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咱們身邊很多朋友都在討論一件事,就是街上那些小小的,長得像“奔馳”、“路虎”的電動四輪車,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老頭樂”,好像一夜之間就成了交警嚴查的對象。
很多人心里犯嘀咕,這車挺方便的,老人家接送孩子、去趟超市,省時省力,怎么說不讓上路就不讓上路了?
甚至有人的車直接被拖走了,說是要報廢。
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是不是就是想讓大家多花錢買新車?
這事兒,咱們得從頭到尾好好捋一捋,其實遠比想象的要復雜,也更關系到我們每個人的安全。
要說清楚這件事,得先看看“老頭樂”是怎么火遍大江南北的。
它的出現,其實是抓住了咱們社會里一個實實在在的需求,就是老年人的出行問題。
你想想,一個城市里,公交站不是在家門口,地鐵口可能要走好一段路。
對于腿腳不那么靈便的老年人來說,想去個兩三公里外的地方,比如菜市場、醫院或者接孫子放學,就成了個大難題。
打車吧,天天打不劃算,而且很多老人對手機叫車軟件也不熟悉。
騎自行車或者電動兩輪車,又怕摔著,不安全。
就在這個時候,“老頭樂”出現了。
它看起來像個汽車,能遮風擋雨,操作也簡單,關鍵是價格便宜,一兩萬塊錢就能買一輛,而且最吸引人的一點是:不用上牌照,不用考駕照,也不用買保險。
這種“三不管”的自由狀態,讓它迅速成了老年人眼中的“代步神器”。
特別是在三四線城市和廣大的鄉鎮地區,幾乎是遍地開花。
有些廠家為了迎合消費者的心理,還特意把車的外形做得酷似豪車,花小錢就能開上“保時捷”,這種滿足感讓很多老人心甘情愿地掏了錢。
可以說,在過去很多年里,它確實解決了一部分人的出行困難。
但是,這種便利是建立在巨大的安全隱患之上的。
我們常說“一分錢一分貨”,這個道理在“老頭樂”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為什么說它不安全?
首先,從生產制造上就天差地別。
一輛我們平時開的合格汽車,從設計到出廠,要經過國家非常嚴格的標準審核,比如車身結構強度、碰撞測試等等。
車子在撞擊后哪個部分應該潰縮吸能,哪個部分必須保持完整保護乘客,都是經過精密計算和反復試驗的。
車上必須配備安全帶、安全氣囊、防抱死剎車系統(ABS)這些最基本的安全裝置。
反觀“老頭樂”,絕大部分都是一些小作坊生產的。
它們的生產過程可能就是幾根鐵管焊接成一個車架,外面套上一個塑料或者很薄的鐵皮殼子,再裝上電池、電機和四個輪子。
它沒有任何安全標準可言,更別提什么碰撞測試了。
別說被汽車撞,有時候自己速度快一點,一個急轉彎,因為底盤輕、重心高,都可能直接翻車。
很多人把它叫做“行走的鐵皮棺材”,話雖然難聽,但從安全角度看,并不過分。
更要命的是,駕駛這些車的人,很多都沒有經過任何正規的駕駛培訓,對交通法規幾乎一無所知。
因為不用駕照,也不用上牌,就形成了一種“法不責眾”的錯覺。
在馬路上,闖紅燈、逆行、在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之間隨意穿梭、亂停亂放的現象比比皆是。
他們覺得自己開的不是機動車,交通規則也管不到自己頭上。
這就給整個道路交通帶來了巨大的安全風險。
根據一些地方的統計數據,在整治之前,涉及這類低速電動車的交通事故數量和造成的傷亡人數,每年都在一個很高的水平。
而且一旦出了事,后果非常嚴重。
因為沒有保險,如果撞了人,高額的醫藥費和賠償金對一個普通家庭來說是沉重的負擔;如果是自己受傷了,同樣面臨著巨大的經濟壓力,就像新聞里說的,車是網購的,出了事廠家早就找不到了,最后連醫藥費都湊不齊。
這種用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作賭注的“便利”,代價實在太大了。
正是因為這些血淋淋的教訓和混亂的交通狀況,國家才下定決心要徹底整治。
這次的整治,不是簡單粗暴地“一刀切”禁止,而是進行規范化管理,把這些車納入正規的交通管理體系里來。
簡單來說,就是以后沒有“老頭樂”這個模糊的說法了,它要么被認定為“微型低速純電動乘用車”,要么被歸類為“三輪摩托車”。
不管是哪一種,都必須遵守機動車的管理規定。
這意味著,第一,車輛的生產廠家必須是國家工信部目錄里認可的正規企業,產品必須符合國家安全技術標準,那些小作坊生產的“三無產品”從源頭上就被淘汰了。
第二,車輛必須像普通汽車一樣,到車管所登記,懸掛正式的機動車牌照。
第三,駕駛員必須持有相應的駕駛證,開四輪的需要C2以上的駕照,開三輪的需要D照。
第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車輛必須購買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交強險),還可以自愿購買商業險。
這樣一來,標題里說的“成本增加幾千塊”,就好理解了。
買一輛合規的車,價格肯定比小作坊的貴一些,考駕照需要一筆費用,每年的保險費也是一筆開銷。
但我們換個角度想,這筆錢換來的是什么?
是車輛最基本的安全保障,是萬一發生事故后,保險公司能夠介入理賠,大大減輕個人和家庭的經濟負擔,更是對自己和所有交通參與者生命安全的尊重。
看到那些在查扣點旁邊,因為車被收走而抹眼淚的老人,我們心里確實會感到同情,畢竟那是他們辛辛苦苦攢下的錢。
但我們更應該認識到,造成這種局面的,恰恰是那些當初為了賺錢而生產、銷售不合格產品,并用“不用上牌、不用駕照”作為噱頭來誤導消費者的無良商家。
現在,隨著政策的落地,那些堆積在查扣場的違規車輛,最終的命運只能是回爐煉鋼。
雖然過程有些陣痛,但從長遠來看,這是為了建立一個更加安全、有序的交通環境,讓大家出門都更安心。
其實現在市面上也有很多正規的、價格親民的小型新能源汽車,比如五菱、長安等品牌推出的車型,價格在三四萬左右,有牌照有保險,安全性能也完全有保障,這才是未來老年人代步的正確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