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民國時期的軍閥混戰,各路人馬為了討好上司,拍馬屁成風,虛報戰功更是家常便飯。
1933年四川軍閥田頌堯在剿共戰斗中,為了邀功請賞向蔣介石發電報,夸大戰果不說,還特意添油加醋報告擊斃了一名共產黨高級將領。
誰知這一報不要緊,直接把蔣介石氣得破口大罵。這到底是怎么回事?為什么一個擊斃紅軍將領的好消息會讓蔣介石如此震怒?
被"擊斃"兩次的紅色將領
惲代英,這個名字在中國革命史上分量不輕。
1895年生于湖北麻城的他,早年留學日本,歸國后投身革命事業,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重要理論家和組織者。
1926年,惲代英在黃埔軍校擔任政治教員,后來升任政治部主任,培養了大批革命軍事人才。
在黃埔軍校期間,惲代英的革命思想和教育方式深受學員愛戴,但也因此被蔣介石視為“眼中釘”。
蔣介石甚至把他列為"黃埔四兇"之一,認為他是黃埔軍校內部最危險的共產黨人。
蔣介石對惲代英的忌憚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惲代英確實在黃埔軍校內部建立了強大的共產黨組織網絡。
1930年2月,惲代英在上海被捕。為了保護同志,他化名"王作林",隱瞞了自己的真實身份。
1931年4月,中共重要干部顧順章叛變,供出了大量共產黨人的身份信息,其中就包括了惲代英的真實身份。
得知惲代英就是被關押的"王作林"后,蔣介石震怒,親自下達了處決命令。
1931年4月29日,惲代英在上海龍華被秘密處決。
據說,臨刑前,惲代英痛罵蔣介石是民族敗類,并預言他必將自食其果。惲代英壯烈犧牲時,年僅36歲。
邀功請賞惹大禍
1933年,四川軍閥田頌堯,一個典型的"墻頭草"人物,此時正擔任"川陜邊剿匪督辦"一職,負責剿滅川陜邊界的紅軍力量。
田頌堯是個什么樣的人?四川簡陽人,當過土匪,混成了第29軍軍長。
為人極其貪婪殘暴,在他統治的地區,一年要收十幾次田租,老百姓苦不堪言。
他的軍隊也是欺壓百姓的好手,所到之處雞犬不寧。
不過這人有一個"本事",就是特別會拍馬屁。政治立場更是搖擺不定,曾經反蔣,后來又投蔣,堪稱“墻頭草”的典型代表。
1933年初,田頌堯指揮部隊向川陜根據地發起進攻。
3月18日,川軍占領南江,隨后又占領了巴中。田頌堯看到戰況順利,心中得意,開始幻想著如何向蔣介石邀功請賞。
4月26日,田頌堯發起總攻,紅軍主動撤出通江縣城。
田頌堯誤以為紅軍不堪一擊,連連發捷報,宣稱自己"殲敵數萬",實際上紅軍當時才一萬多人。
虛報戰功已經夠荒唐了,但更荒唐的是,田頌堯的一個幕僚為了讓捷報更加"精彩",建議他報告擊斃了一名共產黨高級將領。
田頌堯想都沒想,就同意了這個餿主意。但問題來了,擊斃了誰呢?幕僚絞盡腦汁,最后想到了一個名字:惲代英!
于是,1933年4月,田頌堯在給蔣介石的捷報中,信誓旦旦地報告說他們擊斃了共產黨高級將領惲代英。
蔣介石震怒
當蔣介石看到捷報中的"擊斃惲代英"幾個字,眉頭立刻皺成了"川"字。
因為他清清楚楚地記得,惲代英早在1931年4月29日,也就是整整兩年前,就已經被他親自下令處決了!
蔣介石大為震怒,當場就破口大罵。
據說他把桌子都拍碎了一角,罵田頌堯是"無知小兒",是"欺君之罪"。
蔣介石馬上給田頌堯發電報,要求他詳細匯報"擊斃惲代英"的經過,并提供照片證據。
田頌堯收到電報后懵了,趕緊讓手下去查這個惲代英到底是誰。
這一查不要緊,嚇得田頌堯一身冷汗:原來惲代英是中共早期重要領導人,而且早就已經被處決了。
田頌堯這才意識到自己闖了大禍,趕緊派人連夜趕往重慶,向蔣介石解釋這是一場"誤會"。
蔣介石雖然識破了田頌堯的謊言,但因為當時正值"五次反圍剿"關鍵時期,還需要田頌堯的川軍參戰,所以暫時壓下了怒火。
不過,蔣介石心里已經給田頌堯記下了一筆,這個人太不靠譜,早晚要收拾他。
紅軍的巧妙戰略
回到戰場上。田頌堯匯報的"大勝利"實際上是紅軍有意為之的戰略撤退。
當時,紅四方面軍由徐向前、張浩等人指揮,他們采取了"收縮陣地,誘敵深入"的戰略。
紅軍主動撤出通江、南江、巴中三城,目的就是引誘田頌堯的川軍深入根據地腹地。
紅軍指揮員清楚地知道,川軍雖然人多勢眾,但紀律松散,戰斗力有限。而且川軍遠離后方補給,越深入根據地,后勤保障就越困難。
紅軍的這一戰略果然奏效。田頌堯誤以為紅軍不堪一擊,在謊報戰功的同時,也放松了警惕。
他完全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陷阱,還在沾沾自喜地幻想著蔣介石會如何嘉獎他。
1933年5月,田頌堯再次發起進攻,準備一舉消滅紅軍。而等待他的卻是紅軍精心設下的埋伏。
紅軍發起猛烈反攻,一舉收復通江、南江、巴中三城,全殲川軍9個團,繳獲大量武器彈藥和軍用物資。田頌堯的部隊損失慘重,狼狽逃竄。
軍閥的沒落與紅軍的壯大
田頌堯的荒唐錯誤不僅讓他在蔣介石面前丟盡了臉,更導致了軍事上的慘敗。
這次失敗后,川軍的士氣一落千丈,再也無力對紅軍根據地發起有效進攻。而紅軍則乘勝追擊,不斷擴大根據地范圍。
到了1933年8月,川陜革命根據地面積擴大到4.2萬平方公里,紅四方面軍也從最初的1.5萬人發展到8萬余人,成為當時中國工農紅軍中的主力之一。
田頌堯因為這次失敗,加上虛報戰功的丑聞,在蔣介石心中的形象一落千丈。
雖然蔣介石表面上沒有立即追究他的責任,但田頌堯的政治生命已經進入了倒計時。
1935年,蔣介石終于找到借口,以"軍紀松懈,指揮不力"為由,將田頌堯撤職查辦。
命運的捉弄就在于,田頌堯為了邀功而編造的謊言,不僅沒能為他帶來升遷,反而成了他政治生涯的轉折點。
而他輕視的紅軍,卻因他的輕敵而獲得了發展壯大的機會。
更為諷刺的是,1949年,當共產黨即將取得全國勝利時,田頌堯最終選擇了和平起義,接受了共產黨的領導。
那個他曾經虛報"擊斃"的共產黨人所在的組織,最終接納了他這個曾經的敵人。
《——【·結語·】——》
這場鬧劇在中國軍閥混戰的歷史中不過是一個小插曲,卻說明國民黨軍隊虛報戰功的陋習和軍閥們的無知投機。
蔣介石處決惲代英后,沒想到兩年后又被"惲代英之死"狠狠打了一巴掌。
田頌堯的慘敗也印證了驕兵必敗的古訓。歷史總是充滿諷刺,那些靠謊言粉飾太平的人,終將被現實無情擊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