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勞,卻依然一無所有。”
一位外賣小哥,為了省下房租,在上海的樹林里搭帳篷住了兩年。
每天跑十五小時外賣,卻至今無法攢下娶妻的資本,甚至連生活都是勉強維持。
更讓人唏噓的是,他不是唯一一個這樣生活的人...
這些拼命干活的小伙子,為什么能把生活過成這樣?背后真相,可能比你想象的更扎心。
野外扎帳篷兩年
這名小伙子來自廣西,今年37歲,是在上海跑外賣的一名騎手,他干這一行已經很長時間了,可以說是一個老手。
2020年,因為經濟壓力突然增加,他不得不做出一個近乎“原始”的選擇,放棄租房,在上海的野外樹林里用帳篷為自己搭了一個“家”。
說是家其實只是一個小小的臨時避風港,網友們去看望他時才知道,他在樹林里要不斷換地方,原因很簡單:擔心被人發現后趕走。
在他最新“安營扎寨”的這片樹林里,除了枯枝爛葉還有野草叢生,甚至連走路都困難。
曾經的上海外賣圈,曾流傳著“單王年入百萬”的傳奇,但如今小伙子卻告訴網友:行情早就變了,現在的外賣市場成為了“卷王修羅場”。
以前巔峰的時候,一個月能掙兩萬,但那是天天跑15個小時,沒日沒夜地干。
他說,“而現在再怎么努力,一天200多塊就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
原因很簡單,單子沒有以前多,但做外賣的人卻翻了好幾倍,就算是拼時間、拼體力這些“老辦法”,也根本不奏效了。
掙不到錢,生活壓力又大的他,就只好節衣縮食,連住的地方也變成了這樣的荒郊野外。
最扎心的是,他并不是唯一一個住在這條“野外帳篷街”上的人。
在小伙子的帳篷旁邊,居然還有兩個臨時“鄰居”,其中一個,竟然還是一個大學生。
沒有聽錯,年輕的大學生,因為在上海“生存成本”太高,不得不和小伙子一樣,住在野外靠外賣維生。
這種現象一點都不稀奇,小伙子透露,“就我認識的,在戶外住的外賣騎手就有十幾個。”
搬進樹林,搬進橋洞,已經成了很多底層打工人的“默認選項”。
小伙子養了兩條流浪狗,黃狗負責“看家”,另一只小狗是撿回來的,誰能想到,這樣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里,他還能有善心撿狗養大。
聽完他的生活細節,再多描述都顯得蒼白與諷刺。
水得自己跑去買桶裝水做飯,洗衣、洗臉則只能用旁邊那條渾濁的死水河,那條河有著臟兮兮的墨綠色,光看一眼都讓人充滿擔憂。
電力供應則是用租來的外賣車電瓶,靠逆變器實現最基礎的做飯和手機充電。
至于煮的飯也顯得貧乏到不忍目睹,清水里丟幾片西紅柿、一兩個雞蛋,這就是他的一頓午餐。
小伙子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自己的廉價的“家”安全又干凈,他絕不燒明火,為的是避免火災殃及他人。
盡管如此規范,卻還是常常被附近居民舉報,被迫“連夜跑路”,換到下一片樹林或者橋洞扎帳篷。
外賣騎手的傷痛
一邊是繁華都市夜晚的燈光,一邊卻是冷風中露宿街頭的外賣員,很多網友不由得想問:這位小伙子為什么非要逼自己住在這樣的地方?
原因讓人心酸:一切為了“給父母治病。”小伙子的父親曾經花了二十萬醫藥費,這個家幾乎全靠他一單、一單地跑出來。
他沒有存款,更遑論找到伴侶生兒育女,對他來說,連每天的溫飽都成問題,未來簡直像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房租太貴,我一年能省下兩萬塊錢寄給父母。”這句話,說得輕描淡寫,聽的人卻忍不住嘆氣。
就在網友探訪之后不久,他所在的樹林被清空,他也只能背起背包,牽著心愛的黃狗,再次啟程尋找新的落腳點。
不知道明天的他,會睡在哪。
這個局促又無力的結局,背后卻藏著更深的悲涼,上海的這些外賣員的日子,為什么如此艱難?
連最基礎的生活都無法維持?
原因其實也不復雜,原因就是外賣行業早已步入激烈的“內卷時代”。
回望幾年前,送外賣月入數萬的消息傳得到處都是,吸引了一大批打工人涌入這個行業。
然而隨著平臺傭金的抽成和“算法工作制”的愈演愈烈,多勞多得的神話被打破。
單多、錢少、罰款重成了外賣行業普遍現象,即使你一天干滿15小時,扣掉平臺抽成、保險,還有電動車電費,實際拿到的錢少得驚人。
在大城市,底層勞動者如何承受“居住成本”?根據最新數據,上海平均住宅租金已經達到接近五千元/月。
而對小哥們來說,這意味著一個月全額交房租后,都不夠自己吃飯,于是節省開支、隱居野外,就成了一條被迫妥協的“退路”。
誰也不想失去自己的尊嚴,在野外風餐露宿不僅是生理上的受苦,還有心理上的壓力,但這都是生活的無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