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咱們說一個撲克牌游戲,它的名字叫“斗地主”。
實際這個游戲背后的內涵是多方博弈的規則和關系推演。誰掀了那三張底牌,誰就是眾矢之的的“地主”。莊家和閑家的最終輸贏取決于各自的牌面(硬實力)、技術(軟實力)和其他一些復雜因素(比如底牌跟手牌是否搭配、閑家是否懂得配合、是否實力不具備卻搶莊了等)。
但是,大家發現沒有,這個游戲是不是每一局玩完了之后,下一局的地主就不知道是誰了?所以,只要游戲還在繼續,誰都不是固定的地主、固定的贏家,也就是說,朋友和敵人的關系也不確定。除非把其他玩家的籌碼贏光了,游戲結束了,掌握最多籌碼的那個人才是真正的地主。
大家不要覺得這個游戲很簡單,很多人一輩子都玩不明白,或者是玩明白的時候已經晚了。
比如爾朱榮死后的爾朱家,因為你是地主,所以你要想盡快結束游戲的正確打法是稀釋所有在桌的、潛在的玩家的籌碼,要讓他們跟不起你的下注,而不能允許任何一個玩家有集中外圍籌碼的情況出現。因為某個玩家的籌碼跟你差不多了,他就可以跟你一把定輸贏。高歡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但是高歡把爾朱家掀翻之后,游戲真的就結束了嗎?并沒有,高歡只是替代了原來的地主爾朱家而已,并沒有贏光其他人的籌碼,一定會有人不甘心下賭桌的。只不過,高歡當時作為最大的贏家,這種成功者的保護期會有一段時間的。
話說,高歡剛剛擊敗爾朱家。一直悶聲沒動靜的生擒葛榮的驃騎大將軍、行濟州事侯景投降了高歡。
大家還記得這位未來的宇宙大將軍的履歷嗎?跟高歡一樣,早年在懷朔鎮混,六鎮之亂后第一批投靠爾朱榮的懷朔派人物,還在爾朱榮平定葛榮之亂中生擒葛榮。猛男一枚!被爾朱榮認可了!后來便被安排去鎮守黃河的關鍵樞紐點碻磝城(山東茌平縣西南)。這個點在講桓溫北伐、劉裕北伐的時候都講過哈。
但是,這位爺在爾朱榮被殺后,就直接躺平了。山東亂了好幾次,也沒見他出兵去平亂過。但是這貨躺平還是有講究的,山東動亂也千萬別想通過他的防區蔓延到中原。反正就是不立功但也不犯錯。
這貨在想什么呢?在想什么時候等自己的籌碼積攢夠了,也當一回莊家。
爾朱家完蛋時,這貨充分發揚“誰贏誰就是我爹”的精神,立馬就對高歡跪了。歡哥,咱們可是懷朔的老兄弟了,咱之所以在黃河口子上不動,就是不希望黃河以南有什么人給您添麻煩。所以被高歡任命為了河南方面總司令。
始高祖微時,與景甚相友好,及高祖誅爾朱氏,景以眾降,仍為儀同三司、兼尚書仆射、南道大行臺、濟州刺史
至于高歡為什么要這么器重侯景?大家仔細去想一想,如果高歡不這么做會怎么樣?這貨要是翻臉了,那可是啥事情都干得出來的。所以,后面給南北朝帶去了一段罄竹難書的災難史。
所以到了這個時候,黃河以南、太行山以東基本上都是高歡的地盤了。為什么沒有山西和陜西呢?因為山西作為爾朱家的大本營,清盤沒這么快,況且當時爾朱兆也并沒有死。而陜西雖然走了爾朱天光(也還有爾朱家的人充當臺面的),但不代表留下來的賀拔岳就沒有想法。
爾朱家一戰崩盤的消息傳到關中的時候,武川兄弟就直接由宇文泰率先鋒軍沖下隴山直奔長安,爾朱顯壽東逃,在華山被逮捕。然后,高歡立馬任命賀拔岳成為了關西大行臺。啥意思呢?關中我高歡暫時是插不進手了,所以只能大方地“賞賜”給你們了。
關中局勢為什么變得這么快呢?大家還記得爾朱榮安排爾朱天光和賀拔岳帶隊去關中平亂這事嗎?其實當時這支部隊爾朱榮是做了很好的平衡的,武川派和爾朱家的嫡系是各占一半的。所以即便爾朱天光這個話事人被忽悠到關東了,爾朱家也不至于毫無還手之力。
問題出在哪呢?出在爾朱天光這個爾朱家最聰明的孩子身上。這孩子挺聰明的,但缺乏實踐經驗。當時爾朱世隆用陽謀把他忽悠出關,他堅持出關其實對的。但是,你出關要帶自己的武裝部隊走呀,不能你出關去河北參戰,不管輸贏不都是打醬油的?贏了被自家人控制,輸了被敵人殺死,何必呢?
