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2025年的三伏天正式拉開帷幕。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濕度最大、氣壓最低、風速最小的悶熱時段,與過去十年每年持續40天的“超長待機”模式不同,今年伏期總長僅30天,成為自2015年以來的首個“短三伏”。
盡管今年伏期縮短,暑熱威力卻絲毫未減。據國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16日12時,全國已發布高溫預警信息20248條,較去年同期增幅40.31%,較2017年以來歷史同期平均值增幅72.02%。湖北、湖南、江西、廣東等多地體感溫度達45℃以上,局地甚至一度達到了50℃。
持續的高溫高濕環境,正悄然催生健康隱患。除常見的中暑、腹瀉外,“寒包火”的夏季感冒更需警惕。當人體長期處于高溫環境之下,水分通過汗腺大量流失,若不能及時補充水分,容易使火毒在體內蓄積;同時人們還喜歡吃燒烤、喝啤酒,這些都會導致內熱加劇。體內有“熱”,又處在高溫的天氣,全身毛孔會呈現張開的狀態,這時過度貪涼,如猛吹空調或進食冷飲,會使體內積熱受到外邪侵襲,從而形成“寒包火”型感冒。
若不慎患上夏季“寒包火”型感冒,宜清內熱、解表邪,應及時對癥用藥。很多人家中常備的感冒藥連花清瘟,其以清熱與解表藥物配伍,治療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可實現“表里雙解”,通過發汗、清肺泄熱、下排毒火三個途徑清內熱、解表邪,緩解發熱、咽痛、咳嗽、肌肉酸痛、乏力等不適癥狀。此外,連花清瘟組方里含有的廣藿香,可以芳香化濕、固護脾胃,對夏季感冒較為對癥;紅景天扶補正氣、調節免疫,促進機體康復,增強免疫力,做到“祛邪不傷正,扶正不留邪”。
科學應對三伏天,需從環境調節與自我防護雙管齊下。室內空調溫度建議保持在26℃-28℃,避免冷風直吹頸背部;飲食宜清淡,多攝入薏米、綠豆、苦瓜等清熱利濕食材,減少油膩辛辣刺激;多喝溫開水,少食雪糕、冰激凌等冷飲;外出盡量避開10-16點高溫時段,備好防曬用品及含電解質的飲品;運動方面應選擇舒緩一些的運動方式,不要盲目“夏練三伏”,防止出汗過多,耗氣傷津;外出歸來大量出汗后,切忌立即沖涼水澡。另一方面,三伏天也是“冬病夏治”的黃金時期,可以通過科學貼敷三伏貼、艾灸、食療、泡腳等調理方式,防治哮喘、腹瀉、關節疼痛等冬季易發疾病。
伏天養生重在順應自然規律。正如古人設立“伏日”的初衷——“伏者,隱伏避盛暑也”,在陽氣最盛的30天里,合理調節起居、科學備藥防病,方能安然度過這段“上蒸下煮”的時光。(來源:中華網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