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維愈
一個窮人想翻身,現在似乎并不難的樣子,畢竟現在網上短視頻有很多教程。
要么是思維轉變的教程,教你怎么轉變成富人思維;
要么是教你干貨,具體怎么賺錢一步兩步。
可為什么看得越多,卻越來越窮?
根本原因在于,這些東西是空中樓閣,不是底層的。
你的底層思維如果是錯的,那給你一萬個賺錢技巧,結果全都是虧本,越賺越窮。
窮人翻身真正的底層思維,只有一個:無身可翻。
何謂“無身可翻”
所謂“無身可翻”,就是堅定的認為,自己本來就不是窮人,何來翻身一說。
富有,本自具足,無需翻身。
但是,這個觀念,很多人難以接受。
因為中國人是農耕文明,骨子里是絕對的務實,講究眼見為實。
心態,精神,一切虛的東西,都必須有物質作為支撐。
一個人想擁有富人的心態,前提就必須是富人。
一個窮光蛋,還把自己當富人?這不是扯犢子嗎?
可凡事有利有弊,堅持眼見為實,雖然能讓我們腳踏實地,但也讓我們被牢牢禁錮住了,其結果是,一個被壓在底下的人,將永無翻身之日。
一個人想要翻身,靠的是什么?
主觀能動性。
一定是先有一種心態,然后才有對應的行動。
心里覺得自己是窮人,那么做任何事情,出發點都是窮的,看到的是局限,算計的是得失,抓住的是蠅頭小利,最終得到的一定是窮的結果。
所以,窮人翻身的第一步,必須是從根子上,把自己“窮人”的身份給扔了。
告訴自己,我本就不是窮人,我只是暫時不走運。
我不覺得自己窮,那還翻什么身?
“無身可翻”不是一句口號,而是重塑身份。
有這一層身份,你不管做什么項目,都是越做越來財,越做越順利。
身份本就是流動的,你死死抱住一個“窮”字不放,誰也救不了。
稻盛和夫說過一句話:“心不喚物,物不至”。
心里天天想著自己窮,要擺脫貧窮,那么貧窮就會如影隨形,因為你的心念,一直在召喚它。
他們早已“無身可翻”
空口說白話,沒什么意思,看兩個例子。
章燎原創辦“三只松鼠”的時候,人在安徽蕪湖,一個不大不小的城市。
他做的是堅果,競爭慘烈的行業。
按照這個行業的標準做法,想要賺錢,必須得琢磨怎么比別人多賣兩包,怎么省點包裝費。
這是典型的小販思維,如果章燎原真那么做了,今天就不會有“三只松鼠”了。
章燎原一開始,就沒把自己當小販,他給顧客的包裹里塞開箱器,塞濕紙巾,塞垃圾袋,完全不計較成本。
還把客服人員稱為“主人”,讓客服用各種可愛的語氣和顧客聊天。
可以說,把所有能讓客戶開心的要素,做到了極致。
這些所有做法,都在傳遞一個信息:我不是在做買賣,我在打造品牌。
他心里沒有“我要從小賣家翻身成大品牌”的念頭。
在他心里,他第一天就是大品牌,只是規模還不大而已。
再說一個,筆記軟件“flomo”的創始人劉少楠。
他一開始做軟件,目的不是為了賺錢,單純只是覺得市面上的筆記軟件都太復雜,用起來費勁,想給自己做一個簡單的,能隨時記錄想法的工具。
對他而言:翻身?翻什么身?我都不在底下,何來“翻”一說。
劉少楠只是一味在打磨自己的作品,因為專注純粹,產品做得好,慢慢就聚集了一批忠實的用戶。
用戶覺得好,又推薦給更多人。
他的經歷,沒有一點創業者的篳路藍縷、坎坷顛簸,他就是一個服務者,服務好每一個用他產品的人。
無心翻身,反而把事情做成了。
再說說我自己的經歷。
我是一名心理從業者。多年前我去參加一個心理學的培訓班。
臺上的老師講得很好,都是些我聞所未聞的理論技巧。
但我心里沒有一絲一毫的卑微或者仰望,我心里想的是:講的確實不錯,但我感覺,等我把你的東西都學會了,我沒準比你更厲害。
抱著如此念頭去學,效果完全不同。
同期學習的很多人,把老師當神看,上課拼命記筆記,下課敬仰無限。
而我是抱著一種“偷師”和“切磋”的心態在學。
結果,整個培訓班,我的學習效果最好,后來做的個案數量也最多。
我一開始,就沒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上,我把自己放在一個“不遜色于講課人”的位置上。
《道德經》講:“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真正厲害的東西,看起來總有點缺陷。
你覺得自己一無所有,恰恰是你最大的優勢。
因為你沒有條條框框,沒有身份的束縛。
如何做到“無身可翻”,這六點認真看(三四五點很干貨)
道理聽再多,不如動手做一做。
下面是一些具體的操作辦法。
堅持去做,養成習慣。
當“無身可翻”四個字刻進骨子里,翻身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第一,做重大選擇時,問自己:一個有錢人,會怎么選?
