,導致斷頭河的淤積和衰退。風口成為穿越分水嶺的天然通道。
3. 影響區域水文:改變局部地區的水資源分布和洪水風險。
4. 指示地質歷史與環境變遷:風口沉積物是研究古水文、古氣候的重要證據。襲奪事件記錄了區域侵蝕基準面變化或構造運動的線索。
5. 影響人類活動:風口常成為交通要道(如公路、鐵路埡口)。襲奪導致的河流改道可能影響沿岸居民點、農田和工程設施。
五、 高考常見考點與答題技巧
1. 判斷襲奪發生
(1)找標志性地貌:看到河流直角急轉彎(襲奪彎)+ 分水嶺上存在U型埡口(風口)+ 風口有古河床沉積物 + 斷頭河存在,基本可以確定發生了襲奪。
(2)分析水系格局:是否存在“倒鉤狀”匯流?是否有河流源頭奇怪地終止于高地坡腳?
2. 區分襲奪河與被奪河(斷頭河)
(1)襲奪河:在襲奪彎處接納了改向河,水量增大,侵蝕能力強,河谷較深。
(2)被奪河/斷頭河:在襲奪點下游水量驟減,河床可能變寬淤淺,源頭終止于風口下方。
3. 分析襲奪原因
(1)重點強調 侵蝕基準面差異導致溯源侵蝕能力差異,最終切穿分水嶺。
(2)可提及巖性、構造等輔助因素。
4. 識別并描述地貌
(1)對圖中或描述中出現的“直角拐彎”、“埡口”、“U型谷”、“源頭陡止”、“水量減少”等關鍵詞要敏感,聯系到襲奪地貌。
(2)準確使用術語:襲奪彎、風口、斷頭河、改向河。
5. 影響分析
(1)對襲奪河:水量增加,侵蝕搬運能力增強,可能加速下切形成峽谷。
(2)對斷頭河:水量減少,淤積加重,可能衰退甚至消失。
(3)對區域:水系重組,風口可能成為通道。
6. 圖示題:在示意圖或地形圖上標注襲奪彎、風口、襲奪河、被奪河/斷頭河、改向河。
六、 實例分析
1.經典案例:中國四川盆地與云貴高原交界地帶,長江水系(襲奪河)襲奪了原屬于紅河水系(被奪河)的部分上游支流(如金沙江可能襲奪了古長江上游)。相關風口如云南的龍街風口、元謀物茂土林附近的古河谷等。
2.其他案例:歐洲萊茵河襲奪多瑙河上游;北美科羅拉多河襲奪等。
七、答題要點
當題目涉及河流襲奪時,你的回答應緊扣以下核心:
1. 概念清晰:簡述定義(溯源侵蝕切穿分水嶺搶水)。
2. 地貌識別:明確指出圖中或描述中存在的關鍵證據(襲奪彎、風口、斷頭河)。
3. 原因分析:強調侵蝕基準面差異導致的溯源侵蝕能力差異是根本動力。
4. 影響闡述:分點說明對襲奪河、斷頭河及區域水系、地貌、人文的可能影響。
5. 術語準確:使用專業地理術語。
理解河流襲奪的關鍵在于抓住“溯源侵蝕能力差異導致分水嶺遷移和水系重組”這一核心機制,并熟練掌握其典型地貌標志。在高考中,結合圖文材料準確識別這些標志并進行成因和影響分析是重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