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態綠色高地到投資興業寶地,成都縣市新城正迎來高質量發展的“環保引擎”。近日,市生態環境局發布《深化“五個服務”助推縣市新城高質量發展工作措施》(以下簡稱《工作措施》),以21條實打實的舉措,為八縣(市)向“八小龍”躍升注入生態環保力量。
這份聚焦“優園區、興產業、美生態、活文旅、增活力”的《工作措施》,不走“老路子”——既盯著當下發展的“堵點”,也瞄準長遠升級的“支點”,從生態環境角度破解縣市新城發展要素瓶頸,推動縣市新城在園區能級、產業發展、生態環境質量、環境承載力等方面穩步提升。
No.01
優園區:
給產業發展“騰空間、強監督”
想讓產業園區更具競爭力?生態環境部門直接“開綠燈”!一方面,跟蹤評估和動態更新縣市新城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優化產業園區規劃環評,給縣市新城產業發展預留充足“生長空間”;另一方面,支持重點特色園區提質發展,推動化工園區“一擴兩新”,支持新能源電池、生物制造等特色基地建設,還為重點園區裝上“智慧大腦”,污染源動態排放、精準溯源一鍵搞定,助力園區“智”變升級。
No.02
興產業:
傳統與新興產業“雙向奔赴”
不管是白酒、糧油、綠色食品等傳統特色優勢產業,還是家具制造、智能裝備制造、陶瓷等產業加速轉型升級,環保服務都“精準滴灌”!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出臺《推動成都市生態環保產業發展實施意見》,支持縣市新城綠色新興產業崛起;建立縣市新城重點招商項目服務清單,讓優質項目“引得進、落得快”;遴選更多縣市新城綠色低碳先進適用技術工藝、加快科技創新平臺基地建設,推動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為產業發展插上“綠色翅膀”。
No.03
美生態:
把“生態顏值”變成“發展價值”
支持縣市新城打造試點示范,鼓勵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開展美麗四川建設先行試點等。支持建設美麗河湖,推進治水、護水、興水工程,用“釀美酒的標準”,讓“天府好水”既能滋養生態,也能成為文旅招牌;設立市級美麗鄉村獎補資金,支持開展整縣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積極探索各美其美的建設模式和路徑;支持縣市新城積極創建市級近零碳排放場景,積極開發“碳惠天府”機制碳減排和碳匯項目。讓生態不僅能“看”,還能“變現”。
No.04
活文旅:
讓生態“流量”變文旅“留量”
積極探索生態高顏值轉化經濟高價值,全方位展現縣市新城生態高顏值,成都市生態環境局聯動相關部門推出一批生態文化特色旅游精品線路。打造生物多樣性優先保護區,擦亮“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品牌;打造發布一批“最美環境健康旅游目的地”,通過環境健康助力文旅發展,還探索建立景區空氣質量發布機制,讓游客既能“打卡”好風景,又能“暢享”好空氣,用生態監測為文旅發展“賦能加分”。
No.05
增活力:
環保服務“送上門、接地氣”
為了讓政策不“懸空”,一系列“暖心操作”安排上!優化服務機制,制定縣市新城產業園區差異化環保指引和日常管理技術服務手冊。支持總量指標跨區域調劑,盤活環境要素資源,助力項目落地。通過擴權賦能發展,對上爭取化工、集成電路等主導產業園區規劃環評省級審查權限全部下放,對下差異化授權環保審批事項清單,實現環評審批就近辦理。強化資金支持,指導縣市新城包裝申報項目,爭取融資貼息支持。做好能源工程、公服項目等配套設施環保服務保障。
“生態環境部門不僅是監管部門,也是經濟部門、服務部門。”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縣市新城正處于量變積累向質變突破的關鍵時期,市生態環境局將系統部署、統籌推進《工作措施》內容,加快推出小切口、大成效、易兌現的微改革、微創新,為產業園區環保手續辦理、環保設施建設和生態環保產業發展等提供一站式指導服務,從技術到資金、從政策到協調,全方位為縣市新城發展“排憂解難”。當生態優勢真正轉化為發展優勢,成都的“八小龍”或許很快就會讓我們眼前一亮。
來源:成都生態環境
兩訪兩送精準服務,為民便民暖民心
兩訪兩送精準服務,為民便民暖民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