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印尼和日本成了特朗普最新的交易對手,這三個鄰國居然各自簽下了與美國的新貿易協議。
更令人感到詫異的是,日本,這個一向在貿易上講究面子的國家,竟然在特朗普的極限施壓下妥協了?
特朗普手上的武器是“要么零關稅、要么滾蛋”的態度,而這讓菲律賓顯然招架不住,按照協議,菲律賓對美支付了19%的關稅,換來美國承諾實行零關稅政策。
這聽起來像是特朗普重拳出擊、贏了面子又贏了里子,但別急著拍手叫好,菲律賓的選擇不過是從其他貿易伙伴嘴里奪得了一口喘氣空間,自己卻將關鍵經濟命脈捆綁在了美國一邊。
這么一來,美國的控制力幾乎就嵌進了菲律賓的骨頭里,能不能喘過這口氣,未來還得看天,另一方面,有人問,為什么菲律賓會這么急著簽這筆協議?不用深扒,看看最近的東南亞局勢和區域經濟競爭,菲律賓的緊張感肉眼可見。
它不能賭得起,不能等,只能妥協,而特朗普,顯然比誰都清楚這一點,接著看印尼,特朗普居然讓印尼掏出了19%的關稅,這在全球都屬史無前例的“狠價”,還成功簽下了500億采購協議,包含50架波音飛機,一個字:狠。
而印尼這邊,換了能源與農產品出口的通道,怎么想都像是在急于疏散內部積壓的經濟壓力,事情讓人毛骨悚然的是,協議透露了特朗普的套路:他根本不是單純為了關稅數字或短期利益,而是瞄準了產業布局。
從波音飛機到農產品出口,這些協議直接用實際行動鉗住了印尼未來十幾年的核心進出口命脈,印尼看似賠了錢,卻不得不背負這些協議條款深遠的無形壓力,為什么印尼點了頭?這場冒險可能跟地緣政治的因素脫不開關系。
印尼無法逃避與“超級大國”打交道的必然性,一邊是中國加速推動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另一邊是美國伸出的“命令之手”,印尼的賭注只有有限選擇,接下來,輪到最讓人瞠目結舌的部分,日本的妥協。
總以為,在全球主要經濟國家中,日本應該算得上經得起幾輪硬戰的角色吧?結果,不怕讓人大跌眼鏡,日本政府居然答應了特朗普15%的“友情關稅價格”,還要向美國追加5500億美元的投資,這一切聽起來匪夷所思。
要下臺的壓力、經濟增長的毛病、還有在國會里斗得一片血腥的選舉……這些都可能是日本低頭的潛在解釋,但問題的核心,恐怕在于這場交易桌上,特朗普把日本來到拖到了他的邏輯里:你不答應,后果我不說,你自己猜。
日本此前極力反抗高額關稅政策,石破茂政府甚至以多方協議合縱連橫的方式試圖給特朗普上一課,但最終還是全球政治的現實拍在臉上,特朗普干脆用極限施壓,讓日本選擇一個“能活下去”的方式,妥協就成了必然。
至于特朗普的得意顯而易見,他大張旗鼓地炫耀這次與日本的協議,拍拍胸脯說這一筆“漂亮的投資”未來將為美國帶來數十萬個工作崗位,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早前預測,特朗普實施的減稅政策和財政刺激計劃會導致未來10年國內財政赤字增加超過24萬億元人民幣。
財政壓力顯然已經并且持續滲透在特朗普的每一步動作里,中國早已通過拋售美債開始踩緊特朗普的痛點,特朗普顯然意識到單純在中美貿易上較勁不是一個明智的辦法,他需要更多籌碼,而且要盡快找到一些經濟妥協型國家來彌補財政失衡。
這也就是為什么菲律賓、印尼和日本這三個鄰國會被迅速“推上牌桌”的原因:看準的就是它們都無法全盤抗爭的腰板,相比于這三個鄰國態度上的無奈,中國的沉著和謹慎則顯得極具存在感,特朗普雖然不斷在多個領域試圖向中國施壓。
但是中國在核心利益問題上根本沒有絲毫動搖,特別是在關鍵能源與資源問題上,而且,特朗普這次“炫耀”的三方協議,表面上是討到一些短期好處,但從本質上看,卻并不能“解決問題”:菲律賓和印尼不過是短暫的利益捆綁,日本的投資顯然也是立足自保的姿態。
大家心里有數:所有這些,靠得住一時,靠不得一世,再看看特朗普手里剩下的牌,中國并沒有被迫退讓的跡象,早前中美第三輪貿易談判雖然提上日程,但可以預見,中國會堅持底線,一些重大議題,比如對俄羅斯和伊朗的原油進口問題,中國持續展現出強硬立場。
這場談判的主導權哪怕不在中國手里,也絕不會完全按照特朗普的劇本走,特朗普對中國的潛在對抗以及對東亞近鄰的連環攻勢,表面看是對全球貿易規則的一種重新塑造。
但不可忽略,美國自身的不穩定性卻像一顆埋在高調外交營銷里的“秘密炸彈”,未來經濟的現實恐怕會告訴我們,這種交易背后,贏家是否真的能夠永遠高枕無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