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告訴你什么叫做工業大國!據統計,俄烏戰爭2年消耗的無縫鋼管總數量大約64.5萬噸,中國一年的生產量約為8000萬噸,出口額一年為490萬噸,俄烏消耗量占我們的總產量的0.8%,所以說俄羅斯媒體說我們月產量無人機50萬架有多保守了。
工業強,是顯性的硬實力。同時,中國還在布局更長遠的棋,那就是能源安全。工業運轉也好,老百姓生活也好,一刻也離不開能源。
中國生產的無縫鋼管,不僅能給油氣管道用,稍作規格調整就能用于制造火箭炮發射管。而這些技術同樣適用于保障國內油氣管道的安全穩定運行,構建起陸地能源輸送的“鋼鐵動脈”。
與此同時,中船集團一年能造4000多萬噸船舶,占全球三分之一還多,強大的造船能力為海上能源運輸提供了堅實保障,形成了海、陸并舉的能源運輸安全體系。
軍用的更不用說,彩虹、翼龍這些牌子的生產線開足馬力,一天就能下來上千架。產業鏈配套更絕,從芯片到電池再到攝像頭,全是自家產的。
無人機這塊更有意思,大疆的民用機型到了戰場上改改程序就能扔炸彈,烏克蘭軍隊去年從黑市買了1.2萬架,花了30億格里夫納,結果發現賣家全是中國的外貿公司,發票上還印著"航拍器材,禁止用于軍事"。
俄羅斯那邊更逗,一邊吐槽著中國不地道,一邊讓士兵用大疆無人機偵察,前線指揮官的報告里說,這種無人機比俄軍自己的"海鷹-10"好用十倍,電池續航還長兩小時。
而中國的工業厲害就厲害在能屈能伸,平時造洗衣機冰箱,戰時換個模具就能造炮彈。
還有特高壓輸電設備,全球78%的特高壓線路都是中國造的,德國想搞個電網升級,最后還是得買中國的變壓器,因為自家工廠一年的產量還不夠中國一個變電站用的。
有人說這是粗放式生產,質量不行,那可就錯了。中國的無縫鋼管在石油鉆探領域的使用壽命比德國的還長15%,價格卻便宜三成。
大疆無人機的故障率只有0.3%,比美國的3DR低一半還多。去年歐洲搞了個工業產品質量評比,中國的高鐵軸承、光伏逆變器、5G基站天線全拿了第一,評委們一邊打高分一邊嘟囔著要提高技術壁壘。
而這種工業實力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全國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中類、666個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完整工業體系的國家。
浙江義烏一個小商品市場,能配齊制造一架簡易無人機的所有零件;廣東東莞一個鎮,聚集了5000多家電子廠,從芯片設計到整機組裝一條龍。
這種產業鏈密度,美國想追都追不上,他們連造個口罩都得從中國進口熔噴布。
俄羅斯媒體說的月產50萬架無人機,其實還是往少了說。光是深圳、東莞、義烏這三個地方的無人機相關企業,加起來一天就能造2萬多架,一個月就是60多萬架,這還不算那些專門做軍用無人機的大廠。
真要是開足馬力,把部分手機生產線轉過來,月產百萬架都不是問題,畢竟中國一年能造14億部手機,生產線的閑置產能隨便擠擠就夠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