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7月23日訊(記者 周曉雅)公募基金前十大重倉股披露,2只個股新進。
Choice數據顯示,二季度末,公募重倉股前三位環比保持一致,依次為寧德時代、貴州茅臺、騰訊控股,三大重倉股均被減持。這也是主動權益基金的前三大重倉股,但與公募基金整體持倉不同的是,騰訊控股為主動權益基金的頭號重倉股,寧德時代、貴州茅臺跟隨其后。
前三大重倉股的減持,也與主動權益基金的調倉動作有關,在騰訊控股和貴州茅臺上,主動權益基金的減持力度在公募基金中較強。
與之相對應的是銀行、券商等金融板塊個股被增持。無論是主動權益基金,還是被動指數產品,都有加倉的跡象。公募前十大重倉股中,招行、中國平安、東方財富等3只金融板塊個股均被增持。
前三大重倉股均被減持
截至6月底,僅有寧德時代和貴州茅臺被公募的持倉市值超千億元,分別為1426.57億元、1252.31億元,但持股數量均較一季度末回落。第三大重倉股騰訊控股也被減倉,最新持股市值為770.31億元。
上述三大重倉股的減持主要與主動權益基金的調倉相關。數據顯示,主動權益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在二季度末的前三大重倉股分別是騰訊控股、寧德時代、貴州茅臺,但都被減持,甚至騰訊控股和貴州茅臺的減持股數要比公募基金整體減持數更多。
而公募基金整體重倉股的第四至第十位則依次是招商銀行、中國平安、紫金礦業、美的集團、東方財富、長江電力、中芯國際。
中國平安成為前十重倉股中被增持最多的1只,二季度公募對該股持股是增加了1.02億股。
這一增持,既有主動權益基金的助力,如焦巍管理的銀華富裕二季度增持逾200萬股、唐曉斌和楊冬管理的廣發多因子新進前十大重倉;也有來自被動基金的增持,如多只滬深300ETF、上證50ETF。
長江電力、中芯國際成為二季度前十大重倉股的“新面孔”。不同的是,主動和被動基金均是長江電力的增持力量,而中芯國際遭到主動權益基金的減持。
與之對應的是,阿里巴巴、比亞迪退出前十大重倉股。紫金礦業成為前十大重倉股中被減持最多的一只。
民生銀行增持股數最多
整體來看,二季度公募增持較多的個股分布在金融、醫療等領域。民生銀行被增持股數最多,增持了5.83億股,最新持股市值為32.05億元;石藥集團則成為增持股數最多的1只港股,二季度增持股數為4.19億股,最新持股市值也達到38.94億元。
增持民生銀行的基金中,因中證銀行指數的權重股調整,多只掛鉤該指數的基金今年上半年均將民生銀行新進前十大重倉股,類似的情形也在其他指數出現,這使得被動指數基金在二季度合計增持了2.67億股。
興業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江蘇銀行、建設銀行等銀行股也是增持前十的重倉股,除了6只銀行股,非銀金融板塊的國泰海通也是被增持較多的個股。
“非銀板塊公募主動權益配置比例環比顯著提升,且低配程度有所收窄。”國金證券的研報提到,統計25Q2主動權益公募基金前十大重倉股配置情況,非銀金融板塊整體重倉股合計242億元,配置比例為1.84%,環比提升0.75pct。25Q2非銀板塊受青睞,A、H的保險、券商板塊配置比例環比均提高。
至于石藥集團的增持,更多出自主動權益基金。比如,年內業績領跑的“翻倍基”長城醫藥產業精選,在今年二季度大手筆買進石藥集團,截至二季度末持股數為1389.2萬股;同期,另一個增持榜的重倉股三生制藥也被該基金買成第一大重倉股。
另一只“翻倍基”中銀港股通醫藥也在二季度將石藥集團和三生制藥買進前十大重倉股。
榜單的另一端,徐工機械被減持最多,減持了3.88億股,中國銀行、愛爾眼科二季度也減持了3.7億股。
徐工機械也是主動權益基金減持股數最多的一只個股,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共有106只基金持有該股,較一季度的持有基金數量減少了100只。對于該股的減倉,駱帥在南方優選成長的季報提到,二季度對于持倉的調整,主要是重心從低估值穩健類向成長和周期傾斜。
寶鋼集團、廣匯能源、中國銀行、晶科能源等也被主動權益基金減持較多。
港股方面,則是在醫療、消費板塊調整,阿里健康則是二季度被減持最多的1只港股。主動權益基金減持較多的個股則是中國電信、吉利汽車、光大環境,截至二季度末的持股數均環比減少1億股以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