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5月28日,巴基斯坦的沙質哈蘭沙漠突然騰起巨型蘑菇云。西方情報機構的監(jiān)測屏幕警報狂閃——這個GDP不足印度七分之一的國家,竟在印度核試驗后僅半個月,連續(xù)完成六次地下核爆!全世界都在問:連戰(zhàn)斗機都要靠外援的巴基斯坦,究竟如何造出了核彈?
1947年印巴分治的傷口尚未愈合,克什米爾的槍聲已引爆兩國全面戰(zhàn)爭。當印度坦克在1965年逼近拉合爾時,巴基斯坦飛行員駕駛著老舊的F-86拼死攔截。
真正的轉折點在1971年——東巴(今孟加拉國)15萬平方公里領土被生生撕裂,9萬戰(zhàn)俘垂首走入印度軍營的鏡頭,成了整個國家的恥辱烙印。
當印度在1974年引爆“微笑佛陀”核裝置時,伊斯蘭堡的危機感達到頂峰。時任外長佐勒菲卡爾·阿里·布托在議會舉起拳頭怒吼:“即使全國人民吃草啃樹皮,也要造出原子彈!” 隨之秘密啟動“706工程”——國家財政的60%從此流向核計劃。
核計劃啟動之初,巴科學家連離心機圖紙都摸不到。轉機出現(xiàn)在1975年——冶金學家阿卜杜勒·卡迪爾·汗從荷蘭悄然歸國,行李箱里藏著歐洲最先進的鈾濃縮離心機設計圖。
這位后來被稱為“伊斯蘭核彈之父”的天才,在卡拉奇郊區(qū)建起汗研究實驗室,用兒童玩具模型模擬核裝置結構。
真正的殺手锏是汗編織的全球核黑市網(wǎng)絡。他通過迪拜中轉站,從瑞士買高速轉子軸承,從德國購特種鋼材,甚至將整條離心機生產線拆成零件分船運輸。
當美國中情局發(fā)現(xiàn)馬來西亞工廠正在加工巴基斯坦的核部件時,20噸關鍵設備早已運抵卡拉奇港。這些“螞蟻搬家”式的走私,硬是在十年間拼湊出完整的核燃料循環(huán)體系。
巴基斯坦的核突破更得益于國際風云變幻。1970年代末,法國頂著美國壓力向巴出售重水反應堆,布托總理用棉花出口抵償了80%設備款。更大的機遇出現(xiàn)在1979年——蘇聯(lián)坦克開進阿富汗,一夜之間讓巴基斯坦成為美國抗蘇前線堡壘。
中情局特工帶著4億美元現(xiàn)鈔和軍工技術走進伊斯蘭堡,里根總統(tǒng)親自豁免了對巴核計劃的制裁。與此同時,沙特則用石油美元默默填補財政缺口——多方合力破了最后的核門檻。
如今的巴基斯坦坐擁150枚核彈頭,數(shù)量已超過印度。當“阿巴比爾”導彈在2023年拖著多彈頭尾焰刺破蒼穹時,這款能覆蓋印度全境的利器,宣告著南亞戰(zhàn)略平衡的徹底重構。
曾經(jīng)被嘲“沙漠里撿核彈”的窮國,硬是靠著戰(zhàn)爭傷痛激發(fā)的意志、天才科學家的狡黠、以及冷戰(zhàn)棋局的東風,在2025年將核武庫擴充至250枚規(guī)模,躍升為全球第五核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