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員在機艙里都能聞到皮肉燒焦的氣味,沸騰的河水中漂浮著煮熟的尸體。
1945年3月9日午夜,東京的夜空被引擎轟鳴撕裂。334架美軍B-29轟炸機如死神般盤旋在5000英尺低空——這個高度低到機組成員甚至能看清下方木屋的輪廓。當第一批燃燒彈落下,火花觸地的瞬間,整座城市仿佛被潑上了汽油,“轟”的一聲爆燃起來。
短短六小時內,2000多噸燃燒彈化作火雨傾瀉而下。東京市中心41平方公里淪為煉獄,火焰溫度飆升至1000℃。金屬融化,木屋瞬間氣化,連隅田川的河水都開始沸騰。美軍飛行員回憶:“透過舷窗看到無數火人在街上狂奔,機艙里彌漫著皮肉燒焦的惡臭。”
當太陽升起時,東京三分之一的城區消失了。8.3萬人化為焦炭,10萬人重度燒傷,百萬人跪在廢墟上無家可歸。這場代號“火牛行動”的屠殺,僅僅是“李梅火攻”的開端——一個將日本拖入火海地獄的冷面將軍,正在改寫戰爭規則。
柯蒂斯·李梅的面容永遠凝固在冷峻狀態——早年面部神經損傷讓他無法微笑。這位俄亥俄州工人家庭出身的軍人,1928年加入陸軍航空隊,憑借近乎冷酷的戰術天賦在歐洲戰場嶄露頭角。
當1945年1月他被調往太平洋戰場時,眼前是道無解的難題:美軍此前對日本本土的轟炸幾乎全告失敗。
當時美軍耗費70億美元研發的B-29轟炸機屢屢受挫。一次從成都起飛的75架編隊奔襲九州,竟只炸毀一座醫院茅廁。問題根源在于日本將兵工廠化整為零,數萬個小作坊隱藏在居民區的木屋里,傳統高爆彈如同拳頭打跳蚤。
李梅凝視航拍圖,目光鎖定那些密密麻麻的木質建筑:“既然炸不毀機器,就連房子一起燒掉!”
1945年2月23日,李梅首次試驗他的“燒烤配方”。174架B-29拆掉所有自衛武器,滿載凝固汽油彈夜襲東京。當燃燒彈在半空爆裂,汽油霧籠罩東京飛機制造廠,一點火星引燃的烈焰瞬間吞噬兩平方公里,許多工人直接被汽化。
嘗到甜頭的李梅開始“備菜”:拆除轟炸機所有機槍炮塔,載彈量從4噸飆升到7噸;放棄高空精確轟炸,改為夜間1500米低空突襲——賭的就是日軍夜間防空如同瞎子。
3月9日的“主菜”上桌時,東京民眾還在慶祝陸軍節。334架B-29以每架6噸燃燒彈的配置撲向居民區。為增強火勢,美軍特意在街區間隔投擲汽油罐,使火焰連成一片火海。
那個夜晚成為日本人永恒的噩夢:火焰形成旋風,以時速50公里席卷街道,氧氣被抽空導致防空洞內人群窒息而亡;逃難者跳入隅田川求生,卻發現河水已被煮沸,數千人在翻滾中變成“人肉餃子”。
明治座劇院內,窒息而死的尸體堆疊達2米高,劇院外街道上遍布蜷縮成焦炭的尸骸。
“整座城市像被塞進烤爐。”幸存者回憶,美軍拍攝的照片顯示,曾經擁擠的居民區只剩扭曲的鋼筋和灰白色骨灰。
東京燒烤只是開始。此后十天,李梅的機群連續轟炸神戶、大阪、名古屋。5月26日,4000噸燃燒彈再次傾瀉東京,將剛清理出的殘骸重新點燃。
至1945年6月,日本66座城市化為焦土:東京56.3平方英里變廢墟,富井小城96%區域燒毀。更致命的是經濟絞殺:工廠出勤率暴跌至50%以下,800萬市民逃往農村,無家可歸,支撐軍工的小作坊體系徹底崩潰。
其實,當8月原子彈落在廣島時,日本其實早已油盡燈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