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中美關系挺緊張的,尤其是臺海那邊總讓人覺得隨時可能擦槍走火。美國蘭德智庫專門給政府出主意,2016年他們在出過一份報告,叫《與中國開戰:想不敢想之事》,里面推演了中美打起來的各種情況。
蘭德這份報告模擬了從2015到2025年的沖突場景,分成短期和長期,低強度和高強度幾種。短期高強度的情況下,美國海軍和空軍會損失不少艦艇和飛機,中國損失更大,因為美國的反擊能力強。
但到2025年,中國反介入和區域拒止系統升級了,美國的損失也會增加。報告特別指出,長期高強度沖突中,美國會通過切斷中國海上貿易線來打擊經濟,中國的區域貿易和全球貿易會受影響,導致石油和液化天然氣進口銳減,中國工業生產直接受挫,GDP可能掉25%到35%。美國那邊GDP也降5%到10%,但中國依賴海運更多,工業基礎更容易出問題。
蘭德智庫覺得,單純的??諔鸩粔?,得從源頭削弱中國工業能力。針對東北的石油設施和東南沿海的電力基地進行精確打擊,用隱形轟炸機、巡航導彈和無人機群去炸工廠、電站和港口。這樣一來,中國生產鏈條斷了,軍隊補給跟不上,就得求和。
報告還說,美國有盟友幫忙,日本韓國提供基地和飛機,總共能湊1500多架戰術飛機,加上5到7個航母群的1000多架艦載機,形成壓倒性空中力量。蘭德模擬顯示,這種打擊能快速癱瘓中國沿海工業區,讓中國沒法維持戰爭機器。
不過,這事兒沒那么簡單。俄羅斯有個軍事專家叫希特尼科夫,他看過蘭德的方案,直搖頭,說美國這是自找苦吃,執行起來美軍死傷會很慘重。
2022年12月,希特尼科夫在一篇文章里指出中國反介入系統已經很完善,東亞地區基本在控制之下。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速度10馬赫,射程2500公里,能在開戰初期就把日本和韓國的機場炸了,那些1500架飛機能不能起飛都成問題。美軍基地在第一島鏈內,全是活靶子。
希特尼科夫還提到,即使飛機起飛了,中國有超過1000架四代機和四代半戰機,殲-20有180架,年產40多架,性能不輸美國的F-35。中國空軍總數2800架,遠超美國、日本、韓國加起來。
美軍第四代機在中國防空網面前基本沒戲,紅旗-9BE和S-300/400系統會把它們打下來。希特尼科夫算過賬,美軍想爭制空權,一周內損失可能超十萬,美空軍精銳全搭進去。
航母也是大問題。希特尼科夫說,東風-26和東風-21D反艦導彈射程超2000公里,遠超美艦載機作戰半徑。美航母靠近亞太,生存率低,三艘航母打擊群可能全軍覆沒。
中國H-6K轟炸機也能遠程打擊,美防空網漏洞多。希特尼科夫強調,美國低估了中國實力,以為打伊拉克阿富汗那樣輕松,但中國空軍和防空力量聯合起來,美軍進攻會成絞肉機。
希特尼科夫補充說,就算美軍炸了東北和東南工業,中國不會崩盤。因為上世紀70年代“三線建設”,軍工企業移到西北和西南,遠離沿海,洲際導彈都打不著。中國工業深度大,恢復快,不會屈服。
相反,這種打擊會激發中國人愛國熱情,搞“人民戰爭”,讓美國陷入泥潭。俄羅斯和中國軍事合作緊,俄不會袖手旁觀,中俄聯手,美國壓力更大。
蘭德報告其實也承認,戰爭對雙方都是災難。短期沖突中國損失大,但長期美國經濟也扛不住,因為中美貿易依賴太深。中國制造業占全球30%,炸了工廠,蘋果特斯拉波音這些美國公司供應鏈斷裂,日本韓國高科技產業80%靠中國原料,也會反對戰爭。全球經濟崩盤,失業率飆升,社會動蕩。
從這些分析看,中美開戰誰都贏不了。到2025年,中國軍力進步更快,殲-20數量增加,高超導彈更成熟,美國F-35總共不到430架,根本不夠用。美軍基地也在中國導彈射程內。
現實中,臺海問題是導火索。解放軍環臺軍演后,美國推演多次,發現局部力量介入不行,才想全面戰爭方案。但報告警告,政治領導得控制節奏,避免升級。
希特尼科夫說美國習慣欺負弱國,對中國這種對手沒經驗。美軍在亞太部署有限,供應鏈長,補給難。中國本土作戰,補給短,后勤強。美軍想炸工業,得先破防空網,但中國雷達電子戰先進,干擾美系統。
戰爭不是游戲。蘭德想通過摧毀工業贏,但希特尼科夫點出死傷代價太大。希特尼科夫強調,和平是唯一出路,通過協商維護平衡。蘭德報告結尾也說避免戰爭最理性。全球多極化的大背景下,中美得對話解決分歧,像聯合國呼吁的那樣推動穩定,避免動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