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二十二年夏天,朱棣死在榆木川,兩年后,他最疼愛的孫兒朱瞻基登基。
而他親手栽培二十年的兒子朱高熾,卻在皇位上坐了不到一年就神秘暴亡。
這個結(jié)果,連朱棣在地下都想不到。
——《壹》——
一個被偏愛的孫子
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初九,燕王府里傳來一陣嬰兒啼哭,朱棣剛從夢中醒來,夢里,父親朱元璋把象征皇權(quán)的玉圭遞給了他。
"傳世之孫,永世其昌。"夢中的朱元璋這樣說道。
醒來后,有人報告:世子妃張氏生了個兒子,朱棣趕緊去看,這個剛出生的嬰兒,長相竟然和夢中所見一模一樣, 朱棣當(dāng)場就說:"此乃大明朝之福也。"
這個嬰兒,就是朱瞻基,從那時起,朱棣就把這個孫子當(dāng)作寶貝。
別的孫子都交給下人照顧,唯獨朱瞻基,朱棣親自帶在身邊, 吃什么、穿什么、學(xué)什么,全部親自過問,朱瞻基的父親朱高熾,反而成了被忽視的那個。
朱高熾生來就讓朱棣失望,身材肥胖,走路都要人攙扶。
不善騎射,不通武事,朱棣是馬上皇帝,最看不起的就是這種文弱書生, 如果不是嫡長子的身份擺在那里,朱棣早就廢了他。
但朱瞻基不一樣,這孩子文武雙全,聰明伶俐。
朱棣教他騎射,一學(xué)就會,教他兵法,過目不忘,最重要的是,朱瞻基身上有股英氣,很像年輕時的朱棣,永樂九年,朱棣正式立朱瞻基為皇太孫。
這時朱瞻基才13歲,但朱棣已經(jīng)開始按照未來皇帝的標(biāo)準(zhǔn)培養(yǎng)他。
朱棣北征蒙古,每次都帶著朱瞻基,在軍營里,朱棣專門找來大學(xué)士胡廣等人給朱瞻基講經(jīng)史, 行軍路上看到農(nóng)民耕種,朱棣就對朱瞻基說:"你以后要愛護(hù)這些百姓。"
朱棣心里很清楚:朱高熾不是當(dāng)皇帝的料,真正的希望在朱瞻基身上。
——《貳》——
榆木川的意外
永樂二十二年,內(nèi)蒙古草原酷熱難耐,朱棣正在班師回京的路上,第五次北征蒙古,他什么都沒撈到,阿魯臺早就跑得無影無蹤,這次遠(yuǎn)征,完全是徒勞無功。
七月十六日,朱棣住在蒼崖戍,身體開始不適。
七月十七日,到了榆木川,病情突然惡化,朱棣知道自己要不行了,趕緊留下遺詔:傳位給皇太子朱高熾,七月十八日,朱棣死了。
消息傳開,所有人都慌了。
大學(xué)士楊榮立刻下令:不許任何人透露皇帝去世的消息,軍中照常行軍,就像什么都沒發(fā)生一樣,為什么要保密?因為朱棣的次子朱高煦一直覬覦皇位。
如果他知道朱棣死了,很可能趁機造反。
到時候朱高熾在北京,鞭長莫及,后果不堪設(shè)想,楊榮想了個辦法:把朱棣的尸體裝進(jìn)特制的錫棺,對外就說皇帝在棺中休息,不見任何人。
同時,楊榮派太監(jiān)海壽秘密回京,向朱高熾報告實情。
朱高熾接到消息后,立刻派朱瞻基出京迎接,這一套操作,完全是為了確保朱高熾能夠順利繼位,八月,朱瞻基在雕鶚堡與軍隊會合。
這時才正式發(fā)布朱棣去世的消息。
八月十五日,朱高熾在北京正式登基,改元洪熙,48歲的朱高熾,終于等到了這一天,但他不知道,自己的皇帝生涯只剩下10個月。
朱高熾上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釋放夏原吉。
這個財政專家在永樂朝被朱棣關(guān)了好幾年,就因為反對北征蒙古,朱高熾一登基,立刻把他放了出來,還恢復(fù)了原職。
這個舉動,明確表達(dá)了一個信號:洪熙朝要和永樂朝不一樣。
朱高熾確實不一樣,他停止了鄭和下西洋,取消了邊境茶馬貿(mào)易,赦免了大批建文舊臣,這些政策,都和朱棣的做法背道而馳。
最大的分歧是遷都,朱棣一生最驕傲的就是把首都從南京遷到北京。
但朱高熾覺得,北京花費太大,應(yīng)該遷回南京,洪熙元年四月十六日,朱高熾下了一道令:在北京所有官署前加"行在"二字。
