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裝
FASHION
報道
REPORT
美容
BEAUTY
“我們特別希望傳達給觀眾的,不是一個看似很概念性的盛唐,而是在盛唐之下一個具體的人,一個活著的人,以及他究竟是怎么活的。”
電影《長安的荔枝》上映一個月前,OK!采訪到了影片的美術指導王競,聊了聊電影拍攝的臺前幕后。接近午夜時分,王競下了會議匆匆上線,這段時間正是最忙的時候,各種會議、采訪接連不斷,每個人幾乎都是“連軸轉”,但是他也習慣了,這就是幕后創作者的生活常態。
唐朝普通人的生活樣態
王競所代表的美術部門是一個作品的先行部隊,在他的視角下,“美術可能不是最重要的,但它是非常重要的基礎——即我們到底提供一個什么樣的基調給導演、
"導演一開始就明確,這是一部'古裝現實'電影",王競說,這與他看完原著小說的感受是一樣的。“我們從這個故事里面,看到了看似強盛繁華的時代,但它背地里的腌臜不堪,包括職場上的這些蠅營狗茍,都能讓我們很有代入感,很有共鳴,所以我們也想把這種感受帶給觀眾。”
具體來說,這種“現實”首先就體現在李善德居所的設計上。原著中并未詳細描述李善德的家,王競卻將其設定為長安城里的"合租大雜院",走進其中,那些竹編晾曬的衣物、支起爐灶的小吃攤、來來往往的租客和房東,構成了一幅鮮活的唐代"北漂"生存圖景。
更特別的還有對唐代官府牌匾設計的處理。按照傳統古裝影視劇邏輯,吏部、禮部等機關應威嚴堂皇,但大鵬導演希望用"喜劇節奏"處理這些權力空間。王競團隊最終在墻面上只保留“吏部”、“禮部”等大字標識,簡單、直接,同時也帶來快節奏的喜感。這種反傳統的設計,恰是將現代“班味”注入歷史的巧妙手段。
取舍之間
除了貼近現代的寫實設計,在122分鐘的有限時間里,王競認為美術部門必須要有所取舍,“重要的不是營造盛唐的美景,也不是通篇刻畫小人物的生活,而是要抓核心、保最重要的部分”,王競說:“比如那片荔枝林。”
這部分情節既是影片的重中之重,也對人、事、物在時代權力背景下蒼涼命運真實寫照的刻畫和升華。“最早的時候我們提出過一種方式,就是在橫店做一片假的荔枝林,或者在棚里面做,我們甚至想到用別的樹來代替荔枝樹,但是最終權衡之后,我覺得其他也許是可以犧牲的,但是我們不可以犧牲掉的就是最真實的那片荔枝樹”,王競說。
在他看來,當鏡頭推近荔枝樹皮上的苔蘚,當演員的手拂過真實的枝葉,上面還有小昆蟲,那種生態氣息和質感是偽造不來的。更重要的是,只有最真實的荔枝樹被砍伐掉的時候,樹皮斷裂、葉子飄落,觀眾才會深刻感受到心疼和共情,而這是和劇中人物的感受完全同步的。這不僅僅是個歷史故事,更是關于“代價”的現實寓言。當然,制片部門為此需要追加成本,可這種取舍,王競覺得很值得,“我們堅持下來了,我相信最終在大銀幕上的呈現,觀眾一定不會失望”。
這種取舍還包括創新方面,最典型的就體現在波斯商船的設計上。“蘇諒在劇本里有一條自己的商船,它在故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后來它也相當于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揮部’,一個支點,我們在設計的時候,就希望在造型上跟以往的影視劇中的船有一些不同的變化,所以當時選擇了波斯的商船造型。”他們查閱了很多資料,當時唐朝的確有包括波斯在內的各國客商來到中土,而就設計的私心來說,王競選擇波斯的商船造型也是因為“它有足夠的奇觀感”,而這種奇觀,也是帶給觀眾視覺新鮮感的方式之一,“包括它的船艙、船艙上的花玻璃等等,都很美,元素很豐富,而且我們查過資料,唐朝已有彩色玻璃的制作工藝,我們希望能把這些呈現到畫面里”。
很多時候,王競都處在一種“博弈”的狀態里,既是跟自己,也是跟制片和內容部門,但是大家都是為了影片的效果好,他回憶道:“設計方案被修改太多次了,但這個也正常,就目前我們呈現出的所有效果來看,不能說沒有遺憾,但從導演角度、從各部門的創作角度來說,已經算是大家都比較滿意的一個狀態了。”
從長安西市的喧囂到嶺南荔枝林的寂靜,電影《長安的荔枝》的美術設計如同一條隱秘的線索,串聯起歷史與當下、宏大與渺小。當觀眾為李善德的命運唏噓時,那些被精心設計卻又"隱形"的場景、道具,早已在潛意識中完成了對主題的烘托。正如他在采訪中所說:"如果觀眾沒注意到我們的設計,那就是對我們最大的褒獎——因為我們成功讓他們沉浸在了故事里。"這正是王競與大鵬合作的魔力,用現代視角切入故事,以市井美學包裹現實思考,最終在銀幕上呈現出一部既古雅又新銳的 "盛唐敘事詩"。
SPECIAL REPORT
OK!獨家對話
王競
電影《長安的荔枝》美術指導
OK!:電影《長安的荔枝》是您第一次參與到唐朝故事的創作嗎?
