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撤僑行動向來以"不惜一切代價保護海外同胞"著稱,從利比亞內戰到也門危機,祖國派軍艦、軍機接同胞回家的場景總讓人熱血沸騰。然而鮮為人知的是,我國歷史上曾有過唯一一次收費撤僑,而且國家理直氣壯地表示:"這錢必須收!"究竟發生了什么?
提到中國撤僑,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2015年的也門撤僑。當時也門爆發內戰,局勢極度危險,美英法等國關閉使館匆忙撤離,而中國海軍卻逆勢而上,派出臨沂艦、濰坊艦等軍艦奔赴亞丁港,不僅接回613名中國公民,還幫助15個國家的279名外國公民撤離,展現了大國擔當。
這次撤僑完全免費,甚至許多同胞回憶:"登上軍艦時,海軍官兵遞來熱乎的飯菜,我們邊吃邊哭。"正因如此,當2017年另一次撤僑行動中突然有人被要求付費時,輿論一片嘩然。
2017年11月,印尼巴厘島阿貢火山噴發,機場關閉,數萬游客滯留,其中包括1.7萬名中國游客。中國外交部緊急協調,派出多架民航客機接人。然而,這次撤僑卻有一個特殊規定:因私出行、持普通護照的游客需自行承擔機票費用。
消息一出,有人抱怨:"之前都免費,為什么這次要收錢?"但了解真相后,網友紛紛支持國家的決定——原來,這次滯留的游客幾乎全是自費旅行者,許多人明知火山活動頻繁仍堅持前往,甚至有人純粹是為了"拍火山網紅照"。
更離譜的是,在使館發布安全預警后,仍有大量游客無視警告前往,最終導致被困。
為什么要收費?三個無法反駁的理由
一預警早已發布,有人偏要"作死"。早在火山噴發前一個月,中國駐印尼使館就多次發布警告,提醒公民謹慎前往巴厘島。但不少游客抱著僥幸心理,覺得"噴發也不一定趕上",結果釀成滯留危機。國家救援不是為"任性"買單的保險。
二自費旅游,責任自負。與戰亂地區的勞工、留學生不同,這些游客是自費度假,并非因工作或學習等必要原因出國。按國際慣例,商業旅行遇險應由個人或保險公司擔責,而非國家財政全額兜底。
三避免濫用國家資源。如果任何無視警告的冒險行為都能免費救援,不僅浪費納稅人的錢,更會助長"有事就找國家"的依賴心理。收費是為了提醒:公民自身也該有風險意識。
最終,這次撤僑的機票費用按市場價收取(約5000元),遠低于當地黑心旅行社炒到的數萬元天價。許多游客事后反思:"這錢交得心服口服。"
中國的撤僑行動從來不是"理所應當的免費服務",而是國家對公民的莊嚴承諾。巴厘島撤僑收費傳遞了一個清晰信號:祖國會在危難時挺身而出,但公民也必須為自己的選擇負責。這種"不慣任性"的做法,恰恰體現了大國的成熟與理性。
下次看到外交部安全提醒時,千萬別當耳邊風——因為有些代價,真的得自己買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