這等于宣布北京不再是正式首都。
半個月后,朱高熾派朱瞻基去南京,名義上是祭拜朱元璋的孝陵,實際上是為遷都做準(zhǔn)備,朱瞻基不愿意遷都,他從小在北京長大,對北京有感情。
而且朱瞻基深知,北京的戰(zhàn)略地位比南京重要得多。
四月十四日,朱瞻基帶著一肚子不情愿離開北京,這一去,竟然成了父子倆的永別。
——《叁》——
欽安殿的秘密
洪熙元年五月,北京的天氣開始炎熱,朱高熾每天還在忙著處理政務(wù),三天前,他還因為翰林侍講李時勉進(jìn)諫太過直率而大發(fā)雷霆,命令武士打斷了李時勉三根肋骨。
這說明朱高熾當(dāng)時精神狀態(tài)還很正常。
五月十二日晚上,朱高熾突然覺得身體不舒服,從"不豫"到死亡,朱高熾只用了兩天時間, 這個速度,在明朝皇帝中極為罕見。
五月十三日,病情惡化,朱高熾趕緊派人召朱瞻基從南京回京。
但朱瞻基還在路上,朱高熾就死了,死因成謎,正史對朱高熾的死因只有一句話:崩于欽安殿, 什么病,怎么死的,一個字都沒有。
這種處理方式,在史書中極為罕見。
更奇怪的是,朱瞻基離開北京后,并沒有按照既定路線前進(jìn),而是直奔南京,但在離開南京之前,南京城里就有人傳言"仁宗上賓"。
當(dāng)時北京還沒有發(fā)喪,也沒有現(xiàn)代化的通訊工具,南京的傳言從何而來?
還有一個細(xì)節(jié):隨侍朱高熾的宦官海濤,恰好是朱瞻基的親信, 朱高熾死的那天,海濤就在現(xiàn)場,事后,朱瞻基在回京路上等到了海濤,兩人在路上碰面后一起回的北京。
所有這些細(xì)節(jié)連在一起,讓人不得不懷疑:朱高熾的死,是不是太巧合了?
部分史學(xué)家經(jīng)過考證后認(rèn)為:朱高熾很可能是被朱瞻基害死的,動機很簡單:朱瞻基不同意遷都南京,而朱高熾意志堅決,父子倆在這個問題上完全對立。
如果朱高熾真的遷都成功,朱瞻基從小建立的政治基礎(chǔ)就全部白費了。
當(dāng)然,也有史學(xué)家認(rèn)為朱高熾死于心臟病,畢竟朱高熾身材肥胖,又有足疾,確實容易猝死,但不管怎么說,朱高熾的死實在太突然、太巧合了。
——《肆》——
宣德新政的真相
六月二十七日,朱瞻基在北京正式登基,改元宣德,第一件事,就是徹底否定父親的遷都計劃, 朱瞻基明確宣布:北京仍然是首都,南京恢復(fù)陪都地位。
這個決定,完全符合朱瞻基的利益。
第二件事,是處理朱高煦的威脅,朱高煦聽說朱高熾死了,以為機會來了,他本來想在朱瞻基回京的路上設(shè)伏,把這個侄子殺掉,然后自立為帝。
但行動太匆忙,沒成功。
宣德元年八月,朱高煦正式造反,朱瞻基的反應(yīng)出人意料:親自領(lǐng)兵征討, 這個決定讓所有人都震驚,皇帝御駕親征,在明朝歷史上極為罕見。
但朱瞻基就是要這樣做,他要向所有人證明:自己不是軟柿子。
仗打得很順利,朱瞻基的軍隊包圍了樂安城,朱高煦很快就投降了,朱瞻基把朱高煦父子廢為庶人,關(guān)在西安門內(nèi)的逍遙城。
宣德四年,朱瞻基去看望這個被關(guān)押的叔叔。
朱高煦突然伸腳,把朱瞻基絆倒了,朱瞻基當(dāng)場暴怒,命令用三百斤重的銅缸扣住朱高煦,然后用火燒烤銅缸, 朱高煦活活被烤死。
這就是標(biāo)題中"燒死"的由來,朱瞻基的這個舉動,徹底暴露了他內(nèi)心的狠毒。
不管朱高煦之前做了什么,他畢竟是朱瞻基的親叔叔,用這種殘忍的方式殺死親人,說明朱瞻基為了權(quán)力,什么都做得出來。
如果朱瞻基連親叔叔都能這樣對待,對付親生父親又有什么不可能?
宣德十年正月,朱瞻基突然去世,年僅38歲。
他的死因同樣成謎,有人說是操勞過度,有人說是縱欲過度,還有人說是被人毒死,朱瞻基死后,把皇位傳給了9歲的兒子朱祁鎮(zhèn)。
明朝從此進(jìn)入幼主當(dāng)政的時代,國力開始走下坡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