在面臨人生的十字路口,比如換工作,做投資,處理人際關系時,停下來,屏蔽掉自己“窮”的慣性思維。
窮的慣性思維是什么?是安全第一、害怕損失、計較沉沒成本。
你要問自己:如果我身家千萬,我會怎么看這件事?
我會不會為了每個月多兩千塊錢,放棄一個更有前景但初期收入低的崗位?
我會不會因為害怕失敗,放棄一個可能改變命運的創業機會?
用富人的視角,重新評價你的決定。
第二,敲碎思維的桎梏。
這篇文章,相信很多人看了會不舒服,腦子里一定會有個聲音跳出來:自欺欺人、精神勝利法、阿Q精神、贏贏贏……
也許前文表述還不清楚,這里必須再強調一遍,所有“無身可翻”的觀念都有一個關鍵理論支撐,那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所秉持的: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實踐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
其順序是:人的大腦(物質)產生了意識,人只有發揮意識(主觀能動性)才能更好的實踐。
也就是說,主觀能動性在前,實踐在后;心態在前,行動在后。
你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有多大,實踐才能有多大。
你的主觀能動性不夠,說句難聽點的:翻不了身,活該!
這是非常唯物、非常現實主義和科學的。
所以,要堅定地告訴自己:我不是在阿Q,我不是在自嗨。
一切偉大的實踐,都源于一個偉大的想法。
一個不敢想的人,永遠難以翻身。
第三,看富人看的東西。
打開短視頻軟件,算法會根據你的喜好,給你推送你想看的內容。
你天天看家長里短,搞笑段子,那你的世界里就全是這些。
他們關心商業趨勢、科技前沿、藝術人文。
那你就跟他們一樣,去看這些,耐著性子也要看。
只要調整你的信息來源,不知不覺,你的能量頻率就得到調整,變得和富人一樣的高能量。
你吃什么,就決定你是什么樣的人。
你看什么,也決定你是什么樣的人。
第四,每周去參加一次商業活動。
很多城市都有各種創業路演,行業沙龍,讀書分享會,大部分是免費的。
每個禮拜都堅持去參加。
剛開始,你可能一句話都插不上,感覺自己像個麻瓜。
不要緊,就站在旁邊聽,豎起耳朵聽。
目的是什么?耳濡目染。
聽他們怎么討論問題,用什么詞匯,關心什么話題。
你會在現場,真實地感受到一種氣場,會沖刷你身上陳舊的窮酸氣。
聽多了,見多了,你自然就知道該怎么說話,怎么思考。
第五,去做志愿者。
在公眾號上,能搜到很多招募義工和志愿者的平臺。
這里有一個訣竅,不要去養老院,不要去街道掃地。
要去那些更有層次的地方,比如,一些藝術展,文化論壇,慈善晚宴。
那些場合,需要大量的引導員,服務人員。
以志愿者的身份進去,你不收錢,是去幫忙的,組織方會對你很客氣,來參加活動的人,也會對你很尊敬。
你可以用一個非常平等的姿態,去接觸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你根本接觸不到的人。
去觀察他們,學習他們,和他們交談。
這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融入一個新圈子的辦法。
第六,自己想。
沒人能給你人生的全部答案。
給你指再多的路,最后一步,還是要自己邁出去。
上面說的辦法,都是拐杖。最終的目標,是扔掉拐杖,自己走路。
要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而不是人云亦云。
最大的翻身,就是無身可翻
“反者道之動”你可能沒聽過,但你一定聽過“一陰一陽之謂道”。
事物發展到極致,就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
你天天想著“我要翻身”,你的潛意識就等于默認你是窮人,一個窮人,在追求一個富人的目標。
那么不管你怎么追求的,這個心念一動,就會不斷強化你的窮人身份。
這也是為什么,嘴里喊著“我要成功”的,多半沒一個成功的。
但當你覺得“無身可翻”,情況就反過來了。
你的主觀身份已經是富人,你只是在做一個富人該做的事——把你精神上的富足,在現實世界里顯化出來。
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翻身,只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熬吧,熬啊!
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無身可翻,雖說是思維的轉變,但轉變過程一點都不輕松,你會不斷受到過去文化觀念的反噬。
一方面,你會懷疑自己:覺得這是不是自我催眠,是不是阿Q精神勝利法?你的親人朋友,可能也會恥笑你。
另一方面,你要忍受物質上的匱乏,房租要交,肚子要餓,這你讓我認為自己很富有,不是自己騙自己嗎?
所以說,這條路也不輕松,辦法只有一個字:熬。
誰不是熬過來的?
我不會給你灌什么雞湯,說什么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我只會告訴你,反正以前那種活法,你也熬了那么多年,也沒熬出什么名堂。
不如換個思維,換個活法去熬。
熬著熬著,說不定就真的熬出頭了。
為“無身可翻”這個念頭去熬,總比為“我好窮”這個念頭去熬,要來得有盼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