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88年,京劇名家齊淑芳,用一次震撼全國的“集體出走”,將她的命運徹底改寫。
彼時她正率團赴美巡演,演出結束后,她與團隊中三十多位成員做出了令所有人錯愕的決定——留在美國,不再回國。
如今,年逾古稀的齊淑芳重返祖國,迎接她的卻是鋪天蓋地的指責與批評!
她是國家捧在手心的角兒
齊淑芳的起點,是用汗水和淚水鑄就的。
四歲便開始學戲,童年的記憶不是玩耍,而是綁著沙袋練功,一站就是數小時,膝蓋上的傷痕層層疊疊,成了她一生難以抹去的印記。
這份堅韌沒有辜負她,十二歲登臺演出,便贏得滿堂喝彩。三十歲出頭,她憑借《智取威虎山》紅遍全國。她飾演的“小常寶”,扎著小辮子,眼神清澈,一句“今日痛飲慶功酒”,成了那個時代人們的共同記憶。
梅蘭芳曾稱贊她為“后起之秀”,國家也將她視為重點培養對象。她隨團出訪歐洲,在國際舞臺展現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是當之無愧的文化使者。
為了藝術,她甚至與同為藝術家的丈夫龔國泰約定不生育,將全部身心投入京劇事業。那時的她,被榮譽與國家的期望包圍著,生活在一座金碧輝煌、卻密不透風的牢籠之中。她或許曾幻想,外面的世界更加遼闊。
1988年,命運的轉折點出現在紐約林肯中心。上海青年京劇團赴美演出,齊淑芳飾演的穆桂英英姿颯爽,引得《紐約時報》盛贊為“來自東方的神奇表演”。臺下掌聲越是熱烈,她內心那顆種子就越發躁動。
這時,一位華裔富豪出現了。他信誓旦旦地承諾:留下吧,我會給你們資金、劇場,讓京劇在美國生根發芽!
這番話直擊齊淑芳的內心。她渴望更廣闊的天地,一個由自己掌控的舞臺。在國內的體制與光環之下,她或許已感受到束縛。
演出結束前夜,她做出了一個改變所有人命運的決定。未向國內報備,她帶著琴師、武生、化妝師等三十余位核心成員,悄然“消失”在紐約街頭。
消息傳回上海,猶如一枚重磅炸彈。老院長氣急攻心,當場病倒,悲憤交加:“幾十年的心血,被她一夜間掏空了!”
文化部門迅速定性為“叛逃行為”,并下達永久封殺令。面對國內的憤怒聲浪,齊淑芳只是輕聲回應:“為了讓京劇走得更遠?!?/p>
這句話,在當時聽來,顯得空洞無力?!按蛑囆g的幌子謀私利”、“背信棄義”……無數罵名將她淹沒。
最無辜的,是她的丈夫龔國泰。他在北京從報紙上得知妻子“率團滯美”的消息時,整個人如遭雷擊。據說他當場癱坐在地,此后精神一蹶不振,逢人便罵:“沒良心!”
兩年后,兩人離婚。齊淑芳嫁給了同在美國的劇團編導丁梅魁,更坐實了“事業、感情雙重背叛”的惡名。
從藝術殿堂到餐館后廚
富豪承諾的美國夢,很快碎成一地。失去最初的資助與新鮮感后,這支漂泊異鄉的京劇團迅速陷入困境。語言不通,連點菜都要比劃半天。美國觀眾習慣了歌劇的直白表達,對京劇那種寫意的唱念做打,毫無興趣。
票房一落千丈,生存成了最大難題。昔日舞臺上光鮮亮麗的藝術家們,為了微薄的收入,徹底放下了尊嚴。齊淑芳自己,一天要在餐館后廚刷十二小時的盤子,換得二十美元。
其他團員境況更慘,有人進廠擰螺絲,有人去餐廳打掃廁所,有人穿著孫悟空的戲服在時代廣場與游客合影,一次僅收一美元。
從萬眾矚目的“名角”淪為街頭賣藝的“小丑”,這種落差足以擊垮任何人。
人心開始渙散,有人想回國,卻發現護照早已被所謂贊助商扣押,根本無法離開。昔日的團隊逐漸瓦解,最后只剩下不到十人仍在苦苦支撐。
他們蜷縮在唐人街一間廢棄倉庫里,冬天冷得連手都伸不直,水袖都系不上,靠著面包和咸菜,熬過一個又一個絕望的夜晚。
就在走投無路之際,鋼琴家殷承宗的一句話點醒了她:“別死守傳統,得讓美國人看得懂?!?/p>
這句話讓她下定決心破釜沉舟。她開始對京劇進行大膽改革。
演出《白蛇傳》時,她在“水漫金山”中加入芭蕾舞托舉動作。演出《霸王別姬》時,舞臺兩側配上大幅英文字幕。每場演出前,她都會親自登臺,花二十分鐘講解劇情與人物。
這些在京劇傳統主義者眼中“離經叛道”的嘗試,卻成了他們絕處逢生的關鍵。
1992年,紐約林肯中心藝術節,大雨傾盆。齊淑芳主演的《白蛇傳》露天上演,三千多名觀眾竟撐著傘看完整場,掌聲如潮。
2003年,她的《楊門女將》登上百老匯舞臺,這是繼梅蘭芳之后,京劇再次踏上這片神圣之地?!都~約時報》盛贊:“她讓東方藝術煥發了直擊人心的力量?!?/p>
她以一種近乎執著的方式,兌現了當初的誓言。她在美國收了二十多位外國弟子,其中一位名叫湯姆的學生,甚至創造了“京劇嘻哈”,在紐約小有名氣。
返回國內
成名之后,鄉愁如藤蔓般纏繞著她。
2008年,她第一次試探性地回到上海。面對鏡頭,她不斷強調:“我從未加入美國國籍?!?/p>
但網絡并未遺忘過去,迎接她的,是與二十年前一樣洶涌的罵聲:“叛徒還有臉回來?”“占盡國家資源,老了想回來養老?”
直到2024年,80歲的齊淑芳才真正落葉歸根,在上海安頓下來。
她依舊是那個為藝術而生的“癡人”。每天清晨,她都在小區花園里壓腿、下腰,膝蓋貼滿膏藥也從不間斷。她開始在國內收徒,只教唱腔身段,對過往只字不提。有學生好奇詢問,她便會皺眉道:“練你的功去?!?/p>
然而,關于齊淑芳的爭議從未停息。
痛恨她的人,翻著舊賬,字字尖銳:“國家傾注了多少心血培養你?你帶走整個劇團的骨干,毀了多少人的心血?老了回來,憑什么?”她的前夫龔國泰在接受采訪時,甚至往地上啐了一口,咬牙切齒地說:“連藝德都沒有,還算什么藝術家?!?/p>
支持她的人,則看到了另一面:“沒有她,京劇在海外的傳播可能至今一片空白。她演了一千多場,讓成千上萬的外國人了解了《白蛇傳》《楊門女將》,這份功績無人可抹?!?/p>
齊淑芳的人生,成了一道無解的題。她究竟是為藝術獻身的開拓者,還是自私自利的背叛者?
結語
如今,這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在故鄉的陽光下,日復一日地重復著那些早已融入生命的動作。
臺下的喧囂,舞臺上的風云,仿佛都已遠去。又或者,那些聲音早已與唱腔念白交織在一起,成為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