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乙肝不可治愈”是無數患者的沉重枷鎖。但越來越多的創新療法表明乙肝臨床治愈時代即將開啟。
近日,廣生堂乙肝創新藥項目接連實現關鍵突破:GST-HG141(奈瑞可韋)啟動Ⅲ期臨床試驗,標志著該藥物向上市邁出關鍵一步,有望成為全球乙肝新里程碑藥物;GST-HG131被納入突破性治療品種名單,成為廣生堂在乙肝治療領域第二款獲得突破性治療認定的創新藥物。
廣生堂股票也因此在7月3日至7月16日連續10個交易日收盤價格漲幅累計超過100%。
劍指乙肝“治愈”,廣生堂打響翻身仗
廣生堂曾依靠三大一線抗乙肝病毒仿制藥(恩替卡韋、阿德福韋酯、拉米夫定)叱咤國內肝病市場。
然而,隨著國家集采推進,仿制藥利潤大幅縮水。例如,廣生堂的恩替卡韋在2019年的集采擴圍中標,中標價僅為0.27元/粒。廣生堂財報顯示,公司最近三年經營業績連續虧損,2022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1.3億元、-3.5億元、-1.6億元,-0.3億元。
廣生堂自2015年登陸創業板,明確向創新藥企轉型戰略。近幾年更是破釜沉舟加碼研發,其財報顯示,2022年至2024年研發費用分別達到1.85億元、1.33億元、4405.23萬元,是其業績虧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廣生堂的創新藥項目已初見曙光。2023年,其新冠病毒治療創新藥“泰中定”獲批上市并被納入醫保,雖然遭遇市場變化,收益有限,但證明了其抗病毒藥物研發實力。
而廣生堂更重要的管線在于其肝病治療藥物。公司在2015年就提出了乙肝臨床治愈路線圖“登峰計劃”,目前三大核心項目均已取得不錯進展。
圖1 廣生堂在研乙肝創新藥
圖片來源:藥智數據
GST-HG141(奈瑞可韋):是一種新型口服乙肝病毒核心蛋白調節劑,通過調節乙肝病毒核心蛋白構象,影響病毒的復制過程,從而實現抗病毒活性。其Ⅱ期臨床數據顯示,接受GST-HG141低劑量(50mg)、高劑量(100mg)組HBV DNA低于檢測下線的比例分別為84.0%和81.5%,而安慰劑只有32.1%。同時GST-HG141安全性耐受性良好。目前,該藥已邁入Ⅲ期關鍵階段,有望成為全球乙肝抗病毒治療里程碑式的創新藥。
GST-HG131:是目前全球唯一完成Ⅱ期臨床的口服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抑制劑。其創新治療機制直擊乙肝治愈的核心難點——能夠誘導HBV-RNA降解,從而降低HBsAg水平降低。在Ⅱ期臨床試驗中,三個月給藥,患者HBsAg平均降到原值12.88%,降幅87.12%;最大降幅達到97.71%,60%的患者出現顯著免疫應答。
GST-HG141和GST-HG131已先后獲得“突破性治療品種”認定,獲得審評路徑全面提速。
廣生堂更大的戰略布局在于雙藥協同。2025年3月,其創新的“三聯全口服方案”(GST-HG141+GST-HG131+核苷類藥物)被納入“優化創新藥臨床試驗審評審批試點項目”并取得臨床試驗申請批準。該序貫療法在核苷類似物藥物(NAs)基礎上,聯用能夠削減cccDNA病毒池的GST-HG141,能夠抑制HBsAg的GST-HG131,以期實現乙肝臨床治愈目標。
此外,廣生堂還有一款乙肝表面抗原抑制劑GST-HG121,不過目前還處于臨床I期階段。
今年,廣生堂擬定增募資9.77億元,其中5.98億元將直接用于乙肝創新藥研發項目,包括GST-HG141的Ⅲ期臨床研究及上市注冊項目和GST-HG131聯合GST-HG141的Ⅱ期、Ⅲ期臨床研究及上市注冊項目,進一步推動管線快速走向臨床。
乙肝治療邁向新階段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它廣泛流行于世界各國,是全球肝臟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22年全球有2.54億人有慢性乙肝感染,約有120萬新發感染者。而我國乙肝患者約占全球總數的三分之一,已成為我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
