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太原市迎澤區(qū)雙東小學二年四班的同學們在家長與老師的帶領下,走進山西科技館,通過沉浸式體驗與互動實踐,開啟了一場寓教于樂的科學探秘之旅。
童趣探索:科技館化身“第二課堂”
孩子們一踏入科技館便被“科技樂園”展區(qū)吸引。在專為低齡兒童設計的“探索與發(fā)現” 展區(qū),大家化身小小科學家:有的圍繞“水流發(fā)電”裝置,他們爭相轉動手柄,看著燈泡隨水流亮起,驚嘆著“我讓電跑起來啦”;在“聲音的旅行”展臺,孩子們通過傳聲筒“隔空對話”,驚嘆于聲音的奇妙傳遞;模擬太空艙內,戴上VR眼鏡的孩子們體驗失重感,歡呼聲此起彼伏。
“宇宙展廳的星空太震撼了!”在講解員的引領下,穿過穹頂劇場,當北斗七星、獵戶座等星座在頭頂璀璨亮起時,孩子們紛紛仰頭比劃、辨認星座,熱烈討論起從書本中學到的天文知識。而在機器人互動區(qū),會投籃的機械臂與能跳舞的機器人引發(fā)陣陣喝彩,不少孩子主動挑戰(zhàn)“人機投籃賽”,輸了也笑得格外開心。
問題驅動:在追問中解鎖科學密碼
活動前孩子們準備了“問題小本子”,邊參觀邊記錄疑問:“鏡子為什么能變出多個我?”“機器人如何聽懂人類指令?”面對層出不窮的“十萬個為什么”,科技館講解員與帶隊老師以生動比喻和簡單實驗耐心解答。
家校共贊:科學種子悄然萌芽
參觀之后,不少同學還互相分享著自己的“新發(fā)現”。“這樣的實踐比課堂更鮮活!”學生杜承陽的媽媽感慨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問,科學思維就這樣一點點被點燃,這才是暑假該有的模樣。”
從水流發(fā)電到星空探秘,從機器人對話到鏡面成像實驗,這場科學之旅不僅為孩子們的暑假添彩,更讓“探索未知”的種子在童心中生根發(fā)芽。
(責編 張敏 通訊員 郭秀芳 助編 張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