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藥產業被譽為“永不衰落的朝陽產業”,是創新最為活躍、發展最為迅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
從江蘇省工信廳獲悉,在不久前揭曉的2024年度中國醫藥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前100位(醫藥工業百強)企業榜單中,江蘇共有16家企業入選,其中,默克制藥(江蘇)有限公司名列其中,系南通唯一。
默克制藥(江蘇)有限公司是一家德國全資子公司,主要生產用于治療心血管疾病、甲狀腺功能失調和糖尿病等主要慢性疾病的領先產品。
就在近日(7月13日),市委書記吳新明專程會見了默克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默克中國總裁何慕麒一行。
這兩大標志性事件——躋身國家百強與獲得市委書記高規格會見——無疑是對默克在南通發展成就與企業價值的雙重肯定。那么,默克究竟是一家怎樣的跨國巨頭?它當初又為何選擇落子南通,布局這樣一家重要的生產基地?
全球領先
默克的故事始于1668年的德國小鎮達姆施塔特。當時,歐洲正經歷三十年戰爭的浩劫,瘟疫與饑荒肆虐,人口銳減。在這樣的背景下,藥劑師弗雷德里奇·杰考伯·默克收購了一家名為“天使藥房”的小藥鋪,開啟了默克家族的醫藥事業。
1816年,海因里希·伊曼紐爾·默克接手陷入困境的家族藥房。這位化學家出身的掌門人敏銳捕捉行業變革,赴柏林深造藥學并潛心研究提純技術。1827年,他成功實現了嗎啡、可待因、可卡因的大規模生產與銷售。這標志著默克從傳統藥房轉型為化學制藥廠,邁入醫藥與化工領域,奠定了全球行業地位。
1855年伊曼紐爾去世后,產業由其子卡爾、喬治、威廉繼承。
1871年德意志統一,默克迎來全球化擴張機遇。1891年,喬治·默克赴紐約建立美國分公司。一戰后,美國政府沒收德資企業,喬治以300萬美元贖回20%股權,代價是切斷與德國總部的聯系,導致默克家族企業一分為二。
二戰后,德國默克損失慘重(90%廠房設備損毀),但仍從廢墟中重建,逐步恢復全球60多家分公司。1953年,公司進行重大改革,從家族合伙企業轉變為股份公司。1971年,德國默克以“EMD”之名重返北美,并與分家后的美國默克(在北美外使用“默沙東/MSD”)達成品牌區隔協議。
1995年是關鍵轉折點:公司改組為“默克KGaA”(即今德國默克集團),并在法蘭克福證交所上市,融資24億馬克創德國紀錄,開啟高速發展期。2000年,默克家族成員全部退出日常管理,企業向國際化集團轉型。2003年,集團在法蘭克福主板上市(MRK),完成現代化蛻變。
2003年,憑借抗癌藥物Erbitux?(西妥昔單抗)進軍靶向治療領域后,默克通過四次戰略并購實現跨越:2007年:整合瑞士生物科技龍頭雪蘭諾(Serono),成立Merck Serono。2010年:以72億美元收購美國密理博(Millipore),組建生命科學支柱。2014年:以創紀錄的170億美元鯨吞全球最大試劑商西格瑪奧德里奇(Sigma-Aldrich)。
這一系列布局最終形成了生命科學、醫藥健康、電子科技三大戰略支柱。
如今,擁有超6.4萬名員工的默克集團,已成為涵蓋醫藥健康、生命科學和高性能材料三大領域的跨國科技巨頭,其產品廣泛應用于汽車、航天、化工等多個行業,深刻影響著全球數億人的生活。
扎根南通
隨著經濟持續增長,中國如今已經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和最受歡迎的外資投放市場。對于默克,這也意味著絕佳機遇。默克公司依靠其優秀員工作為自身價值理念的推動者,依靠高科技的創新產品積極參與著蓬勃發展的中國市場,不斷將高質量的默克產品滲透到中國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1888年,默克當時的繼承人威廉·默克來到中國進入中國市場,成為最早進入亞洲的歐洲醫藥企業之一,1995年在上海設立中國總部。
1996年之后,默克公司在上海、北京、廣州相繼成立代表處。1997年,默克(上海)貿易有限公司在上海浦東外高橋保稅區成立,并于2003年10月更名為默克化工技術(上海)有限公司。作為一家外商獨資的國際公司,其業務包括從銷售到研發各環節。
