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賴清德還沒到紐約,特朗普就先給他來了個下馬威,大陸此前說的話已開始應驗。那么,賴清德“過境”動作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信息?美方的舉動又意味著什么?
據臺媒報道,賴清德預計8月初將“竄訪”中南美洲三國,并計劃在8月4日“過境”紐約,14日再轉達拉斯。有媒體披露,賴清德預計將在紐約或達拉斯宣布向美國采購民航客機,還可能擴大進口美國農產品,加碼在美投資,甚至不排除以“主權基金”的名義繼續買入美國國債。
專機還沒起飛就迎來一巴掌
賴清德的專機還沒能在美國落地,迎面卻先挨了一記結結實實的耳光。
前腳剛剛宣布有意"過境"紐約和達拉斯,后腳特朗普執政時期團隊的要員、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就甩出了殺手锏:8月1日起恢復實施4月公布的32%關稅稅率。
這無異于直白告訴賴清德,你盡管來,要價你也得好好聽著。
大陸多次警醒的"綏靖換不來和平,協得不到尊重"的預判,正在被眼前的現實一絲不茍地印證著。賴清德費盡心思謀劃的這趟"過境"之旅,其本質更像是一次昂貴的"交保護費"表演。
賴清德團隊給美國準備的大禮
賴清德的團隊心知肚明,早已備好了一份厚重的“投名狀”。清單上,赫然列著向美國波音或空客大規模采購民航客機,進一步敞開大門,迎接更多的美國農產品。
美國更希望看到的是臺灣產業對美國的深度捆綁。從臺積電被要求加碼投資,到電子、資通訊、石化等關鍵領域的企業,都被鼓勵甚至施壓,將資本和生產線遷往大洋彼岸。
更深層次的交換,藏在金融領域。有消息稱,臺灣新成立的“主權基金”,可能會被用來購買美國國債,用臺灣民眾的血汗錢,為美國的財政赤字輸血。
賴清德跪舔的美國連口頭承諾都懶得說
消息一出島內“炸開了鍋”不少民眾怒斥:臺積電白給了,武器也白買了,還有民眾讓賴清德下臺,稱他是最無能的人。
總結來看,美國的各項舉動都是在臺灣身上撈錢,而賴清德似乎什么都沒有得到,甚至在今年3月五角大樓一官員表示:臺灣對美國而言非“生死攸關”,美國在必要時可拋棄臺灣避免激化對華矛盾,可見賴清德的“跪舔”美國連口頭承諾都懶得說。
國臺辦早就明確反對
面對賴清德如此光明正大的竄訪活動,國臺辦指出大陸堅決反對美國與中國臺灣地區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堅決反對賴清德以任何由頭、任何形式“過境”竄美。同時要求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慎之又慎處理臺灣問題,切勿向“臺獨”分裂勢力發出錯誤信號。
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臺獨”行徑以及外部勢力的干涉,都是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嚴重侵犯,大陸必然會堅定發聲反對,這種立場是堅定不移且毫不動搖的。
一張突如其來的賬單,撕開了溫情脈脈的面紗
一切都圍繞著賴清德那趟計劃中的“出訪”。他想去中南美洲鞏固“邦誼”,更想在8月初風光“過境”紐約和達拉斯。這本該是一場提升國際能見度、挽救島內民調的“沖喜”之旅。
可就在出發前夕,大洋彼岸的美國財政部長,云淡風輕地暗示了一件事:那項對臺灣地區豁免的懲罰性關稅,可能要恢復了。時間點,恰好是8月。
這究竟是一次尋常的“過境”,還是一場精心設計的勒索?這記高達32%的關稅重拳,瞄準的不是別處,正是臺灣經濟的命脈,以臺積電為首的高科技出口產業。它們是臺灣的驕傲,是其在全球經濟版圖上安身立命的本錢。
臺灣的價值,從未像今天這樣被精確地擺上貨架
臺灣有什么?它最值錢的資產,就是那個在全球產業鏈中無可替代的位置。半導體、信息技術,這些詞匯背后,是臺灣數十年積累的硬實力。
這本該是一張王牌。但在華盛頓的政客眼中,這張王牌的用途顯然不止于此。國會議員們可以釋放“高規格接待”的善意信號,讓你心懷感激。行政部門的貿易代表則可以揮舞關稅大棒,讓你感受切膚之痛。
賴清德當局顯然讀懂了這份報價單。為了換取那張寶貴的“過境”門票,一份長長的采購清單已經擬好:購買波音客機、擴大美國農產品進口、加碼在美投資,甚至可能動用“主權基金”去買美國國債。
這不像是盟友間的互動,更像是一場交易。臺灣的核心產業優勢,正被一片片切下,打包成“投名狀”,恭敬地呈上,只為換取一個政治姿態上的認可。
風光的背后,是筆輕易不敢算清的昂貴開銷
大陸方面早已把話說死:任何形式的官方接觸都是“踩線”,“過境”就是有政治意圖的“竄訪”。
警告從來不是空話。東部戰區的軍事演習隨時調整,新型戰機部署更新,海關對臺灣水果的“例行”抽查……這些都是清晰的信號,是臺灣任何越線行為都必須支付的“運營成本”。
成本不止于外部。在島內,地緣政治的寒氣同樣刺骨。臺積電的股價因風險預期而波動,蘋果公司的訂單開始削減臺廠份額。企業界的憂慮,是經濟最真實的晴雨表。
而對于賴清德本人,剛剛上任,民調就出現了不滿意度首次超過滿意度的“死亡交叉”。他試圖用一場“外交”豪賭來沖淡內部的執政危機,但這本身就是一筆巨大的政治內耗。
當底牌亮出,人們才發現手里握著的,早已不是王牌
這場“過境”美國的政治表演就像一面鏡子,清晰地照出了民進黨當局“倚美”路線的根本困境,也照見了臺灣在地緣政治夾縫中的脆弱與被動。臺灣,正越來越像一個工具,一個可以被隨時取用的“提款機”。
核心資產正在被不斷消耗,從安身立命的根基,一步步淪為任人估價的交易品。與此同時,地緣風險、經濟脅迫和內部民怨這些風險,卻在與日俱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