當然這么簡單的道理,爾朱天光也是能夠想明白的。要么帶著武川派出去沖鋒陷陣,要么帶著爾朱家的嫡系力求自保。爾朱天光最后是選擇了后者,他留其弟爾朱顯壽鎮長安自己東去洛陽,命侯莫陳悅率部跟著他一塊走。
普泰二年,爾朱天光東拒齊神武,留弟顯壽鎮長安。秦州刺史侯莫陳悅為天光所召,將軍眾東下
雖然爾朱天光這種選擇不算錯,但個人覺得他更好的選擇是前者,因為賀拔岳之前已經明顯不看好你這次東歸了。你把他留在關內,他一定會有想法的。你還不如趁著你們爾朱家的威勢尚在,賀拔岳不敢直接跟你直接翻臉,把他們帶出關中再說。
結果爾朱天光剛做了決定,賀拔岳的武川兄弟就開始背后頭腦風暴了,不能讓侯莫陳悅把兵帶出關中了,留在碗里的才是我們的肉。最后是宇文泰提出了寶貴意見,上層決定我們改變不了,那就從下層意愿入手,只要讓侯莫陳悅手下的將士不愿出關,或者拖著侯莫陳悅讓他誤了軍期,他們不就不敢走了?
岳知天光必敗,欲留悅共圖顯壽,而計無所出。太祖謂岳曰:今天光尚邇,悅未有二心,若以此事告之,恐其驚懼,然悅雖為主將,不能制物,若先說其眾,必人有留心。進失爾朱之期,退恐人情變動,乘此說悅,事無不遂
賀拔岳聽后大喜,命宇文泰到侯莫陳悅軍中去搞分化,最終把這部分力量留在了關中。
岳大喜,即令太祖入悅軍說之,悅遂不行
也就是說,爾朱天光最終就沒從關中帶走幾個人。這孩子還是太年輕了,你急著先行一步干什么呢?就要跟著大部隊走不行嗎?你真的以為爾朱世隆忽悠你說,沒你搞不定高歡是真的?他和爾朱兆瓜分爾朱家遺產的時候,可沒想起你哦。孩子,下次投胎的時候,一定要明白別人看重是因為什么?
賀拔岳被高歡封為關西一把手之后,宇文泰這個小將因為表現出色也水漲船高了,從一個小小的別將成為了賀拔岳的行臺左丞、領府司馬,事無大小皆委之。
岳以泰為行臺左丞,領府司馬,事無巨細皆委之
宇文泰這孩子,咱提前說一句,在父兄都死光了的情況下,他最后能跟高歡成為那個時代的絕代雙驕,說句實在話,他其實比高歡要更勵志一些。
回到高歡身上來,突然從中層躍升到主持工作的高層,他的問題其實還不少。但不管問題多少,首先還是要入主洛陽的,所以532年四月十八,高歡率部進入洛陽。
高歡入洛陽當務之急是要解決什么問題?政權合法性!
