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貴州頻道
7月16日下午,湖南務工人員張婷在開陽縣政務大廳教育服務窗口拿到女兒入學積分確認單后松了一口氣:“原以為外地娃上學要跑斷腿,沒想到一張表、一個窗口就全辦妥了!”
這暖心的一幕,正是開陽縣讓外來娃上學“不犯愁”的生動寫照。從“一表通辦”精簡手續,到積分制讓入學更公平,再到精細化服務幫孩子融入校園,一系列貼心操作不僅解了外來務工家庭的“心頭病”,更讓不少像張婷這樣的人在開陽真正安下心來:“娃上學順順當當,咱在開陽扎根也更踏實!”
精簡辦事環節 服務群眾零距離
隨遷子女入學曾是許多外來務工家庭的一大難題。2024年以前,開陽縣的外來務工人員為孩子辦理入學,需要分別到派出所、人社局、市場監管局等多個部門開具居住證、社保繳納證明、營業執照等材料,流程繁瑣,往往要耗費數天時間。“去年我老鄉給孩子報名,前后跑了五六趟,最后還差點錯過截止日期。”來自四川的建筑工人李軍回憶說。
開陽縣政務大廳“一表通辦”服務。
今年4月份以來,開陽縣教育局聯合公安、人社、市場監管等部門,推出“一表通辦”服務。家長只需填寫《開陽縣隨遷子女申請入學積分表》,在政務大廳的“隨遷子女入學專窗”提交,工作人員就會通過內部系統調取數據并聯審核。
縮短辦事時間,讓群眾可感可及。中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開陽基地)的電工張大海僅用20分鐘就辦完了所有手續:“工作人員還主動幫我核對了社保繳納記錄,告訴我可以再加6分,真是太貼心了!”
量化積分管理 做到入學更公平
如何確保入學機會公平?開陽縣創新推出積分制管理辦法。
家長填寫隨遷子女申請入學積分表。
抓實積分管理。在開陽縣教育局的公示欄上,積分規則清晰明了:購房144分、社保或經商每月1分(滿分36分),總分180分。
來自浙江的個體工商戶劉芳算了一筆賬:“我在開陽做了3年生意,營業執照和納稅證明齊全,加上租房積分,孩子上學穩穩的。”
促進教育公平發展。該縣教育局以量化評價方式讓政策執行更加透明。教育局工作人員小張記得,去年有位家長因差2分未能進入心儀的學校,起初情緒激動。“我們調出系統記錄,一欄欄給他解釋積分構成,最后他心服口服,接受了調劑安排。”如今,積分結果實時公示,家長可通過手機APP查詢審核進度,爭議大幅減少。
教育資源配置 統籌協調促提升
入學只是第一步,如何讓隨遷子女真正融入?開陽縣各學校的開學日上,新生們要參加“陽光分班”抽簽。
“我們采用電腦隨機編班,班主任現場抽簽確定班級,確保教育資源配置均衡。”開陽縣第八小學校長楊芬說。來自江西的轉學生小雨被分到了(2)班,她的母親欣慰地說:“老師知道我們是外地來的,特意安排了同小區的孩子做同桌,孩子很快有了新朋友。”
各中小學建立了隨遷子女成長檔案,定期開展家訪,了解學生情況,關心個別學生的學習。開陽縣第五中學教師王莉的記事本上記滿了學生的特殊情況:“小張父母上夜班,要重點關注課后輔導;小李家鄉教材版本不同,需要個別關注……”這種精細化服務讓隨遷子女學業進步明顯。2025年期末考試,全縣隨遷子女平均成績較上年提高了11.3%。
學校老師開展隨遷子女家訪。
聚焦人才關鍵 破解企業入學難
提升服務質效,轉化為人才留住的“軟實力”。在開陽經開區,貴州安達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人事經理楊成如有感觸:“去年招聘的12名外省技術骨干,有9人提到子女入學政策是他們選擇開陽的重要原因。”數據顯示,2025年開陽縣隨遷子女人數同比增長23%,同期該縣工業園區外來務工人員流失率下降至5年來最低。
轉化教育成果,促進人才發展的“硬舉措”。夜幕降臨,政務大廳的燈還亮著。該縣教育局副局長司仕鵬正在回訪當天辦理業務的家長:“政策這么好,我打算把老家的妻子接來,在開陽安家啦!”電話那頭,不僅傳來受訪者爽朗的笑聲,更是對開陽縣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的最好肯定——當每個孩子都能平等地坐在教室里,省外來開陽工作的人才自然會把這里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文/圖 王祥夢、華成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