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通遼市科左中旗立足地域土地資源特點與生態發展需求,以草為基,科學合理制定發展規劃,加大草業科研開發和推廣力度。在科左中旗豐庫牧場羊草種子繁育基地,曾經寸草難生的鹽堿地,如今已蛻變為綠意盎然的“希望田野”,正以勃勃生機,書寫著生態與經濟協同發展的嶄新篇章。
艷陽高照,走進位于豐庫牧場荷葉花分場的羊草種子繁育基地,昔日的鹽堿地在項目改良下產生了驚人的變化。走在項目區內,看著眼前隨風起伏的綠色波浪,羊草、披堿草在陽光下舒展葉片,沙打旺點綴著細碎的紫色小花,村民孫健平心中充滿感慨,“我小時候在這里玩,大甸子上全是鹽堿地,煞白的鹽堿地沒有一絲綠色。現在這里都種上草,一眼望去都是綠油油,環境好了,還是我們農牧民受益。”
昔日鹽堿地,改良后成為了茂盛的草原。包卉攝
過去,豐庫牧場荷葉花分場這片土地因鹽堿化程度高,土地板結、肥力低下,普通牧草難以生長,土地利用率極低。近幾年,內蒙古滿都乎草業公司通過種植羊草、披堿草和沙打旺等改良土壤措施,逐步改善了土壤結構和酸堿度的狀況。如今的鹽堿地已大變樣,特種牧草成功扎根生長,不僅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更成為農牧民增收的新引擎。
“改良項目實施后,我們當地的農牧民有補貼。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農牧民可以來這里務工,在家門口就找到了工作,有了收入。秋季牧草成熟后,農牧民可以把牧草打捆飼養牲畜,也滿足了冬季的牲畜草料需要。”豐庫牧場荷葉花分場黨支部副書記趙國山例數著土地改良的好處。
牧草的茁壯成長,讓當地農牧民看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如今,豐庫牧場的羊草種子繁育項目正朝著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的方向穩步前行。
科左中旗豐庫牧場副場長包烏云介紹:“今年,豐庫牧場圍繞‘三北’工程、荒漠化治理及草地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對優質飼草種子的需求,聯合旗林草局、內蒙古滿都乎草業有限公司,推進自治區級草種繁育基地建設項目草原圍欄以工代賑工作。建成15公里草原圍欄,減少越界放牧,提升植被覆蓋率,改善區域生態環境。此外,為村民提供就業崗位,通過勞務報酬和管護崗位提高村民收入,真正實現‘生態得保護、群眾得實惠’的雙贏目標。”
生態改善帶動民生改善,鹽堿地成為農牧民的“生態地”“致富田”,“綠水青山”所蘊含的價值在豐庫牧場的草原上正源源不斷地釋放,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包卉、劉小光、李明慧)
來源:科左中旗委宣傳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