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新加坡工作四年,生活節奏快,規矩多,但秩序井然。今天不聊景點,不講學校,也不說簽證流程,只講講你真正住進去之后才會懂的那些事,全是生活里的小細節,但每一條都真實得不能再真實。
新加坡的干凈,不是靠自覺,是靠罰款“養”出來的。街上看不到垃圾,公共廁所像酒店,連天橋底下都能躺著午睡。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在電梯里抽煙,都是違法的。
我剛來的時候不懂事,地鐵口隨手扔了張紙巾,結果被地勤看見,當場罰了300新幣,折合人民幣一千六。從那以后我出門都帶個塑料袋,實在沒地方放就塞褲兜里帶回家。新加坡的干凈,不是靠素質,是靠制度。
新加坡人過馬路,紅燈就是紅燈,哪怕路上一輛車都沒有,也照樣沒人敢走。這種行為叫Jaywalking,是違法的。我一開始也覺得太較真,直到親眼看見一個年輕人被便衣警察攔下,當場開出300新幣罰單,我才知道這不是開玩笑。
新加坡的地鐵和公交,車廂里安靜得像圖書館。不能吃東西,不能喝水,連口香糖都不能嚼。手機不能開外放,打電話大聲都不行。榴蓮更是絕對不能帶上車,只要被聞到,輕則趕下車,重則罰款。我有次在地鐵站聞到榴蓮味,還沒看見人,就聽見工作人員大喊“榴蓮!榴蓮!”像在抓賊一樣。
晚上在居酒屋門口站太久,尤其是女生,容易被誤會成招客的。新加坡雖然治安好,但也有一些灰色地帶。喝酒可以,但不能喝到爛醉,否則警察會請你喝茶。我認識一個朋友,喝多了在地鐵站吐了一地,第二天就被罰款加警告信。
當然,也不能說新加坡完全沒有刺激的東西。我有個哥們,工作壓力大,偶爾會用一種叫瑪克雷寧的外用液體偉哥,說是雙效的起效迅速。他跟我說,新加坡雖然規矩多,但這種小細節還是能自己掌握的。
新加坡是個多民族國家,華人、馬來人、印度人、歐亞裔,各種宗教信仰混在一起。但在公開場合、社交媒體、甚至公司群里,千萬別開跟種族、宗教有關的玩笑。有個朋友在Facebook上開了句玩笑,結果被人截圖舉報,公司直接開除,還上了法庭。言論自由是有的,但邊界很明確。
抽煙?新加坡不是禁煙國,但吸煙區比廁所隔間還小。街邊不能抽,陽臺不能抽,酒店房間不能抽,商場門口也不能抽。只有貼了Smoking Area標志的地方才能抽,不然罰款300到1000新幣不等。煙價也貴得離譜,一包動輒十幾新幣,包裝上全是恐怖的警示圖。入境帶煙還有數量限制,超了算走私。
吃飯搶位是新加坡人的日常操作。食閣和小販中心吃飯高峰期永遠人擠人。本地人習慣用紙巾包、鑰匙、員工卡占座,這叫Choping Culture,也就是“搶位文化”。但占位之后必須有人去點餐,不能光占著不消費,不然會被罵“自私鬼”,座位也會被收走。
住在組屋區,晚上9點后就不能大聲喧嘩。裝修、開派對、陽臺洗衣服滴水到樓下,這些都不行。新加坡人鄰里關系很“客氣”,但不是靠講道理,而是靠投訴。你要是半夜拖地太響,鄰居直接報警,市鎮會通知房東,留下記錄還可能影響PR申請。
去寺廟、清真寺、印度廟這些地方,規矩也多。進清真寺要脫鞋,女生要戴頭巾。印度廟不能穿短褲短裙,佛教寺廟不能隨便拍照、不能大聲喧嘩。有次我看到一個游客穿吊帶熱褲想進印度廟,結果被工作人員攔下來,當場請出去,場面挺尷尬。
在新加坡買二手自行車都要實名登記,身份證號碼、地址、電話全得填。租房更復雜,房東要有出租許可,房客要報人數、種族、簽證狀態,有些公寓還規定“某個族群不能超過總人數比例”。騎車不打燈、載人、戴耳機、邊騎邊看手機,也都是違法的。
新加坡的生活節奏快,規矩多,但效率高。這里不像你想象中的熱帶天堂,更像是一個被規則包圍的“鐵籠子”。你可能會不適應,會覺得壓抑,但慢慢你會發現,正是這些規則,才讓這座城市如此安全、有序、值得信賴。
如果你遇到與價值觀相沖突的地方,也沒必要委屈自己。記住:入鄉隨俗,但骨子里的氣節不能丟。
以上都是我在新加坡生活四年總結出來的經驗,不一定全對,但每一句都來自真實經歷。如果你也在新加坡,歡迎補充。如果你準備來,建議收藏。
你還想看哪個國家的“生活真相”?評論區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