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湖國家濕地公園位于濟南市章丘區,面積約1585公頃,園內動植物資源豐富,有千畝紅蓮、蘆葦蕩,現有高等植物223種,記錄鳥類145種、魚類22種,東方白鸛、青頭潛鴨等珍稀鳥類在此棲息。白云湖濕地在涵養水源、凈化水質、蓄洪防旱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
圖1 整治后的白云湖濕地成為鳥類樂園
2021年9月,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指出山東省濟南市等一些地方濕地生態保護不力問題。濟南市高度重視,堅持“全面保護、科學修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研究制定整改工作方案,壓茬推進整改,加快恢復濕地生態 。
抓好督察反饋問題整治
系統排查,清理清運建筑垃圾。對湖區大堤周邊進行拉網式排查,聘請專業團隊對齊魯名士宮等片區57公頃區域進行重點勘探,全面清查清運濕地內違規傾倒填埋的建筑垃圾,共清理清運建筑垃圾約1.5萬立方米。
圖2 清理濕地內違規傾倒填埋的建筑垃圾并進行生態修復
整治違建,恢復濕地自然生態。針對白云湖濕地公園存在的違規建筑,開展清運整治與生態修復,種植垂柳、黃菖蒲、千屈菜、麥冬等生長快、耐水性好的植物,采取混栽和片栽種植模式,完成生態綠化1.7萬平方米。
圖3 清運整治濕地內違規建筑并進行生態修復
實施生態保護與修復
2021年以來,濟南市累計籌集資金2069萬元,堅持自然恢復為主、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相結合的原則,加大白云湖濕地公園生態保護修復力度。在充分踏勘、座談交流、專家咨詢論證的基礎上,科學確定濕地修復范圍、措施,同時加強鳥類等生物多樣性保護,營造高低不等的樹叢、灌叢、草叢,增加食源性植被,吸引鳥類來此棲息。通過植被恢復、水系連通、動物棲息地修復等措施,完成生態修復38.1公頃,提升了白云湖濕地生態系統的質量和穩定性。2025年,籌集專項資金用于白云湖濕地公園候鳥關鍵棲息地保護監測能力提升。
圖4 修復后的白云湖濕地荷花盛放
健全濕地保護長效機制
濟南市先后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濕地公園建設管理的通知》《濟南市重要濕地和一般濕地認定與管理辦法》《濟南市深化職能部門濕地保護工作的實施方案》等文件,推動行政執法和司法聯動,嚴防濕地公園違法違規建設。持續開展濕地調查監測,編制完成《濟南市省級以上濕地公園水環境質量現狀分析報告》《2022年度濟南市濕地資源調查監測評估報告》《濟南市濕地資源監測評估報告(2023—2024年度)》。持續強化行業管理和屬地管理,壓實各方責任,齊抓共管,堅決防止破壞濕地的違法違規問題發生。
加強濕地科普宣傳
以白云湖國家濕地公園生態環境問題整改為契機,開展全市濕地保護管理培訓,系統宣講濕地法律法規,堅決守護良好生態環境這個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加大濕地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媒介,以及微信公眾號、微博、短視頻平臺等新媒體,廣泛傳播濕地保護知識,提升公眾認知;開展濕地觀鳥、義務植樹、自然教育等活動,讓公眾親身感受濕地的生態價值;建立舉報機制,鼓勵公眾舉報破壞濕地的行為。通過一系列保護宣傳活動,切實提高了濕地周邊居民的生態環保意識,引導公眾關注并參與濕地保護,對周邊亂修亂建、亂排亂放、侵占渠道等違法行為進行實時監督。
圖5 開展濕地科普宣傳等活動
如今,經過綜合整治后的白云湖,翠樹環抱、綠柳成蔭,湖中水草豐美、碧波蕩漾,魚翔淺底、白鷺成群,一派生機盎然的生態景象。
供稿 |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協調局
編輯 | 劉亞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