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萬俄軍在戰略要塞附近集結,準備發動俄烏沖突的決定性戰役。但就在這個時候,基輔當局突然“后院失火”,大批民眾走上街頭抗議,烏克蘭媒體發表抨擊澤連斯基的文章,甚至他的總統官邸也被包圍,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澤連斯基距離下臺很近了?
種種跡象表明,俄烏沖突已經來到了決戰階段。在正面戰場,俄軍在近72小時取得了關鍵性突破,攻入了紅軍城東北部的羅金斯克耶南郊,已經形成了對這個戰略要地的三面包圍。俄媒透露,俄軍在紅軍城方向集結了16萬大軍,而烏軍曾有15個旅的部隊進行防御,但隨著北部戰線吃緊,基輔當局選擇分兵防御,目前城內只剩2個旅的兵力。意識到情況不妙,特朗普給俄羅斯劃下50天期限,要求俄烏必須達成和平協議,否則對俄加稅100%。英國則啟動“50天援烏計劃”,想要盡可能簡化程序,加快給烏克蘭援助武器。
但就在這個時候,基輔當局“后院失火”,國內爆發多場反對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抗議,甚至總統府也被人包圍。出現這種情況,起因是澤連斯基簽署一項削弱反腐機構“獨立性”的法律,由總統任命的總檢察長接手國家反腐局(NABU)和特別反腐檢察署(SAPO)的權限。然而,從“烏克蘭橙色革命”后,NABU和SAPO都成為西方直接控制的機構。換而言之,澤連斯基想要廢掉西方管控他的“把手”,從而脫離控制。然而,當年西方能在背后操盤組織,引發“烏克蘭橙色革命”,現在自然能用同樣的手段挑唆烏克蘭人針對澤連斯基。
值得一提的是,NABU和SAPO的情況,與日本的東京地方地檢署很像,都被認為是直接隸屬西方的機構。而在2023年12月,日本就曝出了“黑金事件”,給執政的自民黨造成極大的沖擊,不僅黨內主要派系幾乎都解散,時任首相岸田文雄的支持率也一路暴跌,最終選擇了辭職。實際上,“黑金事件”一開始只涉及自民黨的安倍派和二階派,但東京地檢直接把調查范圍擴大到整個自民黨,進而讓東京政壇“天翻地覆”。而在近日的日本參議院選舉中,自民黨和公明黨的執政聯盟更是失去了多數派地位,接任岸田的石破茂也準備在8月辭職。不過,“黑金事件”在日本其實是公開的秘密,但之前不查,2023年底才查,正好是日本選擇加息的時候。因此,東京地檢的做法,被認為是美國對日本的“敲打”。
澤連斯基作為“西方代理人”,自然很清楚“美國的能源”,為什么他還要對NABU和SAPO出手?有分析認為,澤連斯基其實是進行“最后一搏”,因為他要被特朗普換掉了。此前,美國知名調查記者西摩-赫什就透露,特朗普已經決定換掉澤連斯基。而在近日,NABU突然對兩起案件展開調查,第一件是烏克蘭副總理切爾尼紹夫涉及的建筑產業“腐敗案”;第二件是烏克蘭價值數億美元的無人機采購,有多名基輔當局高官涉嫌在這個過程中“貪污腐敗”。這兩起案件如果繼續查下去,澤連斯基都會被卷入其中。與“黑金事件”類似,“貪腐”在烏克蘭也是人盡皆知的情況,但現在才開始查,進一步證明美國要換掉澤連斯基。
不過,澤連斯基嚴格意義上是“美國民主黨的代理人”,當年的“顏色革命”也是民主黨一手主導的。而在近日,特朗普政府突然對民主黨的“幕后主導者”、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發起調查,拉開了美國“政壇決戰”的序幕。因此,澤連斯基此時對NABU和SAPO出手,就是通過“把事情鬧大”,告訴民主黨“你不能眼珠子看著我被特朗普換掉”。這也意味著,基輔當局這場“內部風波”,只是一個開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