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云和前夫車曉彤都是演員,按理說,志趣相同的兩個人,容易有共同話題,過得到一塊兒去。
兩個人卻沒有,夫妻相處不融洽、不自在。
一次節目中,主持人王芳問:你們是在車曉特別小的時候就結束了這段婚姻,對嗎?
王麗云:不是,她都考大學了。
王芳:我們會感覺到一般像孩子都上大學了,不會選擇離婚,是你忍了很多年嗎?
王麗云:是,忍了很多年,因為我一結婚就發現我們倆性格太不對了,他是非常好的一個人,但他那個性格正好是我不喜歡的性格。
王芳猜想:悶?
王麗云:不是,太能說了,他太能說了。
她補充:我需要他說的時候,他又不說了。
丈夫對王麗云也不滿意,他經常說:人啊,必須要強,但是太要強就不行了,你是太要強。
一旁的王為念捂嘴:能說也是錯哈。
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能共情到,一個不愛說的和一個特愛說話的人,真的會覺得很煩,并不會覺得互補。
相反,大家會感覺到特別累。
離婚后,王麗云和前夫還像朋友一樣,兩人拍戲會互相介紹戲,如果女兒時間上倒騰不開,男方也經常去機場接送孩子的媽媽,有個什么事了,打電話,兩個人商量一下。
電話里怎么都行,感覺良好,兩人不能見面,一見面就不行了,彼此一看,說一句:你這毛病還沒改?對方:你也沒改。
有一種關系,可以做很好的朋友,但不能是夫妻。他們就是典型的這種。
在女兒車曉看來,父母不匹配,性格特別不一樣,分開也挺好的,她看得開,性格不匹配的人就不要在一起勉強了,都到背道而馳的地步了,沒必要在一起痛苦。
父母離婚的時候,車曉長大、懂事了,完全能夠坦然接受這個結果。
3個人沒有因為家庭形態的變化而感覺到不舒服,這就挺好的,沒有傷害,分開后依然是“一家人”,彼此關照。
離婚后的兩個人,可能更多出于對孩子的責任,都在主動維持友好關系。
他們都是理性的人,同是演員,保持不尷尬的關系,對雙方在職業領域或社交圈都有利。
想說,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離婚后做朋友,尤其是存在嚴重價值觀和性格沖突的情況,強迫自己“維持友誼”反而可能會有新的煩惱。
王麗云和車曉彤能做到平和相處都是一種難得的智慧。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