高歡的出身很低,甭管他再怎么往自己臉上貼渤海高氏的金,他也需要百年北魏的政治賦能對他正式認證。一年前他還僅僅是爾朱氏的諸多小弟之一,威望太低。
其實高歡之前在河北立了一個皇帝,也就是元朗。但是元朗是皇室遠支,血脈上沒啥優勢,當時立他當皇帝也就是臨時頂一下,畢竟河北當時也找不出更好的政治招牌了。現在再靠元朗來形成政治號召力,不太好使了。
而洛陽的皇帝是爾朱世隆立的元恭,這個就更不能要了,因為你高歡之前已經立了元朗,繼續讓元恭當皇帝就相當于自己打自己的臉。
怎么辦呢?另立唄!最開始高歡打算立孝文帝之子元悅,但聽說此人不好控制就放棄了。
歡以汝南王悅,高祖之子,召欲立之,聞其狂暴無常,乃止
但是呢?不立元悅,一時半會還真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因為北魏皇室經過這么多年的動蕩,全跑民間避禍去了。
又諸王皆逃匿,帝在田舍
也得虧這幫人有心了,大家盡心竭力找了整整五十天,最終是斛斯椿通過元修之前的賓客王思政才從莊稼地里找到的孝文帝五子元懷的第三子元修,才勉強滿足要求。跟項梁叔侄找到放羊娃熊心去當楚懷王,是差不多的意思。
居五旬而高歡使斛斯椿求帝。椿從帝所親王思政見帝
但是,高歡好不容易找出來的這個元修就真的是合適的人選嗎?恰恰相反,這個元修是另一個元子攸,甚至比元子攸還要厲害一點。
元修時年23歲,知識面廣,喜好武事,起家任通直散騎侍郎、中書侍郎;元子攸時代為平東將軍、太常卿,后來又為鎮東將軍、宗正卿;元恭時代做過尚書左右仆射。一句話,這孩子人聰明,經歷比較豐富,文的武的都不差。
532年六月二十五,元修在洛陽郊外即皇帝位,用平城舊制祭天,將黑氈披在七個人身上,高歡是其中一人。
用代都舊制,以黑氈蒙七人,歡居其一
看不出這句話的深層含義是吧?首先,人家是要改漢化為胡化了,用的是人家鮮卑族那一套了;其次,皇帝登基儀式就相當于祭天儀式,皇帝自然是主祭,那七個人就是陪祭。相當于,結婚典禮上的新人和證婚人的關系;最后,高歡能成為七位陪祭人之一,這是在給高歡政治抬點。因為以前的陪祭都是北魏帝族十姓的人才有資格,相當于北魏官宣高歡是拓跋皇室的自己人了。
高端局中能上桌的人,那都是大人物,就這個意思。
元修即位后任命高歡為大丞相、天柱大將軍、太師、世襲定州刺史。這個沒啥好解釋的,元修不給也得給。這個時候的高歡其實就明面上變成另一個爾朱榮了。
七月初十,高歡啟動北伐。北伐誰呢?自然就是爾朱家的余孽爾朱兆(請原諒我在上一篇就直接給他交代了,因為這貨實在沒啥好說的)。
但是,高歡這次北伐真的是為了去打茍延殘喘的爾朱兆嗎?高歡北入滏口陘,大都督厙狄干從河北兵入井陘攻打爾朱兆,不久高歡又調“從弟”高隆之(之前介紹過高隆之這個名字的來歷哈,屬于跟高歡共同做假)率步騎十萬北赴晉陽。看明白了沒有?高歡是否能一舉拿下爾朱兆其實無所謂,爾朱兆跑不了。他的核心目的是要洛陽所有能調走的嫡系都調走。咱堅決不做第二個爾朱天光。
那么,高歡為什么不直接坐鎮洛陽呢?說明高歡在政治上已經日趨成熟了。高歡剛剛上位,實力尚弱,洛陽那個圈子太復雜了,不可控的因素實在太多了,全面鋪開攤子去徹底控制洛陽,真還不如集中力量到外圍去靜觀其變。
恐懼來源于未知,權力需要神秘感。去山西震懾全局,確實比在洛陽死死地控制每一個板塊要強。
今居北方,假令山東有變,輕騎南出,耀威桑梓之中,誰知多少?百姓見之,望塵震服。此是國家威制諸夏之長策也!