默克公司的產品日益受中國市場的歡迎,特別是作為重點在中國市場投放的默克珠光顏料和分析試劑。除了珠光顏料和分析試劑,默克在中國也從事醫藥和液晶產品的業務活動。為了加強默克在中國的進一步發展,2005年初默克公司中國采購中心在上海成立。為了給予客戶技術和應用上的支持,2007年默克化工技術(上海)有限公司建立了松江基地。至此,默克化工部在中國擁有了其集加工生產,倉儲和研發于一體的加工生產型基地。
2014年1月,默克集團在南通開發區建設集團全球第二大制藥基地默克制藥(江蘇)有限公司,隨后幾年又持續加大投入、拓展產業,在南通開發區積極布局醫藥健康、生命科學業務板塊,共投資5個重大項目,累計投資超28億元,占其在華投資的半壁江山,為南通開發區乃至南通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默克集團已成為南通最重要的外資合作伙伴之一。2022年,默克南通基地產值超56億元,稅收超1.4億元。
2023年6月底,默克投資(中國)有限公司再次與南通開發區簽約,計劃投資約7000萬歐元建設默克生命科學中心高純試劑生產基地,在制藥、食品飲料等領域產品質控和檢測方面具備廣闊應用空間,計劃2026年投入運營,將有效推動南通生物醫藥產業鏈的完善和升級。
可以說,默克樂于用“長期主義”的思維方式扎根南通、共創未來。
在7月13日的會見中,吳新明表示,默克集團是南通的“老朋友”,十余年來深耕南通,接續投資實施了一批優質項目。希望默克繼續發揮優勢,聚焦醫藥健康、生命科學等領域,向南通轉化更多技術成果、布局更多產業項目,進一步做大做強南通基地。我們將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攜手企業實現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贏。
何慕麒說,南通一直是默克在華投資的重點地區,雙方合作順暢、潛力巨大。默克將堅定發展信心,持續優化在通投資布局,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和市場拓展力度,更加主動參與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建設,更好服務南通高質量發展。
投資優選地
外資企業始終是推動南通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天下大勢浩浩湯湯,經濟全球化銳不可當。越來越開放的南通,成為外商投資的優選之地。
從1984年江蘇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力王公司落戶南通市,到去年科森新材料、拜耳健康消費品供應中心等標志性外資項目搶灘布局,如今,南通已經集聚3800多家外企,實際使用外資超500億美元,其中6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在通投資112個項目,聚力帶動南通產業發展能級不斷提升。
近日,南通市出臺《南通市穩外貿穩外資若干政策措施》,就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提出5項舉措,全力打造長三角跨國公司投資優選地。
此次出臺的《南通市穩外貿穩外資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將支持擴大制造業吸收外資,支持拓展外資利用渠道,支持跨國公司在我市設立地區總部和功能性機構,對國家鼓勵類外商投資項目進口設備落實減免稅政策,鼓勵在各地建立并實體化運作外商投資企業權益保護服務工作站,提升外籍人士來通便利化程度,以真金白銀、真心實意激發外企投資活力。
默克的不斷加碼投資,是南通以營商環境“金名片”集聚外資的縮影。一個個外資項目在南通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它們帶來的不僅是資金與技術,更串聯起全球產業鏈的資源與機遇。作為我國14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南通對外開放的大門正越開越大,這些生動實踐正不斷書寫外資與地方同頻共振、共贏發展的精彩篇章,也讓投資者對南通乃至長三角地區的經濟活力與發展前景充滿期待。
注:本文由通商薈整編,轉載請注明
來源:交匯點新聞、集思儀器、南通發布、江海南通、南通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