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引言:
新增15萬、共計130萬俄軍,均勻地分布在烏東各條陣線上,就等普京一聲令下,立刻準備在頓巴斯地區沖破一道口子。
這是多家西方媒體給出的俄羅斯“秋季大反攻”的估測,目前看來俄方已經“箭在弦上”了。
在這個時候,普京居然離開莫斯科,是有什么新的動向?
北約秘書長突然施壓中國,又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
俄羅斯目前這一仗,恐怕是不得不打了,因為俄方確實“拖不起”了。
根據外媒報道,俄羅斯自從上個月開始就一直在前線增兵,大批部隊已經抵達二線交戰區,包括著名的第155海軍步兵旅,也從庫爾斯克轉移到烏東。
這些軍隊既然不是直接增援作戰的,那就只有一種可能性,就是在為下次“反攻”準備力量。
韓媒還稱,俄軍獲得了1200萬枚來自朝鮮提供的炮彈,這些炮彈即將會被用在烏克蘭戰場上。
俄軍新的主攻方向,歐美情報人員猜測最有可能圍繞蘇梅地區打響一場“殲滅戰”,并迅速在烏東占領一個或者多個主要城市。
俄羅斯現在太需要一場“決戰”來鼓舞士氣了,因為紅軍城地區的久拖不決,讓整個戰線上都被牽制在庫拉霍沃一帶。
即便是俄羅斯七月份之后,拿下尤里那基夫卡、新哈茨克和彼得羅夫卡等城鎮,這都對扭轉戰局沒有重大意義。
所以俄羅斯現在需要的就是像阿夫杰耶夫卡、巴赫穆特一樣的“大勝”,才能給他們談判桌上增加籌碼,并迫使澤連斯基趕快“止損”談判。
西方國家為什么認為俄軍進攻一定就在這段時間?
還有一個原因是烏東的天氣,等到秋天降雨季節來臨時,頓巴斯的黑土地上就會形成大片的泥濘和沼澤地帶,非常不利于進攻方的裝甲部隊推進。
一旦沒有了裝甲車,士兵就會成為活靶子,所以俄方必須趕在深秋之前發起這一波攻勢。
最近幾天,俄軍在前線地區攻勢已經越來越激烈,宣稱一周內殲敵將近8500人。
烏克蘭方面也已經嚴陣以待,衛星圖片顯示烏軍已經部署好了防御的鐵絲網、無人機網和龍牙防線,準備阻止俄方攻勢。
然而就在此時,俄羅斯報道了一條信息:普京離開莫斯科地區趕往馬格尼托哥爾斯克,視察俄羅斯境內最大的鋼鐵廠。
這座鋼鐵廠,為全俄羅斯以及俄軍前線提供關鍵的鋼鐵支持。
但普京這次來訪,被認為更重要的是“象征意義”——他們并非是“一波攻勢”過去就沒有下文了。
俄方已經準備好了工業支持前線長期作戰的準備,直到徹底完成軍事行動的目標,這是克里姆林宮之前拍胸脯保證的。
可別小看俄羅斯境內這些鋼鐵廠,這兩年俄國內是真有“重回蘇聯”時代的影子了。
在紹伊古軍備改革之后,俄羅斯2023年炮彈比前一年翻了5倍,2024年又比前一年翻了3倍。
今年數據雖然還沒公布,不過增長勢頭更猛。
俄烏沖突越大,反而越“激活”了俄羅斯沉寂幾十年的工業力量。
他們有蘇聯時代留下來的機器設備和生產線,還有國內源源不斷的鐵礦石供應,鋼鐵產能直線飆升。
只要鋼鐵支柱不倒,俄羅斯在前線就能挺得住,普京親自去“壓陣”意義非同一般。
但另一邊烏克蘭的情況就不太好了,現在烏克蘭大敵當前,澤連斯基終于“說服”了特朗普,批準50天后對俄羅斯采取制裁措施。
這歐洲一看,特朗普還專門給了俄羅斯50天時間,這不就是暗示讓普京“放開手腳打”嗎?
特朗普這邊又批準對烏克蘭提供武器,前提條件是歐盟必須要先花錢向美國買,才能送給烏克蘭。
看看特朗普,澤連斯基都已經急到火燒眉毛了,他還準備在烏東戰場上做一筆生意,可真是“暴露”商人無利不起早的本性。
所以根據各種跡象能看出來,歐洲預測俄羅斯有一波數十萬人或者更多人參加的“大攻勢”可能是真的。
但他們一直引導俄方準備“打不好就上談判桌”,是一點證據都沒有,相反普京還親自視察釋放持久戰的信號。
不得不說歐美這招很“厲害”,一直試圖給烏克蘭傳遞這樣一種暗示:
必須在前線不惜一切代價和傷亡頂住俄軍,只要能扛過去這波攻擊,接下來談判就會有“優勢”了。
等烏軍打完了仗才發現,沒有什么結束沖突的可能性。
因為就算俄軍這波攻勢結束了,他們在前線地區又沒有陷入劣勢的局面,會有這么順利和烏克蘭讓步談判嗎?
在歐洲山雨欲來之際,北約也沒有忘了刷一波存在感。
三天前在美國華盛頓,北約新秘書長呂特親自出馬,喊話讓中、印、巴三國必須“考慮和俄羅斯的關系”。
他還非常自信且帶點威脅意味警告中印等國家,美國這邊可是已經準備對俄羅斯制裁了,要是你們還和俄羅斯做生意,那就要考慮“付出代價和后果”。
呂特這次提出的,不只讓中國印度切斷和俄羅斯的原油交易,而是“所有貿易”,也就是讓中印加入歐美對俄制裁封鎖行列。
北約認為,只要這樣把俄羅斯的經濟“封死”了,不怕普京不放棄條件走上談判桌。
對于這些無理的要求,中國外交部以一句“堅決反對任何非法制裁和長臂管轄,脅迫施壓解決不了問題”頂了回去。
近日趁印度外長蘇杰生訪問中國之際,俄羅斯這邊也是立刻表態,希望中印俄三國恢復過去的三方對話機制,而且已經取得了進展。
這給美國釋放出的“回應”很明顯,即中印俄等國家的貿易非但不會因為西方的威脅而切斷,反而還會越來越深化。
就像之前有人所質疑的一樣:歐美國家掩飾都懶得掩飾地告訴中國,等到俄羅斯倒了之后下一個就是你們。
但另一邊他們又讓中國幫助北約一起“先打倒俄羅斯”,這兩種立場難道不是前后矛盾嗎?
參考資料:
《俄國家技術集團多種武器彈藥產量同比增長超三倍》央視新聞客戶端
《俄技集團:2023年炮彈產量比2022年增加5倍、火箭彈增加7倍》觀察者網
《北約秘書長稱巴西、中國等國或面臨二級制裁,外交部:堅決反對》澎湃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