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市場資訊
來源:BB汽車
樵夫 作品
人 車 江湖
一起見證中國汽車產業崛起
比亞迪和奇瑞,注定是中國汽車產業崛起的標志性車企。
這兩家車企在轉型道路上不盡相同,但殊途同歸。
二者是對手,更是隊友。
比亞迪和奇瑞的成功可以為傳統車企轉型提供教科書級別的范例,共同改寫著全球汽車產業規則。
01 雙軌突進:奇瑞的平衡術創造行業奇跡
奇瑞的戰略核心在于“不偏科”的能源布局。當眾多車企在電動化轉型中陷入掙扎,奇瑞卻通過燃油與新能源雙軌并行實現逆勢增長。2025年7月,奇瑞整合國內業務,成立奇瑞、風云、艾虎、QQ四大事業群,形成清晰的品牌矩陣:奇瑞主攻“值”、捷途詮釋“野”、星途定義“奢”、iCAR引領“潮”。
技術儲備成為雙軌戰略的基石。在馬來西亞市場,奇瑞最新發布的鯤鵬超能混動C-DM系統引發轟動。其混動專用發動機熱效率突破48%,配合30000rpm超高速電機,使風云A9L實測續航超2000公里,饋電油耗僅2.68L/百公里。安全性能更是經受極端考驗——電池系統在螺旋翻滾、7車堆疊重壓、4.9米垂直墜落甚至53小時海水浸泡后仍安然無恙。
奇瑞的全球化布局已進入3.0技術出海階段。上半年出口55萬輛,海外用戶突破500萬,覆蓋115個國家和地區。其“農村包圍城市”的歐洲策略尤為精妙:當其他品牌強攻德國時,奇瑞先立足西班牙、匈牙利等市場,通過重啟EBRO品牌實現本土化生產,讓S700車型成為首款在歐洲制造的國產車。
02 技術裂變:比亞迪的創新引擎驅動全球躍升
比亞迪用技術定義了新能源汽車的競爭規則。2025年7月6日,比亞迪宣布搭載“天神之眼”智駕系統的車輛突破100萬臺大關,并發布行業首個智能泊車保障計劃——承諾對系統場景內的安全及財產損失全責兜底。這一舉措不僅展示技術自信,更重塑了智能駕駛的責任邊界。
在電動平臺迭代上,比亞迪的第三代“超級e平臺”首搭車型漢L、唐L持續熱銷,雙車連續3個月月銷破萬。兆瓦閃充技術的用戶滿意度達97%,800V高壓平臺實現充電10分鐘補能400公里。這些突破使比亞迪在挪威市場以21.98萬元定價碾壓大眾ID.6,實現技術溢價逆襲。
比亞迪的全球化呈現爆發式增長曲線:上半年海外銷量47.2萬輛,同比增長132%,已超2024年全年海外銷量。其明星車型宋PLUS全球版海外銷售超13.4萬輛,成為首款單月出口破10萬的中國車型。在拉美和中東市場,BYD SHARK皮卡半年銷量2.64萬輛,登陸16國市場。
高端化戰略更進入收獲期:方程豹、騰勢、仰望三大高端品牌上半年銷售14.2萬輛,同比激增69%。其中騰勢D9以5.6萬輛成績衛冕50萬級MPV銷冠,鈦3單月銷量已達12017輛,環比增長114.7%。
03 雙星輝映:中國汽車崛起的兩種范式
奇瑞與比亞迪的競爭本質是產業升級的互補實驗。奇瑞代表“市場派”,深耕本土化運營——在西班牙工廠引入中國標準生產工藝,在東南亞針對熱帶氣候強化電池防護。比亞迪則是“技術派”,憑借垂直整合供應鏈構建護城河,從刀片電池到SiC電控模塊良品率達99.7%。
組織創新成為共同基因。奇瑞啟用平均年齡29歲的少壯派團隊,四位80后執行副總裁推動“小草房文化MCN機構”轉型,工程師每月添加用戶微信直連超120萬客戶。比亞迪則通過“技術魚池”戰略儲備創新,2024年研發投入超400億元,持續投入固態電池、飛行汽車等前沿領域。
奇瑞的“慢哲學”與比亞迪的“快迭代”看似相悖,實則共同演繹中國制造的全球突破。一家以平衡術穿越產業周期,一家以技術核爆重構競爭規則——當雙子星的軌跡交匯,照亮的不僅是中國汽車工業的崛起,更是全球產業秩序的重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