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網·甲秀新聞訊 “中國心學不是空洞的、空泛的,它講究一種面向現(xiàn)實民生的關切。”
7月23日,由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指導、貴陽孔學堂文化傳播中心主辦的貴陽孔學堂2025避暑季研修活動“中國心學與世界”中德哲學對話在貴陽孔學堂開幕。武漢大學國學院名譽院長、教授、孔學堂學術委員會名譽主席郭齊勇在開幕式上說,中國心學有著清晰的學術脈絡,對東亞乃至世界文化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心學里的很多精神資源,仍然可以被當代中國人與各國人民吸收。
他說,相較于十年前孔學堂成立之初的“稚嫩”,現(xiàn)在孔學堂積極主動地聯(lián)合國內外的學術機構、學術團體,尤其是與多家機構聯(lián)合發(fā)起的“中國心學與世界”學術聯(lián)盟,這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隨著孔學堂運行體制機制的不斷發(fā)展完善,它的主體性、開放性、多元性在當初的設計理念中也逐步得到落實。
在郭齊勇眼中,“中國心學與世界”學術聯(lián)盟成立一年以來,孔學堂和孔學堂高研院做了很多重要的工作。其中,《民藏》編纂工程已成為國家“十四五”重大文化工程、國家重點出版項目。尤其是孔學堂已經或即將開展的一些文化活化和實踐,把市民朋友們帶動起來,把中國的心學資源與儒家智慧在民間、大眾演繹出來、普及開來,這也是中國心學的題中應有之義。
“我們要尋求一種‘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境界。”郭齊勇認為,中西哲學都有自己的學術脈絡,二者之間的匯通比較,既要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開展,也要有歷史的眼光,既要看到西方“精神”概念背后的西方傳統(tǒng),也要看到中國心學背后的中國傳統(tǒng)。
記者 李奕璇/文 梁超/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