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周庚來說,今年上半年最正確的決定之一,是將公司剛完成注冊的作物健康新品安海龍?(高活性海藻類生物刺激劑),在106塊試驗田里一次性鋪開使用。
作為拜耳作物科學事業部殺菌劑及作物健康資產總監,他常年一身沖鋒衣、沖鋒褲加防曬帽,活躍在各個田間地頭。今年初,他在走訪幾個小麥核心產區時,聽一線銷售團隊反饋前季幾乎沒有降雨。
周庚和團隊敏銳意識到,這兩年干旱天氣常有發生,如果持續不下雨,小麥減產是必然的。當機立斷,團隊把正準備上市的安海龍?全部投進試驗田。
這個決策在六月得到驗證:北方冬麥區大部無明顯降水,而試驗田里的麥田依然挺拔生長,最終普遍增產在5%~10%之間,最高增產15%。
周庚難掩激動地分享這一成果。扎根農業領域十多年,他早已成為農戶信任的伙伴,憑著對農戶痛點的敏銳覺察和專業的判斷與堅持,周庚才能在關鍵時刻做出決斷,為農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而這,也正是他所在的拜耳這家百年底蘊的全球性企業,深耕中國多年的縮影:著眼于中國農戶的痛點與需求,以創新產品方案和專業技術,解決最真實的難題。
扎根泥土的“作物專家”
周庚十多年前進入農業領域,彼時作為拜耳市場部殺蟲劑經理的他,不僅要與農戶打交道,更要與天氣“斗智斗勇”:要在同一個地方長期駐扎,摸透當地的種植模式、氣候特征與農戶需求,再結合各地病蟲草害預報,及時與拜耳農藝師溝通,共同為農戶提供因地制宜的技術方案。
幾年前在溫州龍灣永興農場的經歷,讓他至今記憶猶新。當地一位種植大戶采用“花菜—水稻”輪作模式,雖省去施肥成本,卻導致水稻瘋長倒伏、易發病害。更棘手的是,灘涂田地7月收割期常遇臺風侵襲。
周庚(中)與拜耳同事在田間地頭工作圖
周庚團隊以拜耳經典殺菌劑拿敵穩?為核心,設計出“抗病+強莖”的綜合方案,如同給水稻穿上雙層“防彈衣”。“結果收割時,水稻不僅沒倒,而且一腳踩下去還能彈回來,莖桿粗壯有力。最終他家水稻產量比旁邊農戶整整高出150斤。”周庚回憶道。
這種專注為農戶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就感,在周庚的職業生涯里已重復無數次。
隨著農業種植規模化、現代化的發展變化,農戶需求已從單一植保產品轉向綜合解決方案,更注重科學性與投入產出比。與此同時,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也愈發嚴峻。
“去年長江流域持續高溫,影響了水稻正常的灌漿和結實。今年上半年環黃海區域的干旱與及干熱風氣候,也導致了小麥整體生長高度比往年低,產量受影響比較明顯。”考慮到極端天氣可能正重塑農業生態,拜耳積極研發和推廣高效的作物健康解決方案,以應對不斷變化的氣候條件。
比如今年推出的拜耳首款高活性泡葉藻產品安海龍?,主打從提質抗逆、根系強化、土壤健康和養分活化四大緯度激活作物生命力,為大田、經作等不同領域的種植難題提供有力支持。周庚介紹,今年上半年,在安徽、江蘇、山東106塊試驗田的實踐證明,在干旱條件下,安海龍?加殺菌劑組合方案能夠有效提升小麥抗旱能力,幫助農戶提質增產,這也增強了農戶對抗極端天氣的信心。
小麥豐收場景
除此之外,還有2025年初上市的中量元素水溶肥產品沃家潤?,這是拜耳基于大量研發投入及對農戶需求的洞察,在品牌、配方和含量上實現三升級的原研原創新一代鈣肥產品。周庚介紹,“現在消費者喜歡風味好、糖度好、長得好、品質好的水果,沃家潤?就可以與拿敵穩?、安泰生?等保護性殺菌劑組成拿沃安?組合,幫助農戶種出更高品質的水果,精準匹配終端市場需求。”
