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名紀檢干部脫下制服換上騎手裝,在夜色中穿梭送外賣,這種身份反差迅速點燃了社交網絡。四川遂寧公職人員孫先生“下班3小時送外賣日賺百元”的日常,不僅顛覆了人們對公務員的刻板印象,更折射出體制內生存狀態與青年擇業觀的時代變遷。
事件還原:當紀檢干部騎上電動車
孫先生的經歷頗具代表性:12年消防員生涯結束后轉業至遂寧市船山區某單位,今年7月單位下發允許副業的通知后,他立即申請并開始了每晚8點至11點的外賣騎手生活。這種“像打游戲做任務”的體驗,與2019年安徽歙縣副鎮長開滴滴被處分的案例形成鮮明對比。五年間,政策從“一刀切”到“人性化”的轉變,反映出社會治理的進步。
值得注意的是,孫先生并非孤例。其同事中有人嘗試跑代駕,也有人開網約車,這種集體行為背后是基層公務員對增收渠道的迫切需求。而全程陽光申報的程序合規性,更成為該事件的示范價值所在。
短視頻里的公務員新形象
在抖音#公務員日常話題下,類似內容正形成獨特傳播范式。制服與便裝的切換塑造真實感,嚴肅崗位與市井兼職的反差制造話題,而“服務無貴賤”的價值觀宣言則引發共鳴。孫先生送外賣時不忘普及消防知識的行為,恰好詮釋了這種新型公務員形象——既保持專業素養,又能融入市井生活。
數據顯示,此類內容平均獲贊量是普通公務員日常的3.2倍,評論區的核心爭議集中于“該不該”而非“能不能”,反映出公眾對公務員群體認知的迭代。當基層公務員主動消解“一杯茶一張報”的刻板印象時,體制內外的身份壁壘正在被打破。
鐵飯碗“祛魅”進行時
這種現象背后是青年擇業觀的深層變革。公務員薪資增速放緩與一線城市生活成本的矛盾,催生了“主業+副業”的生存模式。孫先生“江邊吹風”的愉悅感戰勝面子焦慮的案例,印證了Z世代對工作自主性的看重。而轉業軍人、聘用制人員等群體的增加,客觀上推動了體制內“能進能出”觀念的普及。
但需清醒認識到,人社部數據顯示公務員離職率仍低于3%,“穩定性”仍是核心吸引力。這種看似矛盾的現象,恰恰反映了當代青年在理想與現實間的精準平衡——既要保障底線,又要拓展可能性。
政策紅線與灰色地帶
中紀委“實質重于形式”的判定原則,為公務員副業劃定了清晰邊界。送外賣、跑滴滴等體力勞動屬于綠色區;自媒體帶貨等需申報內容平臺與主題限制的屬黃色區;而掛證取酬等權力尋租行為則是絕對禁止的紅色區。孫先生案例的可貴之處,在于嚴格遵守“提前報備+業余時間+無職權關聯”三大原則。
這種分類管理體現出的政策智慧在于:既堵住腐敗漏洞,又為合理需求留出空間。當公務員通過副業保持與社會肌理的連接,其政策制定反而可能更接地氣。
重塑認知:服務型政府需要怎樣的公務員?
孫先生們代表的“能動性公務員”群體正在重新定義職業內涵。對內,他們通過副業保持對社會真實的感知;對外,他們用行動解構“官本位”標簽。當公務員開始體驗外賣騎手的生存壓力,這種共情能力或許正是服務型政府最需要的素質。
鐵飯碗的“祛魅”不是貶低其價值,而是讓它回歸職業本質。在職業選擇日益多元的今天,公務員只是眾多選項中的一種,既不神圣化也不妖魔化,才是健康的社會心態。當越來越多年輕人像孫先生這樣,既能恪守本職又能自由探索,我們的社會才真正走向成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