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消息,黃巖島附近海域,7月15日上午的海面并不平靜。菲律賓海岸警衛隊那艘2300噸的龐然大物——9701船,像一頭失控的鋼鐵巨獸,在中國海警21550艇、5009艇之間橫沖直撞。它以令人心驚的高速狀態多次突然變向,近距離從中國海警船尾部橫穿而過,最近時僅隔百米。面對中方兩艘百噸級執法艇,這種近距離高速挑釁無異于玩火,一旦碰撞,后果不堪設想。這已不是以往精心扮演“弱者”的碰瓷,而是赤裸裸的、帶著蠻橫氣息的危險進逼。
菲律賓海警9701號(資料圖)
耐人尋味的是,就在這起海上驚魂三天后,菲律賓國內爆發了一場激烈的“口水仗”。7月17日,菲武裝部隊南海事務發言人特立尼達在記者會上情緒激動,言辭尖銳。他怒批的對象,是退役空軍少將羅密歐·波基斯。這位老兵在社交媒體上的靈魂拷問——“我們(在南海仲裁案中)到底贏了什么?”——顯然戳中了某些人的痛處。波基斯少將看得透徹:那紙仲裁文書不過是虛幻的泡影,真正的危險在于菲律賓正被一步步塑造成“印太地區一艘不沉的航母”,淪為大國博弈棋盤上可悲的“炮灰”。他疾呼:“我們需要的是智慧,不是戰鼓。不要淪為另一個烏克蘭!”這番基于歷史教訓的警世之言,卻立刻被貼上“失敗主義”、“誤導性言論”的標簽。軍方急于辯解“不受他國支配”的姿態,恰恰暴露了其立場深處的尷尬與虛弱。
將波基斯的警告與黃巖島的危險挑釁并置觀察,一條清晰的線索浮現出來:菲律賓在南海的行為模式正經歷危險蛻變。過去,菲方更傾向于扮演“受害者”,刻意制造“恃強凌弱”的假象博取國際同情。然而,7月15日9701船的舉動,充斥著前所未有的攻擊性與冒險性。這種“底氣”從何而來?答案指向了外部力量的持續輸血。馬科斯政府上臺后,美國在菲軍事存在急速擴張——新增4個軍事基地、頻繁的艦機抵近活動、以及拉攏日、澳拼湊“四方防長協調中心”,試圖將東海與南海捆綁為“單一戰區”。這套“人前鼓動、背后撐腰”的把戲,與烏克蘭危機前北約在東歐的操作如出一轍,本質上都是利用代理人進行戰略試探。
馬科斯(資料圖)
危險之處正在于此。菲律賓似乎正沿著一條熟悉的悲劇路徑滑行:不斷挑釁試探中國底線,同時深度綁定美國軍事支持,幻想能在沖突中獲得長期庇護。這種戰略誤判極其致命。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海洋專家楊霄一針見血地指出:“菲方需要想清楚,如果其造成事態進一步惡化,是否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中方在南海維權中展現的克制是有限度的。當挑釁從“碰瓷”升級為直接的航行安全威脅,當中方的善意被曲解為軟弱,維權的力度必然加強。菲律賓若執迷不悟,終將發現自己如同濕手沾面粉——甩不脫美國,更承受不起對抗升級的代價。
面對菲方危險的戰略轉向和復雜的地緣博弈,中國展現了清晰的戰略定力與務實反應。7月11日,王毅外長在東亞外長會上明確闡釋了中方對所謂南海仲裁案的立場:該案違背國際法準則,中方不予承認,解決之道在于中菲直接談判協商。這既是對歷史的澄清,也為未來指明了方向——唯有平等對話才是正途。與此同時,中國海警力量在黃巖島等海域的執法行動保持著有效存在和專業應對,這是維護主權與海上秩序的必需。更值得關注的是7月18日中國教育部的留學預警。該預警基于菲律賓嚴峻的治安形勢,明確指出針對中國公民的犯罪事件頻發,不建議近期赴菲留學。外交部緊隨其后,敦促菲方切實保障中國公民安全與權益。這絕非簡單的旅行提示,而是外交層面釋放的清晰信號:挑釁行為損害的不只是海上和平,更會波及兩國正常交流與民眾安全。它如同一個無聲的倒計時,提醒馬尼拉懸崖勒馬。
馬科斯(資料圖)
歷史總是押著相似的韻腳。波基斯少將的痛心疾首與菲軍方的激烈反應,構成了當下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困境的縮影——既恐懼被大國徹底工具化,又難以擺脫對虛幻“保護傘”的路徑依賴。而黃巖島海域那艘2300噸菲船的危險舞步,則是這種矛盾心態在現實中的危險投射。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話早已點明:“一切企圖興風作浪、挑撥是非的行徑都將破產。”
對于菲律賓而言,是及時醒悟回歸對話軌道,還是在美方蠱惑下繼續滑向沖突邊緣?這個選擇權在馬尼拉手中。中國海警船上的望遠鏡始終在密切觀察,手中的執法記錄儀也在無聲運轉。南海風浪之下,棋局早已布開,落子務必三思——畢竟,烏克蘭的傷痕猶在眼前,亞洲不需要第二個悲劇主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