周庚進一步解釋,隨著氣候變化以及農戶和消費者對作物品質要求的進一步提升,傳統單一的植保產品已經不能完全滿足需求,需要補充作物健康領域產品,去幫助農戶實現防病、增產、提質。在這一背景下,2025年拜耳推出作物健康品牌德來?,覆蓋營養肥、生物刺激劑、微生物菌劑三大業務領域。
“作為一家全球化公司,拜耳致力于整合全球最優質的資源,形成一套解決方案。”周庚說,“最終目標是幫助中國農戶應對種植挑戰,讓他們從種到收的全過程更省心、更放心、更稱心。”
從田間地頭的深度調研到創新產品方案的精準落地,這位扎根泥土的“作物專家”用科技與熱忱,為農業現代化寫下生動注腳。
解胃之憂的“細節控”
周庚在田間地頭扎根解決農戶痛點,他的同事馮慧凡則從健康市場的細微處,幫助人們解決胃部消化之憂。作為拜耳健康消費品消化道健康品類和疼痛品類市場部總監,她始終相信,真正的創新,藏在消費者的健康需求里。
流行病學調研顯示,我國消化不良總患病率為21%[1],每5個人有1人患消化不良。每2個胃腸病人,就有1人消化不良[2],即便使用藥物治療,在治療結束后3個月,復發率仍高達24%[3]。
作為臨床常見的內科疾病,消化不良本身的癥狀如持續性或反復發作性的上腹部不適、飽脹、早飽、灼熱、隱痛、惡心、嘔吐、食欲缺乏等,非常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
但馮慧凡發現,消費者對此的應對往往停留在“少吃點”或“喝酸奶”等自我緩解階段,缺乏對科學解決方案的認知。這種認知與需求的斷層,成為拜耳研發的起點。
早在1996年,拜耳旗下的達喜鋁碳酸鎂片,憑借對胃痛胃酸和慢性胃炎癥狀快速起效的特性,廣受消費者好評歡迎。27年后,達喜創新升級,于2023年推出針對胃脹腹脹與消化不良的復方消化酶膠囊。
根據《消化酶類藥物臨床與家庭用藥指導專家共識》,改善消化不良癥狀,補充消化酶類藥物是基礎且常用的治療措施[4]。馮慧凡解釋,達喜復方消化酶膠囊這款產品充分考慮國人喜米面饅頭、牛肉豬肉等相對復雜的飲食結構,融合了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四種主要的消化酶類型,以期照顧到絕大多數人的需求。
事實上,拜耳健康消費品事業部在研發和推廣中始終保持著人文敏感度。
當走訪一線門店了解到糖尿病患者對消化酶產品需求更高時,團隊投入大量醫學研究,發現這是由于長期高血糖影響胰島素分泌,損害胰腺的外分泌功能,導致消化酶分泌不足。而且疊加部分降糖藥物導致的胃腸道不良反應等因素,使消化問題成為糖尿病患者的“隱形負擔”。
“但這一問題常常是被忽視的。”為此,馮慧凡和團隊聯合內分泌與消化科專家開展科普,同時與藥店藥師合作,為糖尿病等慢病人群提供定制化的健康管理方案,改善其消化系統問題。
微小的改變,往往源于被忽視的需求。在達喜乳果糖口服溶液——一款針對消化細分賽道便秘人群研發的產品上線前,馮慧凡和團隊做了大量消費者調研,由此做了一系列優化用戶體驗的設計。如針對瓶裝劑量難控、便攜性差的問題,推出袋裝版產品;針對撕口困難、包裝薄易漏液、撕口標注不清等體驗短板,加厚材質防止擠壓漏液,優化撕口位置(尤其方便老年人);改用獨特的圓筒包裝,提升包裹運輸過程中的抗壓性。
達喜乳果糖口服溶液包裝易撕線設計
“這些都是很細小的點,但我們希望大家在‘吃得好’、無憂消化的同時,也能在購買、收貨和日常使用上有好的體驗。”馮慧凡說。
以科學嚴謹與人文溫度為坐標,馮慧凡和團隊不斷打磨細節,詮釋真正的創新,從不是宏大的宣言,而是對每個個體需求的深刻共情與精準響應。
臨床研發隊伍里的“革新者”
對個體生命健康的專注與關懷,還可以從拜耳處方藥事業部中國研發項目負責人、高級總監杜婷的故事里,得到更深刻的感知。
十五年前,杜婷加入拜耳處方藥事業部中國研發中心時,中國團隊還只是全球試驗的“執行者”,很多藥物在國外上市多年后,國內才啟動補充試驗,患者需等待五到八年。如今,這一局面被徹底改寫。
拜耳處方藥事業部中國研發中心團隊
