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之前我只是猜測皇帝是假冒的,那么看完第24集,我可以確定皇帝的皇位就是偷來的。
雖然我還不清楚傅家的謀逆是真是假,但值得肯定的是,當年,太子與嚴涵,回來的并不是太子,而是嚴涵。
《朝雪錄》第24集,義王妃心死,皇帝破防,謹妃之死初現(xiàn)端倪。
一、義王妃心死
義王妃將佛珠給燕離與燕遲時,已然有了訣別之意。
這么多年,義王妃一直抄寫經(jīng)書、清修避世到底是為了彌補誰之過?是皇帝還是自己?
有太多的細節(jié)表明,義王妃已經(jīng)知道現(xiàn)在的皇帝不是真太子,而是自己的夫君嚴涵假扮的。
其一,義王妃帶著燕離跪在大殿受追封的時候,曾與皇帝對視過一次。
她的眼神中沒有對上位者的敬重,沒有對權(quán)力的仰望,反而有一絲失望、恨意、回避以及被迫接受現(xiàn)實、無奈看清人心的意味在里面。
皇帝看著義王妃回避、無奈接受的模樣,滿是欣慰、暢快,甚至還隱隱的松了一口氣。
兩人雖然只有過一次對視,一次眼神交匯,表達的內(nèi)容卻已勝過千言萬語。
大殿上應(yīng)該不是他們的第一次見面,畢竟看著皇位上的嚴涵,義王妃的眼里沒有震驚,想必在那之前他們私下里就已經(jīng)見過了。
其二,在見過皇帝之后,看著牌匾上“義王府”這三個字,義王妃抬手將自己頭上與義王定情的木簪取了下來。
為什么之前不取,反而在見到皇帝之后就將木簪取下來了呢?
因為她知道她的夫君不是什么“義”王,也不再是當初與她定情的人,更不再是承諾與她白首不離的人了。
他早已違背了當初的諾言,為了權(quán)利舍棄了他們的約定。
也是因為這樣,她才會拒絕義王妃這個稱號,稱自己為嚴夫人。
也正是因為她和皇帝的這個關(guān)系,她才會在燕遲帶著秦菀去見她時,說如果可能的話,讓他們盡快離開京城。
不知道為什么,明明義王妃出現(xiàn)的次數(shù)不多,與燕遲交流的次數(shù)更是少,可我總能從她的態(tài)度與神情中覺察出一絲愧疚與歉意。
我不禁想起忠勇侯夫人說的關(guān)于先睿王妃的死。
莫非先睿王妃的死不是因為燕遲的身世,而是因為她認出了皇帝的假太子身份才被皇帝滅口?
不管是何緣由,義王妃送的那兩串佛珠一定有深意,如果不是為了之前發(fā)生過的事,就是為了接下來即將發(fā)生的事。
二、皇帝破防
元弘太子被獵殺,燕遲等人用計捉到了對太子下手之人,往下深挖發(fā)現(xiàn)幕后之人竟然是北代國的五皇子。
五皇子覬覦太子之位,想殺害元弘取而代之。
面對燕遲的指控,元蕪的崩潰,元弘的痛心,五皇子毫無悔意,他將所有的錯都怪到別人身上。
他說,因為元弘蠢笨無能,北代才會在朔西軍手上連連丟失疆土;因為元蕪無用,才會籠絡(luò)不住朔西軍燕少帥……
他也想兄友弟恭,但做好兄弟就做不了皇帝,自古愚者讓賢,能者上位,天道本該如此……
說“愚者讓賢,能者上位”這句話的人明明是五皇子,可鏡頭特寫卻給了皇帝,而皇帝聽到這句話并無不悅,甚至還有一些許認同的、不自覺的點了點頭。
可等到燕遲反駁五皇子的時候,皇帝破防了。
燕遲說,你太高看你自己了,國不齊心,君不仁義,民不聊生,不能使朝堂親民,百姓安居,你殺一百個太子又有何用,以國家大義,為自己的貪婪不悌之舉辯護,你就是一個虛偽鉆營的竊國小人……
當燕遲說到“以國家大義為自己的貪婪不悌之舉辯護”時,鏡頭再次給了皇帝一個特寫,皇帝的眼神中隱隱有了殺意。
燕遲“……小人”的人字尾音還未落下,就被皇帝一句“好了”打斷了,似乎燕遲的話有多不堪入耳一般。
不得不說,皇帝這打斷的時機、打斷的語氣都非常微妙,這很難說不是破防吧?
三、謹妃之死
秦菀去給太后把脈的時候,皇帝來了,一起來的還有燕遲、丘凝、燕離以及燕綏。
燕綏進了鳳儀宮之后,皇帝就朝他招手,讓他到父皇身邊來,可燕綏半點沒動,反而往后躲了躲。
這場面一下子就尷尬下來了,皇帝接著問他,這幾日可曾讀書寫字啊?
燕綏抬頭看了眼身邊的燕離,再次往后踱了兩步,怯懦的點了點頭。
而太后一向他招手,他就朝太后走過去了,然后站在嬤嬤的身后,一臉畏懼的看著皇帝。
面對燕綏表現(xiàn)出來的異樣,太后的說辭是,謹妃死的那天,燕綏剛好就在現(xiàn)場,因為受驚過度才變成如今這樣的。
燕綏不說話或許是因為受驚過度,可他對皇帝的懼怕又是因為什么呢?
燕遲曾經(jīng)與秦菀說過晉王案,燕遲的原話是:
風傳,晉王借酒闖入后宮,對圣上最愛的謹妃,逼奸未遂,殺之滅口。
謹妃出事那天,燕綏曾在現(xiàn)場,若是晉王殺了謹妃,燕綏該怕的應(yīng)該是晉王吧,而不是皇帝吧,除非殺害謹妃的根本不是晉王,而是皇帝。
晉王是被皇帝冤枉的,嫁禍的,而燕綏目睹了皇帝殺害了自己的母妃,才會如此懼怕。
這也就能解釋,為什么女主父親沈毅在堅稱晉王無辜之后會被判徇私舞弊,滿門抄斬,因為他站在了皇帝的對立面。
或許連晉王的自殺都不是真自殺,而是被自殺。
結(jié)語
不得不說,《朝雪錄》這個劇情越來越有意思了。
其實,從稱呼也能看出來,皇帝對幾個“兒子”的細微區(qū)別,他稱呼太子為燕徹亦或是太子,稱呼成王為成王,稱呼燕離為離兒,稱呼燕綏為小九……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