王競:是的,第一次做唐朝這個時代背景的項目,之前做得更多的是宋朝。
OK!:您在接到這個項目的時候,創作的原點應該從哪開始?
王競:其實每一個項目最早的時候,并不關乎于它的時代背景和故事內核,最重要的是它是一個怎樣的氣質,就是我們讀過小說以后,感受到的它是一個什么樣的視覺氣質,不管它是哪個朝代,我們先要想,我們要用一種怎樣的口吻和視覺去表達它。比如電影《長安的荔枝》里,它就是從李善德這么一個小人物的視角去出發的故事,我們并不會直接看到真正的大唐是什么樣,真正的時代背景是什么樣,所有這些我都看不到,我看到的只有一個小人物,當一個事情砸到我頭上,我可能要為此賠上身家性命的時候,我怎么樣完成它?我覺得這就特別像當下的“社畜們”,上級安排我了一個完全能力之外的工作,想活下去必須要完成,我該怎么辦?我覺得這才是這個故事帶給我們當下觀眾的意義所在。
OK!:拍攝過程中有沒有比較難忘的瞬間?
王競:有太多值得紀念的瞬間,可能真的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相視一笑。比如說我們剛從南方轉到橫店的時候,正是橫店最冷的季節,但是我們要拍嶺南亞熱帶的戲份,大家說話都會有哈氣。我記得特別清楚,我當時帶著美術組,包括道具執行部,我們在拍攝的場地里面放置熱帶植物,因為第二天就要拍了,制片部門花了相當大的成本,運來很多的熱帶植物,結果第二天早上起來發現,很多都死了,芭蕉樹那些完全被凍得已經透明了,我們只能再調來新的植物。還有大家會在電影里看到何啟光(林雪飾)泡在澡盆里面,但是當時已經是接近0度的氣溫了,水是很冷的,這是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個畫面,我們的演員非常敬業,在這么低的氣溫下能夠完成導演的要求,我覺得確實挺不容易的。
OK!:您跟大鵬導演有過多次合作,這次合作的感受怎么樣?
王競:我覺得鵬導是一個非常好的人,他特別會考慮別人感受,雖然我們作為主創部門,在創作上是完全服務于導演的,但是他在提出他的需求和設想的時候,是非常能夠顧及我們所有創作部門的個人感受的,和他合作是非常愉快的一個過程。不過愉快是愉快,但我覺得他在要求上并沒有一絲妥協,他可能有時候會說得不那么直接,但是我們能從他的語氣里面感受到他想要完善的部分,我們就再去磨、再去調整,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大家彼此促進的過程,也挺好玩的。反正在原則性的問題上,他會非常堅持他的需求,但在一些細節上,他會很尊重他的合作伙伴,我覺得這一點上是作為一個導演非常難能可貴的。
OK!:美術作為電影幕后的工作之一,往往不會被觀眾第一時間看到,對于您來說,創作的愿望是什么?成就感又來自于哪些時刻?
王競:其實美術也是一種表達,我看完這個劇本就有很多話想說,我有很多的共鳴和共情,而且我已經把我想的都放在了《長安的荔枝》這些畫面里,它可能是廣州城那些香料的攤子上,或者是那些胡人住的地方,或者是我們李善德住的大雜院和工作的地方,我想說的大家都可以在這些部分看到,我覺得這個就夠了。但是當然我也很糾結,一方面我希望讓大家感受到我的表達,但我也并不希望被所有的觀眾看到,因為當我被所有的觀眾看到的時候,那就跳戲了,我覺得這算是我的失敗。可能也許在某一天,我在網上看到有觀眾在深度分析我們的表達,正好跟我的點契合的那一刻,就是對我來說最大的成就感了,我會覺得非常開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