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胡潤研究院《中國高凈值人群報告》的發布,揭開了中國財富市場的深層變革。
數據顯示,中國富裕家庭數量已連續兩年下滑,且財富等級越高,家庭數量減少幅度越大。
600萬以上凈資產富裕家庭數量減少0.3%,
而3000萬美元以上國際超高凈值家庭驟減2.3%,相當于整整2000個海外豪宅擁有者從榜單消失。
即便是金字塔尖的超級富豪也難以幸免:十億美金企業家數量暴跌16%,總財富縮水15%。
這些數字背后,是中國富人群體在經濟轉型陣痛中的集體焦慮。
財富管理的邏輯已從"追求增長"轉向"守住根基",而全球資產配置成為這場保衛戰的核心策略。
財富縮水,金字塔尖的焦慮
不動產依賴的脆弱性
胡潤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中國高凈值家庭已經歷兩次顯著下滑,整體財富縮水3.6%。
這主要是受到了房地產與股市的雙重打擊:房價下跌直接侵蝕了以房產為主要資產構成的富裕家庭凈資產。
擁有千萬資產的家庭中,不動產投資者占比下降了2個百分點,反映出樓市投資吸引力減弱。
資本流動的新趨勢
2024年中國約1.52萬名高凈值人士移民,成為全球百萬富翁流失最多的國家。
這并非簡單的"財富外流",而是富裕階層對"資產安全"的主動布局。
當單一市場波動加劇,分散風險成為本能,全球配置成為應對不確定性的理性選擇。
富人的生存法則轉變
疫情后,富裕階層的生活態度從“隨性瀟灑”轉向“理性穩健”,社交方式從“擴展人脈”轉向“重家庭、重自我”,消費心態則從“炫耀性”轉向“實用性”。
健康超越金錢成為他們最重視的事物,重視度四年增長近10%;而金錢重要性上升15%,更多是出于現金流安全的理性考量。
這種轉變的核心,是對"抗脆弱性"的追求。通過身份、資產、教育的全球化,構建抗脆弱性更強的財富體系。
香港儲蓄分紅險:全球配置的“優選解!”
在全球配置的浪潮中,香港儲蓄分紅險憑借獨特優勢,成為高凈值人群的"新寵"。結合胡潤報告揭示的需求痛點,其價值可從五大維度展開:
多元資產對沖單一市場風險,匹配"抗跌需求"
胡潤報告指出,中國財富結構失衡嚴重(0.33%的人群持有67.44%的私人資產),這種集中化導致風險承受能力脆弱。香港儲蓄分紅險的核心優勢之一,在于其全球多元資產投資能力,這種分散性恰好對沖了單一市場(如A股、內地樓市)的波動風險,通過保單的分紅機制實現財富的"削峰填谷"。
美元保單:應對匯率波動的"穩定器"
高凈值人群的焦慮中,"匯率風險"是繞不開的話題。香港儲蓄分紅險以美元為主要結算貨幣(部分產品支持英鎊、歐元等),提供了三大價值:幣種分散和跨境支付便利以及長期購買力鎖定。
離岸屬性:資產獨立性的"防火墻"
報告中"1.52萬高凈值人士移民"的背后,是對"資產獨立性"的追求。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其保險產品的離岸屬性具有獨特優勢:法律體系保障以及對信息保密性。
靈活提取+長期收益:平衡"流動性與增值性"
胡潤數據顯示,高凈值人群的證券賬戶資金凈轉入增長30%,但股票配置占比從78.5%降至74%,反映出對"風險可控+靈活變現"的需求。香港儲蓄分紅險恰好匹配這一訴求:長期收益穩健和靈活提取機制。
傳承功能:解決"財富跨代傳遞"的痛點
報告顯示,0.33%的富裕階層持有290萬億財富,"如何把財富平穩傳給下一代"成為核心焦慮。香港儲蓄分紅險的"小信托"與"保單拆分"功能,提供了低成本的傳承方案。
資金配置轉向,財富新貴有了新的風口
胡潤報告明確指出,"境外投資結構生變,作為風險分散工具的境外保險需求上升"。
這一趨勢是高凈值人群經過"風險教育"后的理性選擇:
相比境外房產(流動性差),保險是"輕資產"配置;
相比境外股票(波動大),海外保險的"保證收益+分紅"模式更穩健。
而香港作為中國境內唯一的國際金融中心,語言相通、法律成熟,成為境外配置的"最優跳板"。
2025年胡潤報告的所有數據,最終指向一個結論:
財富管理的核心已從"追求多少增長"變為"如何穿越周期"。
從野蠻生長到理性沉淀,從規模擴張到價值深耕,從單一本土到全球配置。
未來的財富競賽,或許不再是一場關于“誰跑得更快”的較量,而是“誰看得更遠、站得更穩”的耐力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