一個明顯變化是,過去五年,拜耳在中國成功落地五款新藥,上市時間從全球滯后數年縮短至兩年內。新款前列腺癌治療藥物諾倍戈,僅比國外晚一年獲批,讓中國的患者盡早地得到全球先進的治療選擇。
杜婷表示,目前我們很多早期的精準藥物主要適應癥是肺癌,但因中國的胃癌和胰腺癌患者相對較多,且仍有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拜耳研發團隊一直努力將這兩個癌腫適應癥納入藥物研發的優先考量。
這一底氣源于中國醫藥研發環境的不斷改善,杜婷和團隊也希望積極推動“本土策略”革命。“我們的本土研發團隊可以協同本地專家將中國患者的需求直接融入全球試驗設計。”杜婷表示,從臨床方案調整到適應癥擴展,中國患者和醫生的意見被帶到總部決策桌。
如今,杜婷和團隊還積極嘗試去中心化臨床試驗。以已經獲批2項適應癥的拜耳一類創新藥非奈利酮片為例,團隊正在開展擴展非糖尿病腎病適應癥的III 期臨床研究。
杜婷介紹,去中心化就是運用遠程醫療、移動醫療理念,推出護士上門訪視或遠程視頻訪視和藥物直送患者手中的臨床試驗模式,來替代患者必須從很遠的地方集中到臨床試驗基地的模式。“這樣臨床試驗的范圍擴大了,也方便了患者,尤其是老人或不便出行的患者。”
拜耳以患者為中心,
持續優化患者的用藥便利和臨床試驗體驗
另一方面,拜耳還聯合大型醫院培訓基層醫生,幫助其建設臨床試驗質量體系,從而大大提升去中心化臨床試驗的科學性、可行性和可靠性。
“我們的臨床同事還創新地把患者治療同意和治療方案制作成小視頻,讓患者能夠更清晰地了解這個臨床試驗要做什么、中間要做哪些工作、如何采集樣品、采集的樣品如何使用等。”杜婷表示,這樣讓患者的知情同意體驗更好,也更方便研究者開展臨床試驗。
對杜婷來說,從讓更多人聽到患者的聲音和訴求,到優化患者的用藥便利和臨床試驗體驗,她以臨床的嚴謹和溫情,為每個生命搭建通向希望的橋梁。
面對農田的極端氣候挑戰,周庚堅持從農戶最終的需求出發,尋找科技答案;為解胃之困,馮慧凡不斷推陳出新,助力無憂消化;為加速創新藥上市,杜婷持續革新臨床研發策略和流程——他們在拜耳這一平臺上,日復一日在具體領域里解決問題、提升體驗,滿足農戶、消費者、患者的需求,將“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的樸素信念,淬煉成改變現實的力量。
這樣的他們好像有著“超能力”,通過對創造價值的專注與持守,正以無數微小之光,匯聚成照亮并重塑世界的星河。
參考文獻:
[1]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消化系統常見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醫診療指南(基層醫生版)[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9,34(08):3619-3625.
[2]葛均波等.內科學第九版[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384.
[3]章毅芳等.多潘立酮和莫沙必利聯合黛力新及艾司奧美拉唑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22,20(33):99-101+105.
[4]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功能性胃腸病協作組.消化酶類藥物臨床與家庭用藥指導專家共識[J].中華消化雜志, 2024,44(10), 659-670.
作者:秋影
編輯:王瀟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