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市場監管局行政處罰決定書。公告/圖)
一款抑制胃酸的原料藥被壟斷后,價格上漲約30倍。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披露了三硅酸鎂原料藥壟斷案件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山東一家醫藥經銷企業被罰沒3765萬元,另外還有4家企業因為提供虛假材料,各被處罰20萬元。
2014年之前,三硅酸鎂原料藥價格大約是17元/千克。2014年起,三硅酸鎂原料藥逐漸被一家企業壟斷,價格立即上漲至約40元/千克,此后價格不斷上漲。2018年和2019年,三硅酸鎂原料藥的市場最高價格是被壟斷前的約30倍。
2025年7月22日,一家具備三硅酸鎂原料藥生產資質的企業聯系人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現在三硅酸鎂原料藥波動價格不大,按噸采購的話,大概在40元/千克,按千克采購的話,價格就不太一樣。三硅酸鎂原料藥主要是用來做復方氫氧化鋁片以及其他的抑制胃酸的胃藥,這些胃藥價格相對較低。幾年前,相關市場監管部門到公司調研過三硅酸鎂原料藥的情況,我們實事求是地匯報。原料藥市場壟斷會把整個產業鏈搞亂,反壟斷調查是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好事。”
前述企業聯系人表示,三硅酸鎂原料藥是一個工業品,市場需求在減少,主要原因是現在下游制劑企業不太好做,根本原因可能是人們更注重飲食健康、加強鍛煉、健康意識提高、胃病及相關疾病的減少。現在,市場不好做。當然,從人民健康的角度來說,這是好事。
濰坊中源被罰3765萬元
濰坊中源醫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濰坊中源”)是一家醫藥經銷企業,成立于2003年,股東為3名個人。
三硅酸鎂是一種白色粉末狀原料藥,用于生產多種藥品制劑,可中和胃內多余的胃酸而起到抑制胃酸的作用。
以三硅酸鎂為原料藥的制劑主要有復方氫氧化鋁片、蓋胃平片、復方三嗪蘆丁片、維U顛茄鋁鎂片、復方猴頭顆粒等。這些藥品大多屬于胃酸用藥。
行政處罰決定書稱,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濰坊中源濫用三硅酸鎂原料藥銷售市場的支配地位,形成價格壟斷,排除限制市場競爭,損害制劑企業、患者和社會公共利益。
涉案期間,實際上國內有4家企業具備三硅酸鎂原料藥的生產資質,分別為上海青平藥業、河北利鑫制藥、亞寶藥業(7.100,0.40,5.97%)、三門峽賽諾維制藥。
但是,后3家企業中,河北利鑫制藥因環保問題而搬遷廠房,于2016年停產;亞寶藥業的三硅酸鎂原料藥主要為自產自用;三門峽賽諾維制藥取得生產資質以來未批量生產。
因此,涉案期間,國內三硅酸鎂原料藥的主要供應方開始時有2家(上海青平藥業和河北利鑫制藥);隨著河北利鑫制藥2016年停產,三硅酸鎂原料藥供應方實際上只剩下1家,即上海青平藥業。
濰坊中源包銷上海青平藥業的三硅酸鎂原料藥,另外通過自行采購和醫藥經銷企業代為采購銷售,控制河北利鑫制藥生產的三硅酸鎂原料藥,從而控制了國內三硅酸鎂原料藥銷售市場的貨源。
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通過上述方式,濰坊中源在國內的三硅酸鎂原料藥市場份額從74%提升逐步至99%,具備市場支配地位。
三硅酸鎂原料藥被壟斷后,價格開始不斷上漲。
2014年之前,三硅酸鎂原料藥價格一直非常穩定。制劑企業采購三硅酸鎂原料藥的價格約為17元/千克,最高約為22元/千克。
2014年濰坊中源與上海青平藥業簽訂包銷協議之后,三硅酸鎂原料藥銷售價格立即上漲至約40元/千克,且逐年上漲。2014年1月—2019年9月,濰坊中源銷售三硅酸鎂原料藥均價是包銷前的2.7—15.7倍,最高價是包銷前的3.1—27.3倍。
三硅酸鎂原料藥被壟斷以及價格被不斷抬高后,部分制劑企業因原料藥價格太高而無法承受,最終被迫停產。
山東省市場監管局認為,濰坊中源不斷提高三硅酸鎂原料藥銷售價格,2018年、2019年市場最高價格是包銷前的約30倍,原料藥成本的大幅上漲增加了制劑企業的成本,壓縮了利潤空間,甚至導致部分制劑生產企業退出相關制劑市場。
山東省市場監管局對濰坊中源沒收違法所得1589.41萬元,并處該公司2018年實際銷售額7%的罰款2175.81萬元,合計罰沒款為3765.22萬元。
4家企業提交虛假材料各被罰20萬元
山東省市場監管局還對4家企業各處罰20萬元,分別是濰坊金凱盛醫藥、濰坊龍海誠醫藥、重慶明波醫藥、上海青平藥業。
以濰坊金凱盛醫藥為例,在對濰坊中源壟斷行為調查過程中,山東省市場監管局要求濰坊金凱盛醫藥提交向濰坊中源返還三硅酸鎂原料藥經營收入或利潤的相關材料。
2020年10月10日,濰坊金凱盛醫藥提交材料稱,其與濰坊中源的業務往來是正常的,未額外支付其他任何款項。
同年10月20日,濰坊金凱盛醫藥再提交材料稱,其自2014年起經營三硅酸鎂原料藥,是濰坊中源介紹的業務,濰坊中源未提供采購款,是其自行購買,銷售所產生的利潤均用于當事人的正常經營,如藥品購進、儲存、運輸、人工、管理費用等。
不過,在山東省市場監管局對濰坊金凱盛醫藥下發行政處罰告知書后,濰坊金凱盛醫藥提出了聽證申請。在聽證會上,濰坊金凱盛醫藥推翻了之前提交的兩份證據材料,承認三硅酸鎂原料藥銷售收入已返還給濰坊中源。
山東省市場監管局認為,濰坊金凱盛醫藥蔑視國家法律權威,不履行配合調查義務,提交虛假證據,造成執法資源的浪費,影響了行政執法工作正常開展。
其他3家企業均存在類似行為。
于是,山東省市場監管局對上述4家企業各處罰20萬元。
原料藥企業少往往是形成價格壟斷的重要條件之一。現在,具有三硅酸鎂原料藥資質的企業已經有8家。
記者查詢國家藥監局數據庫發現,除了之前4家具有三硅酸鎂原料藥資質的企業,還有4家企業具備三硅酸鎂原料藥生產和進口資質,分別為白云山(26.940,-0.01,-0.04%)東泰商丘藥業有限公司、石家莊五岳制藥廠、廣州市桐暉藥業有限公司(進口)、襄汾縣輝瑞制藥有限公司。(來源:中國經營報微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