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叫做“寧當雞頭,不當鳳尾”,意思就是,寧愿在小環境中擔任主導角色,也不愿意在大的環境中處于從屬地位。
而這樣就往往是強調對自主權和自我價值的追求,有些人就會擔心,如果和一群精英人士在一起,就會跟不上他們的思維想法,還有可能影響自尊心和自信心。
圖片來源于網絡
就在當下的這種教育學習環境,有些學生想做“雞頭”,還有些學生愿意當“鳳尾”也不愿意當“雞頭”。
不僅是學生有這方面的想法,有些家長甚至也有這種想法,現如今有許多學生教育以及社會壓力原因,從而導致學生以及家長的壓力之大。
圖片來源于網絡
因為這個問題我相信對于每個家庭來說都是重中之重,這種教育問題,有很多家長都會從學前教育開始替孩子鋪路。
從買學區房開始,就想著要比別人家的孩子更好入學,再后來到那些重點小學甚至還想進重點班級,認為每一步都是至關重要的。
圖片來源于網絡
到了義務教育階段,一般是不會有重點班和普通班的,但是當學生進入高中后,學校為了更好地培養優秀學生,以及保證學習進度的同步。
一般會根據學生的考試入學成績以及排名進行分班,將學霸安排到一個班進行重點培養,那么這時。
圖片來源于網絡
就有一些學習成績在重點班以及普通班臨界點的同學會糾結,不知道是去重點班排后面還是在普通班名列前茅。
但深思熟慮,這項選擇就像是蝴蝶效應一樣,隨時有可能改變我們的人生軌跡,更甚于是未來大學以及以后的一個人生走向。
圖片來源于網絡
而在選擇上遇到的問題,在我們身邊也是有許多案例的,一名王姓女子的兒子,中考以優異的成績順利地考進了市重點高中普通班。
然而不到一個學期,原本活潑開朗的少年竟變得沉默寡言,甚至一度出現了抑郁傾向,但是轉學到普通高中重點班后。
圖片來源于網絡
他重新煥發活力,也漸漸地開始笑了,這樣的事情不僅僅只有這一件,甚至每年高考過后分班的時候都會出現這種情況。
真正的錄取通知書發放到學生手里的時候,學生都會遇到這種問題,不過家長們反而會覺得要去就去好的重點班。
圖片來源于網絡
可是如果孩子真的進入重點班沒有跟上學習進度又怎么辦呢,變得郁郁寡歡怎么辦呢,這個影響就比我們想象的要嚴重了。
就像上面王女士的兒子一樣,進了重點班,如果沒有跟上進度,學習壓力太大了怎么辦,那豈不是更加的無心學習了。
圖片來源于網絡
重點高中的教學節奏是快的的,競爭也是很殘酷的,一位班主任坦言道,重點高中上課節奏快,老師都按學霸的速度講。
哪怕普通班的同學跟不上也沒辦法,老師特意為了你去減慢速度的,反而會覺得你耽誤了好學生的進度。
圖片來源于網絡
那這種教學方式造就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現象,哪怕是城市最強高中,一本上線率也很難超過96%。
因為它并不能保證到每個學生都懂得這個知識了,只會管好學生是否聽進去學進去了,導致有些“鳳尾”是跟不上的。
圖片來源于網絡
但是當“雞頭”對于那些交界線水平的學生來說,確實是百益而無一害的,與高壓下的
“鳳尾”是不一樣的。
雖然分數要求沒那么高,排名在全校并沒有那么高,但是老師們卻比“鳳頭”們的老師有耐心,甚至老師不會是只管排名靠前的學生的。
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種關心程度,是會讓那些學生們重拾自信,并且再次重新拾起對學習的熱愛的,當“雞頭”其實也是會有很多優勢的。
首當其沖的就是老師們的關注度變高了,有足夠的精力照顧不同水平的學生,也會經常提問讓后排學生進行回答。
其次就是教學節奏不會為了跟進前幾名來加快進度,也更重視基礎的穩固,最后就是,這個位置既不會壓力那么大,又不會像在最后一樣心理壓力大。
教育心理學中有一個“皮格馬利翁效應”,就是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
圖片來源于網絡
普通高中的教師往往對學生有更積極的期望,知道這些學生并不差而是只要努力就可以所得更好,所以這種正向的激勵以及良好的反饋,可以讓“雞頭”們不斷突破自我。
但是要做出這樣選擇與努力的,不只有學生自己和老師的幫助,一定必不可少的還有家長們的支持。
圖片來源于網絡
有許多家長總是執著于名校光環,覺得孩子進了好學校,重點班,就是好的了,卻忽視了孩子的實際承受能力,學習壓力是否大,學習進度是否能跟得上。
一位教育專家提醒:“家長首先應該看的是孩子的情況,比如數學能考年級前三分之一,英語是否及格,其他科目是否偏科。
圖片來源于網絡
就好像買鞋一樣,有的人只考慮是否是大牌,外在是否可好看,完全不考慮鞋子穿上是否合腳。
如果孩子穿著難受,也沒辦法扔掉,那就只能一直穿著更甚至于把腳磨破。
圖片來源于網絡
再或者就是性格膽小的,容易受打擊的,更要考慮環境因素,如果因為擇校失誤,那么耽誤的不僅是學習,還有可能是壓力太大帶來的心理創傷。
所以這個時候建議家長設立一個觀察期,可以在剛進入班級時,多和孩子聊聊學校的事情,比如發生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又或者是否交到了新朋友。
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果孩子一旦發現異常,不管是學習壓力大還是別的因素,一定要及時的進行幫助,不要等到后來再發現,那么到時將為時已晚。
這就是環境因素帶來的影響,畢竟環境的上限就決定了努力的上限,不然當時為什么會出現“孟母三遷”這個典故呢。
圖片來源于網絡
“雞頭”和“鳳尾”,本質上差的從來不是兩個人的區別,更多的是環境,而這個也不僅適用于學生們的分班。
對于成年人來說,也是一種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