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報》第407期 學術聚焦
一般的理論研究工作,不一定非要有優秀的實踐經驗,但牽涉到“書法理論體系構建”這樣的全方位命題,若作為一個“體系”可能的創造者,即使身份是純粹的理論家,則理性認知能力與審美感知能力也必須兼容并舉;嚴格的邏輯檢驗和對作品視覺形式的感性體驗也缺一不可。這樣才能避免紙上談兵的尷尬場面——理論家慷慨激昂講得頭頭是道,而書法實踐家卻完全無感、麻木、漠不關心,甚至無視。
中國文聯副主席陳振濂撰文《構建“當代書法理論體系”的幾個基本立場》
——藝術領域的理論體系建設,應警惕滑入各說各話、各自為營的境地。
傳統漫畫正在被新的漫畫形式所代替,漫畫的載體和工具也有所不同,電子繪畫與多媒體聯通成為一種新的漫畫創作方式,但這種新的創作方式只是技術層面的,它不能替代漫畫家的思想與對生活的感受。所以,今天的漫畫家在利用好科技發展帶來的便利的同時,更要堅守住漫畫家的社會責任——為社會進步而創作。
中國美術家協會漫畫藝委會主任劉曼華談“漫畫,與時代的脈搏相合”
——文藝當為人民鼓與呼,漫畫更是針砭時弊、激濁揚清的一把鋒利匕首。
跨學科引入的初衷是為了走出藝術史學科的危機。然而,問題的復雜性在于,一方面跨學科的介入使得藝術史學科的邊界延展;另一方面也使得藝術史喪失了自身本體和學科主體性,致使藝術史學科一度處于邊緣化狀態,出現了“藝術史研究與藝術無關”的吊詭現象。中國藝術史學科的主體性建構便成為研究的重中之重。
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宋石磊談“跨學科所帶來的藝術史學科的危機”
——藝術史學科的核心,在于藝術二字。脫離了藝術,也就脫離了本體,失去了學科特色和存在價值。
(馮知軍/點評)
編輯 | 李振偉
制作 | 殷 鑠、劉根源
校對 | 安亞靜
初審 | 殷 鑠
復審 | 馮知軍
終審 | 金 新
《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內設美術館、貴賓接待室、會議室、茶室、視頻錄播室,背靠中國國家畫院,面臨三環,功能齊全、設備完善,誠邀您到此舉辦藝術展、品鑒會、研討會等活動。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西三環北路54號
聯系人:王會
聯系電話: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國美術報》為周報,2025年出版44期。郵發代號:1-171
1.全國各地郵政支局、郵政所均可訂閱,264元/年
2.直接向報社訂閱,發行聯系人:吳坤 電話: 13071178285
新聞熱線
電話:010-68469146
郵箱:zgmsbvip@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