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中山南朗街道橫門小學的校園在別具一格的古詩韻律操中像被按下 “活力鍵”,音樂伴奏下,同學們舉手投足間盡顯詩詞韻味與運動活力;下午課休時間,東區朗晴小學瞬間躍動起來,學生們涌向操場,跳繩、摸高、轉呼啦圈,躍動的身影仿若校園里跳動的音符。
自 2020 年起,中山市教育和體育局圍繞 “五育并舉”,深化體教融合,鼓勵學校差異化發展體育項目、支持學生個性化體育發展,經三年探索,形成全國首創、體系成熟的 “天天動起來” 學生鍛煉模式,覆蓋全市約 70 萬中小幼學生,獲國家體育總局體科所肯定。今年 3 月相關實施方案印發后,校園再次掀起體育熱潮。
中山市中小學生“天天動起來”。
首創“天天動起來”學生鍛煉模式
今年秋季學期全面實施每天1節體育課
2022 年 7 月,中山出臺《中山市中小學生 “天天動起來” 校園體育活動實施方案》,規范利用課間碎片化時間,每天統一安排 25-30 分鐘大課間體育活動,無體育課當天組織 40 分鐘體育鍛煉,保證每天校內外各一小時體育活動,還要求學校創新形式、豐富內容、改革評價模式,構建校園體育新局面。
2021 年至今,中山各校依托師資與特色體育項目,在考量運動安全前提下,利用課室、走廊等開展 “室內操”,突破空間限制。還出現 “課桌操”“心理操” 等多樣室內創意操,讓學生運動不局限于操場。
“天天動起來” 模式還延伸至家庭、社區。中山港社區 “港 BA” 籃球賽上,籃球小將活力滿滿;東區新鰲嶺社區暑期體育周,孩子們參與多樣課程提升素養。2023 年推出的 “學校放假,社區開學” 公益活動,覆蓋 23 個鎮街 40 余個項目,很受家庭歡迎。
今年 3 月印發的相關方案要求,2025 年春季起普遍開展 “校園陽光體育活動”,落實每天校園體育 2 小時,推進每天 1 節體育課,2025 年秋季全面實施。
中山學校開展體藝節。
“云運動”每年吸引超200萬人次打卡
學生體質健康優良率三年躍至60%
為助力學生利用 “碎片” 時間運動,中山聚焦時空拓展與體教延伸,首創 “天天動起來” 全周期模式,建成全國首個 “云運動” 線上平臺,年吸引超 200 萬人次 “云打卡”,提升運動主動性。同時首創 “全科體育” 教學模式,25 所學校試點主題式教學,借 “運動火炬” 和 “知識卡片” 聯結學科,實現跨學科融合。
校外線上鍛煉計劃設周運動達人榜等,年超 40 萬人參與,形成比學趕超氛圍,助學生養成運動習慣。
該模式成效斐然:學生體質健康優良率從 2019 年的 29% 升至 2022 年的 60%,提前達標;近視率下降約 5.6%,超國家目標。有心理問題傾向學生的干預次數降幅超 80%,心理健康顯著提升。此外,運動人數增多,天賦學生凸顯,2022 年體育賽事斬獲 45 金 83 銀 100 銅,刷新多項紀錄。
通過“天天動起來”學生體育鍛煉模式,經常參加運動的人數明顯增加。
微評
織密“天天動起來”運動鏈!讓學生運動無處不在
在中山的校園,上午八點半已響起古詩韻律操的節拍,下午四點又回蕩跳繩擊地的鼓點。從橫門小學的詩意晨練,到朗晴小學的活力課間,再到全市“天天動起來”的云端打卡,運動不再局限于40分鐘體育課。
過去,場地、師資、安全是學生鍛煉的三大難題。中山的破解之道是,用“碎片時間”換“整塊健康”,把走廊、教室、客廳都變成微型操場;“云運動”平臺讓校外鍛煉有記錄、有榜單;“學校放假、社區開學”又把假期空檔補成公益賽場。一條從校內到校外、從學期到假期的全周期運動鏈,在中山織成閉環。
如今,在中山校園里,跳繩聲與古詩韻同頻,“云打卡”與家門口的社區公益體育課共振,“天天動起來”不僅把操場搬進每個孩子的童年,也把健康、快樂寫進孩子們成長的每一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