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咱們身邊開新能源車的朋友是越來越多了,看著那些造型新潮、加速飛快的“綠牌車”,很多人心里都難免癢癢,琢磨著是不是也該換一輛,體驗一下新時代的出行方式。
這確實是大勢所趨,不僅環保,用車成本也可能更低。
但是,買車畢竟是家里的一件大事,動輒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如果只是憑著一時的沖動跟風去買,很可能會發現,現實和想象之間,隔著好幾道看不見的“坑”。
最近,不少剛提車不久的車主就在網上分享自己的經歷,感覺像是花錢買了一堆教訓。
今天,咱們就站在一個普通消費者的角度,用大白話好好聊一聊,現在買新能源車,到底有哪些門道需要咱們擦亮眼睛看清楚。
第一個,也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就是續航里程。
咱們走進任何一家新能源車店,銷售人員介紹時,嘴里都會冒出一個詞,叫“CLTC續航”。
比如,他們會很自豪地告訴你,這臺車CLTC續航能達到700公里。
聽上去非常誘人,感覺充一次電跑個長途都沒問題了。
但現實情況往往是,這個數字的水分有點大。
CLTC是我們國家自己的一套測試標準,它模擬的主要是城市里開車走走停停、速度不太快的場景,而且整個測試都是在實驗室里,溫度、路況都控制得非常理想。
這就好比一個學生在老師劃好重點、題目類型都提前知道的情況下參加考試,得分自然會很高。
可我們日常開車,路況復雜多變,有紅綠燈,有堵車,還要上高速,更別提天氣的影響了。
所以,標稱CLTC續航700公里的車,在天氣好的時候,不開空調,您能平穩地開到500公里,就已經算是表現很不錯的了。
相比之下,還有一個叫“WLTC”的續航標準,就顯得實在多了。
這是一個全球通用的測試標準,它設計的測試過程包含了更多的高速行駛、急加速和急減速,更貼近我們大多數人真實的開車習慣。
咱們可以看一個很直觀的例子,某款熱門的MPV,它的CLTC續航標的是710公里,聽著很厲害,但它的WLTC續航就只有575公里。
這中間一百多公里的差距,就是實驗室理想狀態和現實駕駛之間的鴻溝。
所以,咱們在選車的時候,別光聽銷售念叨那個最高的CLTC數字,一定要多問一句:“這車的WLTC續航是多少?”這個數字,才更有參考價值,更能代表您實際能開到的里程。
尤其是在北方的朋友,冬天續航打折的問題會更嚴重。
這主要是因為兩點:一是天冷,電池本身的化學活性會降低,放電效率變差;二是要開暖風。
電動車的暖風和我們以前開的油車不一樣,油車是利用發動機產生的余熱,而電車得純靠電來加熱,就像一個大功率的電暖器,非常耗電。
很多車主都說,冬天一開暖風,續航里程掉得比心跳還快。
因此,如果您生活在冬季比較寒冷的地區,選車時最好留意兩個配置:一個是熱泵空調,另一個是電池預加熱。
熱泵空調簡單來說就是一種更節能的空調系統,制熱效率比普通的電加熱高很多,能省不少電。
而電池預加熱,就像是開車前先給電池“暖暖身”,讓它在最佳的溫度下工作,也能有效緩解冬季續航縮水的問題。
這兩個配置雖然會增加一點成本,但在寒冷的冬天,能實實在在地為您多換來幾十甚至上百公里的續航,非常值得。
說完了續航,咱們再來談談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安全。
車是移動的家,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
關于新能源車的電池安全,國家正在推行一個非常嚴格的新標準。
根據規定,從2025年7月1號開始,所有新生產的電動汽車,它的電池包都必須通過一項叫做“針刺熱擴散”的測試。
這個測試非常嚴苛,就是用一根鋼針直接刺穿電池內部,模擬車輛在發生嚴重碰撞時電池被異物刺穿的極端情況。
按照新標準的要求,電池被刺穿后,在5分鐘之內不能起火、不能爆炸。
這對于電池的安全技術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這個新標準的實施意味著什么呢?
意味著現在市面上一些還在使用老舊電池技術的車型,到明年這個時候,在安全層面上就已經落后了。
如果您現在為了圖便宜,買了一輛沒有采用最新安全技術的車型,雖然省下了一兩萬塊錢,但實際上是把未來的安全風險留給了自己。
在這方面,值得驕傲的是,我們國內的一些企業已經走在了前面。
比如比亞迪的刀片電池、寧德時代的麒麟電池等等,這些技術在設計之初就把極端情況下的安全性放在了首位,能夠很好地通過新國標的考驗。
所以,在電池安全這個原則性問題上,咱們不能有任何僥幸心理,選擇那些技術更先進、安全性經過驗證的電池,才是對自己和家人最負責任的選擇。
接下來,咱們聊聊售后服務和品牌選擇。
很多廠家為了吸引顧客,會打出“三電系統終身質保”的口號,聽起來好像是給車主吃了一顆定心丸,一輩子都不用愁電池、電機出問題了。
但實際上,這個“終身質保”背后往往附加了許多苛刻的條款。
您要是仔細看看合同上的小字就會發現,想要享受這個質保,通常需要滿足一系列條件:比如,車輛所有的保養維修都必須在指定的4S店進行,價格自然不便宜;每年的行駛里程不能超過一定的限制,比如三萬公里;而且,電池正常的容量衰減是不算在保修范圍內的,只有當衰減達到一個很高的比例,比如超過30%,廠家才可能認定為故障。
更有甚者,如果您平時的充電習慣沒有完全按照說明書來,一旦電池出了問題,廠家很可能會以“用戶使用不當”為由拒絕保修。
說白了,這個“終身質保”的門檻非常高,很多時候只是一個聽起來很美的承諾。
這就引出了另一個關鍵點,就是一定要選擇一個靠譜的大品牌。
這兩年新能源市場非常火熱,也涌現出了一些新的品牌,它們可能價格很有吸引力,外形設計也很前衛。
但買車不像買手機,它需要一個長期、穩定、覆蓋面廣的售后服務體系來支撐。
試想一下,如果買了一個小眾品牌的車,萬一幾年后這個品牌經營不善,退出了市場,那您的車出了問題該去哪里修?
配件從哪里找?
車輛的二手殘值也會一落千丈。
去年就發生過這樣的事,一個曾經很火的網紅造車新勢力突然倒閉,很多車主的車壞了都找不到地方修,售后電話也成了空號。
所以,一個簡單的判斷方法就是看銷量。
一個品牌如果一年的銷量連十萬臺都達不到,說明它的市場認可度、供應鏈和售后體系都可能存在風險。
盡量選擇那些年銷量可觀、在全國有幾百家甚至更多售后服務網點的品牌,這樣您的長期用車生活才更有保障。
最后,還有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就是充電。
銷售人員可能會輕描淡寫地說,充電很方便,跟手機一樣。
但對于很多住在老舊小區的車主來說,這可能是最大的難題。
很多人是車都買回家了,才發現小區物業因為各種原因,比如電網容量不夠、有安全隱患等,不同意安裝私人充電樁。
沒有了家充樁,新能源車的使用便利性就會大打折扣。
您只能依賴公共充電站,這意味著您需要花時間去找樁、排隊,尤其是在用電高峰期。
寒冷的冬夜,在公共充電站里等上一兩個小時,那種體驗可一點也不美好。
所以,在決定買車之前,請務必先確認好自己小區的充電樁安裝事宜,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先解決了充電問題,再去看車、選車,這樣才能真正享受到新能源車帶來的便利和省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