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乒選手王楚欽接受新華社專訪,分享了他參加公益活動的感受。視頻中,他和異地就醫的孩子們游戲互動,眼神里透著賽場上少見的溫柔和體貼。作為運動員,他敏銳地捕捉到孩子們也在為勝負而拼搏,只是他們的對手是病魔,渴望的“金牌”是健康。
與高光時刻的領獎臺時間相比,運動員面對更多的是日復一日的訓練和傷痛。這一點,王楚欽有切身體會。他從小多病,為了強身健體走向乒乓球之路。巴黎奧運會,觀眾們或許更多地注意到他因球拍意外,爆冷止步32強,殊不知當時他的肩傷已經很嚴重,“像生銹的齒輪,完全動不了”。競技體育中,勝利是最好的良藥。直到多哈世乒賽奪冠,王楚欽才坦言“解脫了”,但他表示“為了一個個目標,自己依然會付出一切。”
運動員面對困難永不服輸,這樣的精神感染到更多人。“無論他喜愛的是哪一個運動員,都希望他能從運動員身上學習到更多好的精神,我覺得體育能帶給大家的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力量。”這是王楚欽對球迷的寄語,他相信體育的力量能傳遞希望。除了關愛患病兒童,王楚欽積極參加了不少公益活動,比如今年2月成為首都無償獻血宣傳形象大使、7月以“紅樹林城市綠洲合伙人”身份參加環保活動等。因為體育明星的示范作用,這些行為已經超越活動本身,在廣大球迷特別是青少年心中,播下了精神的種子。
我們發現,體育明星參與公益活動的形式正悄然升級,從傳統的“站臺代言”,轉向更加專業、深度、可持續的互動模式。越來越多的體育明星投身公益事業,將個人影響力與專業特長深度融合。運動員們將場內榮光反哺至場外,利用其巨大的社會感召力,為公益事業注入新的能量。這樣的深度合作既擴大了公益活動影響力,也向公眾傳遞了積極向上的價值觀。
現代快報/現代+評論員 荼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