當年崔浩勸住北魏從平城遷都鄴城時說的這句話,值得大家多去揣摩幾遍。當自身實力沒有強大一定程度的時候,就不要扎進漩渦之中,而是要主動跳出圈子,從圈外去震懾圈內,利用圈子內的各種矛盾把各種潛在的危險和阻力都逼到水面上來,還能讓人永遠摸不清你的底牌和路數。
高歡來了,爾朱兆立馬就跑了,跑到老家秀榮去了。高歡便在晉陽設立了大丞相府,咱不回洛陽了,就在太原辦公,挺好。
爾朱兆回到老家秀榮后分兵把守隘口四處搶掠,高歡多次揚言討伐,但根本沒動靜,爾朱兆后來就懈怠了,高歡等年初爾朱兆要開年會的時候派竇泰率精騎飛速行軍一日一夜三百里,高歡率大軍隨后進發。533年正月,竇泰率騎軍突然出現,爾朱兆大軍毫無準備而發生潰敗,爾朱兆逃到荒山中殺了自己的白馬上吊而死。
高歡隨后厚葬了好兄弟爾朱兆。高歡真的成熟了,知道啥是政治體面了。打歸打、鬧歸鬧,江湖上都知道我們是結拜兄弟,我不能在你死了之后太薄情……就像曹操對待袁紹一樣。
那么,高歡為什么能夠精準知道爾朱兆的情況呢?連什么時候開年會都知道!有人給高歡通風報信唄!除了心腹張亮,其余人都背叛了爾朱兆。否則竇泰三百里長途奔襲能精準避開爾朱兆的防線?能悄無聲息地躲開各個嚴兵把守的關隘?
兆之在秀容,左右皆密通款于歡,唯張亮無啟疏,歡嘉之,以為丞相府參軍
總體來說,高歡自從進入洛陽之后的這大半年時間,表現是可圈可點的。穩,很穩,非常穩!比如徹底消滅爾朱兆這事,其實強行拿下爾朱兆也不是不可能,但是高歡卻能遏制快刀斬亂麻的心思,耐心地尋找最佳機會,力求以最小的成本去達成目的,這就是很成熟的表現。
打仗很貴,日費千金,情報先行,要舍得花小錢去搞情報,要瓦解敵人內部后再打……好鋼要用在刀刃上!
爾朱兆死后,慕容紹宗帶著爾朱容的妻子孩子及爾朱兆的剩余人馬向高歡投降,高歡留下了這個虎將。
這個慕容紹宗是爾朱榮從舅的兒子,容貌恢毅,少言語,深沉有膽略,是個很優秀的人才。但很遺憾,在爾朱榮死后,他說啥爾朱兆都不聽,是生不逢時的典型。據說,爾朱兆是在河北被高歡擊潰的時候,才后悔當初沒聽慕容紹宗的話。
爾朱兆對慕容紹宗叩心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將輕走。紹宗反旗鳴角,收聚散卒,成軍容而西上
不幸的慕容紹宗最終幸運地被高歡留了下來,并被可怕的帝王心術安排坐冷板凳,留著給下一代接班人去用。之前你多次針對我,我不介意。因為你確實有才,所以我愿意留下你。可你畢竟是剛剛投降過來的,所以我要繼續晾著你。只有讓你坐了足夠久的冷板凳,將來我兒子提拔你,才會顯得格外恩重如山。慕容紹宗未來也幸不辱命地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替高澄趕跑了大魔王侯景。
這一年,高歡38歲,對于人性的琢磨已然神功大成。但是,未來的路還很長,一直跟劉邦挺像的高歡慢慢地要往劉備那個方向去走了,因為他的一生之敵宇文泰快要起勢了,然后他陰差陽錯地錯過了好幾次一統天下的良機,最后終生繞不過一座玉璧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