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首席談判代表赤澤亮正(Ryosei Akazawa)在其個人X賬戶上寫道“任務完成”。
美日貿易協議給市場帶來意外驚喜。
1、宣布消息時間意外,亞洲交易時段開盤前,在消息面匱乏的時刻,因此對市場的影響具有放大效應。日本股市沖高,日本國債遭到拋售收益率飆升。
2、該消息本身更令人意外,這是特朗普開啟貿易談判以來,第一份真正意義上的協議,特朗普稱之為“有史以來最大”的貿易協議。
3、協議細節也令人意外:
日本接受了15%的關稅(原本是要25%,現在“砍價”成功,算是“躲過一劫”);
同時承諾要在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原本談的是4000億美元投資,被特朗普親手劃掉,寫上 5000億,最后再拉到 5500億);
日本開放汽車和農業市場,特別提到讓美國大米進入日本——這可是個傳統“禁區”,因為日本對自家米特別保護。
加購美國產品:包括100架波音飛機、增加75%的大米采購、農業采購再加80億美元,防務支出也從140億漲到170億。
但仍舊缺乏細節。是否豁免日本汽車關稅?目前沒說清楚。這部分仍是焦點,因為日本對美貿易順差的80%都來自汽車。這種“先談容易的,難的后拖”的策略,表面是進展,實則是分階段“降火”,離“協議解決一切”還遠。日本很清楚現在的局勢不是“贏美國”,而是“避禍保身”。
4、日方的反應很“意外”。首相石破茂(剛在選舉中慘?。┕_說“我還沒看清細節,會等貿易代表告訴我”。這個協議對他也是“突如其來”。
5、日本的這份協議意義重大,將成為亞洲國家與美國打交道的一份樣板協議(先讓步,再保核心利益):
表面上看,日本妥協了(接受關稅、向美國開放市場、投資美國),但這不是一份“徹底解決問題”的協議,僅僅是“戰術性讓步”——是美國主導、日方配合的“面子協議”。日本這波“低頭但不跪”的操作,成了亞洲跟美國談判的一張“教學模板”。給美國一點面子、緩和緊張氣氛,避免事情鬧大,但本質結構并沒有大動。
隨著簽署協議的國家增多,8月1日再延期的可能性變小。屆時很可能是先提高關稅,然后繼續談判。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華爾街情報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