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就在特朗普計劃訪華的消息甚囂塵上之際,五角大樓突然打出一記重拳。2025年7月18日,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發布視頻通告,宣布啟動為期兩周的全面審查,要求所有承包商立即停止讓中國工程師參與五角大樓的任何云服務項目。
"中國將不再以任何形式參與我們的云服務,立即生效。"赫格塞思在鏡頭前語氣冷峻。這份突如其來的禁令,恰似在特朗普訪華航班起飛前拉響了技術脫鉤的警報。
微軟成為這場風暴的中心。就在禁令發布前數日,美國調查機構ProPublica披露微軟長期通過"數字護衛"機制雇傭中國工程師服務美軍云計算系統。該機制核心在于:由持有安全許可的美國公民充當"傳令兵",聽取海外工程師指令后復制粘貼至敏感系統,形成物理隔離的技術防火墻。
特朗普(資料圖)
微軟發言人弗蘭克·肖緊急滅火稱已調整服務模式,強調"中國本土工程團隊不再提供技術支持"。微軟前副總裁普拉迪普·奈爾更解釋其安全機制包含多層審計防護,風險系數微乎其微。但這些專業辯護在政治獵巫面前蒼白無力——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湯姆·科頓當日即發函五角大樓,要求徹查所有中國籍承包商。
微軟Azure部門為此付出慘痛代價。這個占公司營收超25%的核心業務板塊,規模已超越谷歌云平臺,卻因政治風暴折戟軍工市場。分析師指出,微軟政府合同收入占其700億美元季度總營收半數以上,此番被迫調整合作模式,無異于自斷臂膀。
五角大樓的雷霆手段藏著雙重算計。一方面,在特朗普即將踏上訪華行程的敏感節點,技術禁令成為制約總統外交的韁繩。當西方媒體熱炒"中俄元首將在北京會晤"時,五角大樓用行動宣告:技術合作絕無轉圜余地。另一方面,持續將中國工程師符號化為"安全威脅",為后續科技圍堵鋪路。
五角大樓(資料圖)
這種安全偏執正在扭曲技術邏輯。微軟的"數字護衛"機制原本體現著全球化協作智慧——用美國退役軍人的安全權限嫁接中國工程師的技術能力,既守合規底線,又保效率優勢。但在科頓等鷹派眼中,技術協作本身已成原罪。當缺乏技術背景的"護衛"被要求甄別代碼風險,政治表演已碾壓專業理性。
中方立場始終清晰堅定。外交部多次聲明反對美方借網絡安全問題污名化中國,強調中國依法打擊黑客攻擊行為。面對美方單邊制裁,中方采取必要反制措施已成定局。當美方焦慮于"中國工程師接觸五角大樓系統"時,卻忽視更本質的危機:技術領域的相互猜忌正加速全球科技體系的分裂。
這場封殺背后,折射美國對技術優勢流失的深層恐懼。微軟Azure的成長軌跡暗示著中國云技術實力——若非具備關鍵價值,五角大樓何必大費周章設置"數字護衛"機制?當赫格塞思宣布"中國不再參與任何項目"時,更像是為掩蓋技術依賴而砸毀橋梁。
五角大樓(資料圖)
技術冷戰沒有贏家。微軟被迫調整業務模式的陣痛只是開始,更深遠的影響在于創新生態的荒漠化。當五角大樓用政治鋼印覆蓋技術邏輯,美國防務系統或將陷入"安全孤島"——切斷全球智慧血脈后,其云技術進化速度必然遲滯。
特朗普專機尚未起飛,技術鐵幕已然落下。五角大樓的禁令看似斬斷聯系,實則暴露美國在技術自信與安全焦慮間的撕裂。當赫格塞思宣告"持續監控所有威脅"時,世界看到的恰是霸權體系的技術不安全感。這場封殺工程師的鬧劇終將證明:筑墻者困住的往往是自己,而技術文明的星河,永遠屬于拆墻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