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竹影飛鴻
——讀《人和貓一樣寂寞》后
文藝小說集《人和貓一樣寂寞》中我最喜歡的是《這城市隱約有種淪落的美》這一篇。
作者一定是熟讀尼采、榮格、海德格爾的人,這篇小說就闡述了海德格爾的一個理論:本真與非本真。海德格爾說,“從它自身脫落,從本真的能自己存在脫落而沉淪于‘世界’。”人被拋入這個世界,從本真到非本真轉化的過程中,他們的狀態也各各不一。幾乎所有的人都歸入日常化,他們在這個世界沉淪:為了自己的欲求,為了安定的生活,他們在異化,最終自我拘囚。
李玨是完全失去了本真的人,他跟著自己本能的欲望走,而不是跟著自己的心走,同學聚會遇到了昔日的戀人,他就想放縱一下自己,卻沒想到會惹禍上身。他只是說說而已,臻茜卻當了真。倒不是說女人都是感情動物,臻茜確實是感性大于理性的女人,她為愛而活。為了一個不鄭重的場合一個不鄭重的約定,她真的跑回家去離了婚。她要嫁給李玨,李玨卻推三阻四,最后被她逼得沒辦法也只好離婚娶她。但是,對他最重要的還是基因之愛,他把臻茜當成孩子和前妻的提款機。
臻茜再天真,也越來越明白她的位置。
她在自己的位置上,已經看清她再沒有出路。她是怎么走到這條路上來的?她思忖著,回憶著。作者甚至讓她回憶起多年前的事情,童年時代的事情,大概是因為孤獨吧,她從小就是個孤獨的孩子,缺愛的孩子。她愛別人眼里的光環,與小可相比,她還是太缺乏“主見”了。準確地說,應該是“核心”,她缺乏一個小可稱為“核心”的東西。她有的只是執念。小可就欣賞她身上這點執念。
臻茜的朋友小可說,“那些干出點什么事來的人哪個沒有點兒執念,伍爾夫杜拉斯凡高?深深的內部——在某個核心,良知在呼喚,回歸生命的本真……本真的,自有它不一樣的魅力。”小可認同臻茜這種為愛不顧一切的勁頭,但是她自己是不會這么做的,她知道這世上沒有一個男人值得她這么做。她喜歡讀書,喜歡哲學,喜歡寫詩,喜歡行為藝術,她能通過事物的現象看透本質,她不熱愛生命……她是本篇小說中一個獨特的存在。
她的理論是“真不知道為什么這些人還在竭力地修補已經爛透了的皮囊”,可是她卻成了一名醫生,真是荒誕,所以最終被除名。這大概是尼采的理論,他要成為超人,鮮活的生命,上升的生命,而不是“好死不如賴活著”。
她讓人又愛又恨。
她有個固定男友,叫周諾。周諾說,“她(臻茜)不過是陷在貪嗔癡泥潭里卻不自知的蠢才。”小可想,他才是十足的蠢材。周諾,在小可的眼中就是一個平庸庸俗的蠢材,他喜歡寫作,小可卻知道,他寫作并不是有內在的聲音要表達,只是因為虛榮——她多么鄙視他啊,她卻不反對與他交往。周諾是當下典型的窮書生類型,又窮又酸腐,還自命清高,其實早就被生活榨干了,他同樣是失去了“本真”的人,他老婆正因為錢在跟他鬧離婚呢。他在搖擺,一會兒一賭氣就想離婚,一會兒又覺得還可以湊合著過下去。就像張愛玲筆下的佟振保,能湊合,能自我安慰,能自欺欺人。他是沒有血性的紙人。
年輕的時候,小可不是沒有被人喜歡過的。那個教官,還有巖子,她卻捉弄他們。
我想在小說的結尾處那個驚鴻一瞥的男子的灰大概就是“巖子”吧,雖然作者沒有點明。他們才是同類人,他和小可都是不停地提到“核心”的人。
前面這些都是從內容來分析這篇小說的,這篇小說的寫法也很值得一提。
全篇通過臻茜躺在沙發上的回憶展開,讓人想到伍爾夫的《墻上的斑點》,伍爾夫看著那個斑點,思緒飄遠又被一次次拉回;又想到《達洛衛夫人》,達洛衛夫人去買花,而在此時,在馬路邊,一個退伍的小伙子正在醞釀自殺。本篇小說也是,臻茜正躺在沙發上思緒馳騁,而在此時,在窗外,正在發生一場車禍,由車禍的目擊人周諾又帶出另一個故事,周諾與妻子,與小可。
而小可也出現在臻茜的回憶里。
再不相干的人兜兜轉轉也會有某種聯系。
小說忽然變得像個迷宮,這又讓我暮地想起了博爾赫斯的迷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