乙肝治療的困局已持續數十年。現有療法如核苷類藥物僅能抑制病毒復制,無法清除病毒庫,需終身服藥;干擾素療法副作用顯著且治愈率不足10%。
近年來,各類乙肝創新療法輩出,使乙肝臨床治愈(功能性治愈)逐漸成為可能。臨床治愈指停止治療后仍能保持乙肝表面抗原(HBsAg)陰性,HBV DNA低于最低檢測下限。
藥智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在研乙肝新藥近200款。從機制上來看主要分為HBsAg抑制劑、衣殼抑制劑、RNA干擾(siRNA)、反義寡核苷酸(ASO)等類型。
圖2 全球在研乙肝療法靶點排行
圖片來源:藥智數據
衣殼抑制劑是近年來乙肝治療領域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目前全球范圍內尚無該機制新藥獲批上市,但已有近50款用于乙肝治療的衣殼抑制劑在研。其中進展較快的包括廣生堂的GST-HG141已啟動Ⅲ期臨床,東陽光藥的甲磺酸莫非賽定(GLS4)和摯盟醫藥的ZM-H1505R也已進入Ⅲ期臨床。
HBsAg抑制劑是一類專門針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藥物,目前也無該機制藥物上市。在研藥物包括廣生堂的GST-HG131(臨床Ⅱ期)、博奧明賽/星曜坤澤生物的HBsAg中和抗體BM012(臨床Ⅱ期)、星漢德生物的HBsAg自體TCR-T細胞療法SCG101(臨床申請)等。
ASO(反義寡核苷酸)和RNA干擾(siRNA)等小核酸療法是另一大類被寄予厚望的乙肝臨床治愈方案。與其他藥物相比,小核酸藥物具有高度的靶向性,可以通過堿基互補配對原則,與乙肝病毒的mRNA或其他關鍵RNA序列結合。同時,小核酸藥物還能影響cccDNA的轉錄過程,讓cccDNA處于“沉默”狀態,從而實現乙肝的功能性治愈。
葛蘭素史克的GSK3228836(Bepirovirsen)是全球進展最快的乙肝ASO療法,已在2022年進入臨床Ⅲ期。最新臨床數據顯示,對接受12周或24周Bepirovirsen治療的慢性乙肝患者進行了長達2.5年的隨訪,未接受NAs治療的11名完全應答患者中,73%(8/11)達到功能性治愈,其中6人功能治愈維持長達24個月;對接受NAs治療的11名完全應答患者中,82%(9/11)在達到功能性治愈且停用NAs,其中7人功能治愈維持長達24個月。該藥最快預計將在2026年上市。
國內也有不少藥企布局乙肝小核酸療法。
騰盛博藥的Elebsiran(曾用名BRII-835/VIR-2218)在Ⅱ期臨床試驗中顯示出良好的耐受性和顯著的HBsAg降低效果,已被CDE納入突破性治療品種。另外,星耀坤澤的HT-101、恒瑞醫藥的HRS-5635、正大天晴的TQA-3038、浩博醫藥的AHB-137、舶望制藥的BW-20507等項目已進入臨床Ⅱ期階段,為廣大乙肝患者帶來治療希望。
表1 臨床開發中的小核酸抗HBV藥物
數據來源:藥智數據
結語
廣生堂從仿制藥轉型創新藥,映射了中國醫藥產業升級的縮影。公司選擇了肝病這一患者基數龐大、臨床需求遠未滿足的領域,集中資源攻堅克難,創新價值兌現在即。
而對于乙肝患者,除了廣生堂的“登峰計劃”,還有不少創新療法展現出“治愈”曙光,病毒籠罩的黑暗終將被照亮。
參考來源:
1.廣生堂企業公告及公開資料
2.https://mp.weixin.qq.com/s/de5UcIipxhe8RZ-LA_Fttg
3.https://mp.weixin.qq.com/s/zFBM_fXJQ6YCixVsctpvdA
4.https://mp.weixin.qq.com/s/T-gq2lbFUBc3LbTi2ajibQ
5.藥智數據
聲明:本內容僅用作醫藥行業信息傳播,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藥智網立場。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