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三年初見成效”之年,東莞各鎮街正扎實推進“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落地見效。在沙田鎮,以“美麗庭院”為載體發展“微經濟”的創新實踐正在如火如荼展開。截至目前,全鎮已打造282戶“美麗庭院”典型戶,培育7家特色庭院經濟業態,走出了一條“顏值”變“產值”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鄉村咖啡館:
一杯 “村咖”喚醒經濟活力
在沙田鎮義沙村,有一家藏在鄉村里的咖啡店。推開棉花堂咖啡生活館的木門,滿目蒼翠的植物構筑出獨特的生態空間,空氣中浮動著咖啡豆的焦香與草木的清芬。
老屋的傳統肌理被妥帖保留,無處不在的綠植又為古樸注入鮮活氣息。前院的小花園里,龍眼樹肆意生長;推窗望向屋后,連片的農田正泛著青綠,“推窗見綠、移步換景”的意境迎來而來。
從裝修到開業,梁建欽用了半年時間,這位沙田鄉村創業者將自家廢舊倉庫改造,讓庭院煥發生機。當被問及為何選擇在家鄉創業,他篤定地回答:“我相信環境好,再遠都會有人來。”
沙田鄉村創業者梁建欽。圖源:沙田融媒
無獨有偶,沙田鎮民田村土地洲的蘭亭咖啡也成為了游客們爭相打卡的浪漫地標。這座可以飽覽內穗豐年水道風光的咖啡店臨水而立,人們在這里品著咖啡,看流水悠悠,享受難得的慢時光。
主理人張楚怡并非沙田本地人,但她敏銳地捕捉到了這片土地的潛力。“這里環境很好,周邊又沒有同類型的店鋪,我想打造一個度假花園式的咖啡館。”張楚怡以女性審美為導向,讓這座藍白相間的建筑成為那條街上的浪漫象征。
在沙田鎮,像梁建欽和張楚怡一樣選擇回歸鄉村、建設鄉村的人還有很多。他們懷揣著夢想與熱愛,把鄉村院落作為空間載體,讓庭院經濟積極擁抱休閑餐飲、藝術空間、文化創意等各類新經濟、新業態,書寫著一篇篇鄉村振興的新故事。
截至目前,民田村土地洲已有7戶居民積極投身于打造美麗庭院經濟帶的熱潮中。他們對自家庭院和居所進行了全面的升級改造,成功打造了3家飲品店、3家餐飲店、1家瑜伽健身室,另有1家飲品店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之中。
美麗庭院 :
從 “顏值”到“價值”的蝶變
走進沙田鎮阇西村的村民庭院里,龍眼樹郁郁蔥蔥,投下斑駁的樹影;原本樸素的農家小院,如今點綴著創意彩繪,藝術氣息撲面而來。自“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這樣的變化在沙田鎮并非個例。目前已有282戶“美麗庭院”典型戶脫穎而出。
一方庭院一處景,在沙田鎮比比皆是。舊時的農具成了別致裝飾,閑置的角落化作了微型花園。村民們在方寸天地間,以巧思編織著屬于自己的詩意生活。這些庭院不僅是人居環境的提升,更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動注腳。
美麗庭院的打造離不開精心的布置與養護。沙田鎮創新組建了170人的“美麗庭院”導師團,匯聚了優秀家庭代表、婦女干部、園藝專家等各界巾幗力量。他們充分發揮專業特長,通過51場主題活動、1311人次的服務指導,將庭院美化理念和實用技巧送入千家萬戶。
同時,沙田鎮還注重培養美麗庭院導賞小主人,團結帶領青少年兒童主動參與“美麗庭院”建設工作,開展“美麗庭院”導賞小主人培訓。截至目前,共吸納了35人加入導賞小主人隊伍,為庭院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
盤活資源:
“小庭院”撬動“大振興”
自“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沙田鎮積極推動美麗庭院建設成果轉化為“美麗經濟”,把發展庭院經濟作為帶領群眾實現增收的突破口,通過做好村落保護發展和鄉村人居環境提升,積極引導村民以美麗家庭“小環境”,整潔鄉村“大環境”,著力發展庭院經濟,把村民房前屋后的“方寸地”建成了“增收園”。
在沙田鎮,有的庭院里開起咖啡店,變身網紅打卡勝地;有的種滿花草,在方寸之間種出詩意生活;還有的開設瑜伽健身室,成為都市人尋覓身心平衡的“城市綠洲”。一方庭院雖小,卻承載著多重發展效益。當閑置的土地資源被有效盤活,業態繁多的“美麗庭院+微經濟”正為沙田鄉村振興注入蓬勃活力。
美麗不止于“顏值”,更在于“價值”的綻放——閑置陽臺煥發“新生機”,廢舊庭院變身“增收園”,用“小庭院經濟”撬動“大鄉村振興”。在“百千萬工程”的推動下,沙田鎮的“美麗庭院+微經濟”,煥發出“顏值”換“價值”的 N 種可能。
采寫:南都N視頻記者莫曉東 通訊員沙田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