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6月,吳佩孚在逃往四川途中,遭遇土匪襲擊,秘書長張啟煌被打死。吳佩孚抱著張啟煌的尸體,忍不住放聲大哭。
在北伐軍與奉軍的南北夾擊之下,吳佩孚大敗,丟失了整個河南。樹倒猢猻散,昔日的“十四省討賊聯軍”總司令境況極其悲慘。
走投無路之下,吳佩孚給四川軍閥楊森發去電報,表達了“同意入川”之意。
原來,吳佩孚曾經有恩于楊森。第一次直奉戰爭失利后,知恩圖報的楊森就多次邀請吳佩孚入川,不過當時吳并未答應,而是很快東山再起。
此一時彼一時,現如今的吳佩孚,面臨著“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尷尬局面,在屬下的極力進諫下,才決定投奔楊森。
只是即使到了窮途末路,秀才出身的吳佩孚依然放不下架子,電報中沒有用“請求”二字,而是“同意”。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吳佩孚帶領著殘兵敗將,一路上爬山涉水,將士苦不堪言,軍心渙散之下逃兵甚多。
走到鄧縣溝林關時,當地百姓紛紛前來索要吳佩孚的墨寶。寫得一手好字的吳佩孚興致大發,逐一題字“定天下”,由此耽誤了部隊的行程。
秘書長張啟煌考慮到白等下去毫無意義,便帶領秘書處人員出發打前站。誰知路上中了土匪頭子索金娃的埋伏,亂戰之中張啟煌中了流彈倒地,一命嗚呼。
得知消息的吳佩孚帶領著衛隊火速前往,土匪早已沒有了蹤影。吳佩孚抱著張啟煌的尸體失聲痛哭,左右無不為之動容。
張啟煌是吳佩孚后期的首要智囊,是其“大事不決”時的依靠。心高氣傲的吳佩孚對任何人頤指氣使,但只有兩個例外,一個是老上級曹錕,另一個就是有真才實學又能辦成事的張啟锽。
張啟锽死后,痛失愛將的吳佩孚化悲痛為力量,帶領著部隊克服了各種困難,終于到達了目的地。楊森將其安排在白帝城。
此時,吳佩孚所帶本就不多的人馬,死的死逃的逃,算上后勤兵也只有兩千多人,但他依然威風不減,在白帝城設置行轅,“孚威上將軍”和八大處的牌子一應俱全。
在所有軍閥中,蔣介石最為忌憚的就是川軍。吳佩孚與楊森聯手,勢必會成為北伐軍的心腹大患。蔣介石通過多種方式,對楊森不斷施壓。
為了暫避北伐軍的鋒芒,也為了確保吳佩孚的安全,楊森將吳轉移到心腹劉存厚處,地點在云霧山笠竹寺。
不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吳佩孚手底下只有兩千多人,可是卻有四千多把槍,不少還是質量上乘的“漢陽造”,甚至有德國進口的輕重型機槍。
在軍閥混戰的歷史上,川軍以裝備落后著稱,因此吳佩孚部成為附近許多軍閥覬覦的對象。
其中,在大竹附近的軍閥羅澤洲膽子最大,直接帶兵包圍了吳佩孚部,要求其交出槍支彈藥,否則就兵戎相見。
“槍支是軍人的生命,怎么能夠交給你們這些無名小輩?”吳佩孚氣不打一處來,痛斥了羅澤洲派來游說的軍官。
可是戰場上是拿實力說話的,之前吳佩孚為了恢復元氣,在兩千多人的基礎上招兵買馬,拓展到四千多人,分成三個警衛旅,駐扎在外圍各地,以至于護衛他的只有五百多老弱病殘幼,根本不是羅澤洲的對手。
羅澤洲部旅長熊玉璋直接派兵沖向了吳佩孚的住處,不斷發暗槍。
虎落平陽被犬欺,落毛的鳳凰不如雞。在妻子張佩蘭及其他親信的反復勸導下,吳佩孚終于放下面子,出行轅與羅澤洲和談,以無償贈送一半槍支彈藥的代價,換取了暫時的平安。
這件事情令吳佩孚的威信進一步受損,手下將士離心離德,紛紛潰逃。吳佩孚也不強行阻攔,既然槍彈少了一半,又要這么多兵干什么?
吳佩孚的頭腦還算清醒,云霧山笠竹寺是無論如何不能再呆了,保不齊什么時候熊玉璋再來敲一竹杠,到時自己真就成了光桿司令了。
吳佩孚隨即率軍轉移到了小場鎮河市壩,過起了忍辱偷生的日子。
1930年5月,中原大戰爆發。面對著亂成一鍋粥的局面,吳佩孚自認為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通電予以“調停”。
吳佩孚帶兵出川,誰知在萬縣,被劉湘部的王陵基阻攔,東下的企圖隨之胎死腹中。
由于張學良的加入,中原大戰最終以蔣介石的勝利告終。蔣介石騰出手來,有精力對付不安分的吳佩孚了。他發出電報,邀請吳“赴南京,共商大事”。
在眾人面前,吳佩孚表現的大喜過望,他當即同意奔赴南京,無論手下如何勸阻,不起任何作用。
正所謂兵不厭詐,就在蔣介石在南京等著和吳佩孚會面時,吳佩孚悄悄來到鄧錫侯的防區灌縣,在鄧錫侯派人協助下,由灌縣西進入原始森林,并由此進入了甘肅南部。
后來,吳佩孚在回憶起四年在川逃亡生涯時,以“生死兩難悲末路,夫妻垂老泣牛衣”形容其艱辛與困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